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從1946年6月下旬開始,國民黨政府出動大約158萬兵力先後對各解放區發動大規模進攻。其中,國民黨軍以58個旅,約合46萬餘人,佔其進攻解放區總兵力的33%,進攻華東解放區(包括山東、華中兩解放區),企圖首先侵佔蘇皖解放區,消滅該區解放軍或迫使解放軍北撤,然後在山東地區與華東解放軍決戰,佔領整個山東。為粉碎敵人的進攻,華東解放軍依照中央軍委關於“先在內線打幾仗,然後轉至外線”的指示,華中野戰軍、山東野戰軍相互配合,先在江蘇進行宿北戰役,隨後在山東進行大規模的魯南戰役。

魯南戰役是解放戰爭自開始以來,在山東地區進行的敵我雙方第一場大規模戰鬥,從1947年1月2日至20日,歷時18日,在長達50公里地區進行。魯南戰役首創華東戰場一次殲敵兩個整編師、五個旅和一個快速縱隊的記錄,殲敵總計5.3萬餘人,使國民黨軍隊的進攻計劃歸於消亡。在這場戰鬥中,解放軍還繳獲了一大批武器裝備,其中有坦克24輛,汽車474輛,各種火炮217門,為華東軍組建特種兵部隊提供了物質基礎,增強了軍隊的戰鬥力。

魯南大捷後,遵照黨中央的指示,華中野戰軍與山東野戰軍合併,組成華東野戰軍,約30萬人,陳毅為司令員兼政委,粟裕為副司令員,譚震林為副政委。另外,還組建了特種兵縱隊。華東野戰軍組成後,主動放棄了蘇北、皖北的一些城市和地區,主力部隊27萬人轉入山東解放區執行內線作戰任務。

從此,華東戰場的作戰重心完全轉到山東境內。華東軍的整編,為粉碎敵人新的進攻,在山東打大規模的殲滅戰,奠定了良好基礎。之後不久,就取得了萊蕪戰役的勝利。1947年2月20日至23日,華東野戰軍圍殲萊蕪地區之敵,經過四天激戰,殲敵兩個軍七個師共計5.6萬餘人。萊蕪戰役再獲大捷,沉重打擊了敵人的氣焰,打亂了敵進攻山東解放區的部署,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

經過解放戰爭伊始前8個月的作戰,國民黨對解放區全面進攻失敗。自1947年3月起,被迫放棄全面進攻,而採取重點進攻。國民黨軍集中94個旅近70萬兵力,向陝甘寧和山東解放區實行重點進攻。

蔣介石特命顧祝同(時任國民黨陸軍總司令)坐鎮徐州,組成“陸軍總司令部徐州司令部”,集結3個兵團、2個綏靖區部隊24個整編師(軍),60個整編旅(師),約45萬人,向山東解放區發起重點進攻。

此後,山東成為全國的主要戰場。針對國民黨戰略進攻的變化,黨中央軍委要求山東解放軍實行誘敵深入,集中優勢兵力,抓住戰機,逐批殲滅進犯之敵。1947年3月6日,中央軍委對華東野戰軍做出重要指示,指出:“考慮行動應以便利殲敵為標準。不論什麼地方,只要能大量殲敵,即是對於敵人之威脅與對於友軍之配合”,並要求華東野戰軍在以後10個月內殲敵40至50個旅。為執行中央軍委指示及抓住時機粉碎敵人的重點進攻,具有決定意義的則是孟良固戰役。

孟良固戰役是共產黨華東野戰軍為粉碎國民黨對山東的重點進攻。1947年5月13日晚至16日下午,魯中腹地孟良固一帶進行了一次空前規模、空前勝利的運動戰、速決戰。華東野戰軍幾乎投入全部主力和部分地方部隊,在中央軍委、毛澤東主席及華野統帥陳毅、粟裕、譚震林等指揮下,同重點進攻山東的40餘萬國民黨軍喋血靡戰3天3夜,終以傷亡1.2萬餘人的代價,全部殲滅蔣介石王牌整編第七十四師、整編第八十三師第十九旅第五十七團及部分援敵,總計殲敵3.8萬餘人。

孟良固戰役是中共領導的解放區軍民在反擊國民黨軍隊重點進攻中所取得的最輝煌的勝利。整編第七十四師是國民黨軍隊“五大主力”中的第一大主力,又是第一個被人民解放軍全部殲滅的。蔣介石哀嘆該師被殲是他“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

正如當時新華社所評述的,孟良固戰役勝利的意義打擊了蔣介石最強大的進攻方向;打擊了蔣介石最精銳的部隊。這一打擊又出現在解放區舉行全面反攻的前夕,因而具有特殊重大的影響。孟良固戰役的勝利,對山東、華東乃至全國戰局,都有著重大意義。至1947年8月,魯西南戰役後,華東野戰軍轉入反攻,敵人對山東的重點進攻基本被粉碎。此後,軍隊轉入戰略進攻階段。

參考資料

【1】《中共山東黨史大事記》(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山東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463頁。

【2】新華社時評《祝蒙陰大捷》,載1947年5月22日晉冀魯豫《人民日報》。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1945年,八路軍靠鞭炮和炸藥,解放了河北滄州一座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