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今天,我們為您聊的是1937年邢臺抗戰的故事。

話說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隨著29軍的南撤和東北軍(比如53軍)的節節敗退,河北境內的大片領土淪陷。這其中的邢臺也未能倖免。當時侵佔華北的主力是日軍的第14師團,敵人的精銳部隊,而領頭的土肥原賢二又以狡詐著稱。河北平原一馬平川利於攻不利於守。

在這種前提下,敵人進攻速度很快,加上國民黨軍隊組織渙散,抵抗不利,很多城市均告陷落。儘管一些國民黨愛國官兵也付出了巨大犧牲,但還是沒能遲滯敵人的南下。

1937年秋天,河北中部的正定和石家莊(當時稱石門)均被敵人佔據。曾在此據守的國民黨32軍在軍中商震的帶領下來到了邢臺城。

當時的32軍包括了141師和142師,另外在火車站一帶據守了黃光華的第139師為預備隊。141師師長宋肯堂生於河北晉縣(今天晉州),而商震生於保定,這個軍中不少軍官都來自河北。

日軍仗著火力強向中國陣地大舉進攻,最後邢臺城也被敵人佔據。在戰鬥中,還發生過這樣一件事。當時日本人欺負中國沒有防空火力,飛行員故意飛得很低進行攻擊。

32軍士兵看在眼裡氣在心裡。有次他們趁著敵人飛行員低飛,就集中一個營的火力向飛機射擊。其中一架敵機起火,飛行員被迫棄機跳傘。火冒三丈的中國士兵趕上去把受傷的日本飛行員抓住。大家壓抑不住心中的怒火,對其拳打腳踢,活活將這個侵略者打死。

按當時規定,生俘敵人飛行員受重獎。但是戰士們寧願不要賞錢也要打死這個侵略者,這個故事足見當時中國兵對敵人的憤恨。事後,商震軍長對士兵的行為大家讚揚,而當時帶隊打擊日寇飛機的營長張尊光也得到了誇獎。

如果敵人放下武器,那他們就是準戰俘身份。在當時的背景下,這個日本飛行員是完全可以被中國軍隊俘虜的。殺死戰俘是人道主義所不容的,但是大家還是這樣做了,因為大家對他們恨之入骨。32軍不少軍官和士兵都來自河北,大家目睹老家淪陷,百姓受難,寧願冒著被懲處的風險也要殺掉侵略者。

邢臺淪陷後不久,國民黨潰軍軍官和本地劣紳勾結,成立了維持會。邢臺周邊的縣區也被敵人所佔據。

而參與過此次作戰的四位將領,在後來也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商震後來專門負責外交工作,40年代後期在日本定居。晚年的商震受邀回到大陸訪問受到了熱烈歡迎。商震將軍去世後,葬於北京八寶山。

濟南戰役圖景

黃光華後來繼續抗日,解放後擔任過桂林市的政協委員等職務。值得一說的是,黃光華在早年曾和河北滄州人李培基義結金蘭。沒錯,就是《1942》中李雪健老師飾演的河南省主席。宋肯堂後來曾在傅作義身邊做過副職,北平和平解放後不願意留在大陸,最後在臺灣去世。而張尊光後來官居少將旅長,在1948年濟南戰役中被俘虜。

不過,河北獻縣籍的張尊光倒沒有被關押改造,他建國後轉業到河南省,曾在許昌市和河南省政協任職。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中途島之戰後,美日的又一次激烈較量,日本有備而來但卻無力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