首頁>軍事>

在朝鮮戰爭中,志願軍沒有制空權,火力與聯合國軍沒法比,第五次戰役後,雙方在38線附近對峙。停戰談判開始後,不甘心的美國人,在1951年下半年發動了夏秋季攻勢。美國人的進攻戰法是典型的陸空一體,炮步坦協同作戰,為了依仗空軍,大多數在白天進行,面對聯合國軍的強大攻勢,中朝聯軍英勇奮戰,頑強阻擊,幾乎每一個小山包都要經過激烈的爭奪,陣地幾易其守,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到1952年上半年,為了減小傷亡,中朝聯軍在38線附近的陣地上修築了較完備的坑道工事,戰線逐漸穩定下來,聯國軍的進攻漸顯疲態,逐漸停頓下來。中朝聯軍的後勤供給粉碎了敵人的“鉸殺戰”,得到很大改善,完全能夠保證軍隊糧彈的供應,再加上採用輪戰方式,武器也全部換裝,用上了蘇式裝備,戰鬥力得到極大的加強(尤其是高射炮、炮兵及裝甲部隊),中朝聯軍開始發動反攻。

第5次戰役結束後,志司及中央軍委對志願軍入朝以來(尤其是對第五次戰役)戰鬥進行了認真反思,總結經驗,吸收教訓,確定“敲牛皮糖”戰法,志願軍在38線附近,發動了一系列小反擊戰,殲敵規模控制在一到兩個連左右,最大為一個營,極少達到一個團,取得了輝煌的戰果,達到了預期目的,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演練了多兵種協同作戰戰法。

經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鍛鍊,在攻打聯合國軍陣地時,志願軍指戰員不約而同地採用潛伏戰法。一般情況下,兩軍陣地總是相距一定的距離,隔著一片開闊地,進攻方計程車兵在進攻時必須要穿過這片開闊地,這是相當危險的,很容易遭到對方炮火的覆蓋,造成巨大的傷亡。

對此,志願軍有豐富的經驗,那就是潛伏,提前讓部隊秘密越過開闊地,在敵人陣地前潛伏下來,到發起進攻時,潛伏的戰士突然向敵人陣地發起攻擊,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既減少了傷亡又增加了攻擊的突然性,效果非常好,對小陣地(連級以下)常常30分鐘以內就能解決問題,大一點的(營級規模)大多數在30分鐘至60分鐘內能攻下陣地。

辦法雖然簡單,大家都知道潛伏,志願軍採用此法得心應手,可聯合國軍卻學不會,因為難度太大。你想想,兩軍對壘,雙方都瞪大眼睛,24小時不間斷地盯著對方,防對方進攻,對雙方陣地間的那片開闊地更是盯得死死地,每一秒鐘都有無數雙眼睛掃過,在這種情況下你怎麼讓部隊秘密透過?

如果開闊地植被茂密,志願軍戰士就利用夜間,在茂密的樹林裡悄悄透過,到達預定地點潛伏下來。為了防止透過開闊地時被敵人發現,志願軍進行大量有關的軍事訓練,標準相當高。有這樣一個故事,夏天的時候,一尖刀排的排長專門找青蛙比較多的地方訓練自己計程車兵,大家都知道在寧靜的夜晚,那可謂是蛙聲一片,稍有風吹草動,青蛙便不叫了,立即由剛剛的蛙聲一片變成這裡的黎明靜悄悄,敵人不是傻子,如果部隊透過開闊地時,青蛙一下子不叫了,那麼下一秒敵人的炮火就會履蓋這片開闊地。

排長的要求簡單明確,當部隊透過時,青蛙不叫了,那就意味著任務失敗,訓練沒有到位,只有當部隊透過時,青蛙叫聲不停,訓練才算合格。經過整整一個星期的訓練,這個尖刀排才算合格,可想這個要求有多高。

但多數情況下,開闊地在雙方炮火的反覆覆蓋下,成了一片光禿禿的焦土,志願軍就在焦土的下面挖坑道,在敵人陣地前挖坑道或屯兵洞,用來運兵藏兵,雖然投入人力物力大,耗時長,但相對來說比較安全。

相對於運兵,潛伏的難度更大,志願軍戰士潛伏多數情況下,儘可能地接近敵人的陣地,最近的只有幾十米遠,敵人撒泡尿就有可能尿到戰士的身上,最遠不超過300米(潛伏的目的就是縮短進攻距離,減小傷亡,距敵太遠毫無意義)。

志願軍通常的作法是在頭天夜裡透過開闊地,秘密到達潛伏地點潛伏下來,第二天晚上才會發動攻擊,因此正常情況下,戰士們要在敵人的鼻子底下潛伏12個小時以上,在這期間,如果有一個戰士,無論是什麼原因暴露了,那麼對潛伏的部隊官兵來說,後果將是災難性的。邱少雲的事蹟大家都清楚,如果當時他為了挽救自己的生命,暴露了自己的行蹤,後果不堪想象(開始時給邱少雲定的是三等功,不少人認為低了,最後確定為特等功,是非常有道理的)。

在十字架山戰役中,20兵團代司令鄭維山,說出自己要在敵人陣地前,共要潛伏3500多人後,會場非常安靜,連許世友都說鄭維山比他的膽子都大。想想看3500多人,潛伏在敵人鼻子底下,是什麼概念?一絲差錯都不能出,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這麼多人潛伏,單靠鐵的紀律,只能做好自己,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敵人的活動,很難保證不出事。其實,在半年前,鄭維山就開始為這次大潛伏作準備,首先,打了一系列小潛伏戰,鍛鍊了隊伍,積累了經驗。其次,利用冷槍炮運動,堅決狙擊到開闊地巡邏的敵人,在我軍的狙擊下,敵人早已不敢派人對開闊地巡邏了。在我冷槍的打擊下,敵人甚至不敢在陣地上抬頭,監視能力和監視效果大大降低。最後充分利冷炮應對突發情況。

在十字架山潛伏期間,我軍有計劃對敵陣地進行冷炮射擊,不僅沒有引起敵人注意,我潛伏的戰士還可藉著炮聲的掩護,稍微活動活動僵硬的身體,休息一下。曾有五六個敵人,不知是什麼原因,接近我潛伏陣地,我軍立即炮擊,敵人嚇得立即縮了回去(冷槍冷炮還有如此的作用,也算是我軍的一個創新)。就這樣,鄭維山成功組織了大規模潛伏戰,在十字架山的系列戰役,殲敵2萬多人,殲滅了敵人兩個整團,戰果輝煌,為後來的金城戰役積累了經驗。

反觀上甘嶺戰役,聯合國軍採用常規的空步坦協同戰法,攻打我上甘嶺地區陣地,投入6萬多人,歷時40多天,付出巨大代價,只奪取了兩個無關緊要的小山包,主要攻擊目標仍牢牢控制在我軍手裡,與志願軍攻打十字架山戰役相比,其戰果慘不忍睹。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人逐漸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現代化戰爭理論,對世界影響很大,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諸兵種協同作戰,我軍學得很快,在朝鮮戰爭後期,被我軍廣泛採用,十字架山戰役,我軍第一次炮擊後,炮火延伸,敵人以為我軍會發動進攻,敵方士兵紛紛從藏身處跑進戰壕,結果我軍的炮火繞回來,敵人傷亡慘重,我方炮火再次延伸,敵人再次跑到戰壕裡,我方炮火再次繞回來,等到我方士兵發動攻擊時,大多數敵人躲在藏兵洞或坑道里還沒出來就做了俘虜。可見我軍不僅學會了,還學精了。

美國人打仗,士兵的生命非常珍貴,輕易不讓士兵冒險,久而久之,形成了火力至上的原則。能用導彈解決的不用飛機,能用飛機解決的不用大炮,能用大炮解決的不用坦克,能用坦克解決的不用士兵,在美軍的作戰體系中,士兵不是用於作戰的,而是用來接收地盤的(朝鮮戰爭中範佛里特彈藥量就是這一思想的體現)。

在長期與強敵作戰中,中國形成了自己的軍事理論(毛澤東軍事理論),中國人認為打仗火力盡管不能忽視,是影響戰爭勝負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決定戰爭成敗的因素,永遠是人。在這種理論指導下,我軍作戰充分發揮了人的作用,在敵人的眼裡,志願軍戰士成了“神兵”,成了“超人”,戰法更是靈活多變,時不時還發明創造種種新的戰法,這些戰法打得敵人暈頭昏腦。

敵人也很想學習這些戰法,可是他們發現,看不懂,研不透,學不會。偶爾有那麼一兩個戰法,敵人自認為學會了,用於實戰,自我感覺良好,可一碰到中國軍隊,一點也不靈。在上甘嶺戰役中,聯合國軍想盡了辦法,用盡了力氣,想破壞志願軍的坑道工事,結果耗盡心機,白費力氣,韓國人覺得坑道是個好東西,開始研究學習,並在十字架山構築大量的坑道工事,其堅固性和完備性要遠遠超過中國的坑道,結果,在志願軍的攻擊下,大多數坑道在3個小時內就被拿下,最頑固的坑道也沒能堅持超過24小時。

朝鮮戰爭後,世界上許多國家(包括美國)都在研究中國的軍事理論,學習中國的戰術戰法,他們發現,許多中國士兵能很自然很容易做到的,他們計程車兵無論如何也做不到,可以這樣說在當今世界,中國軍隊如果繼續堅持人是決定戰爭成敗的軍事理論,再加我軍已經不弱於全球任何國家的火力,想與中國開戰,我不知道存不存在有這個膽量的人或國家。

10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發射“阿麗亞娜”五號運載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