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一直以來,中國航空就從未否認過戰機的設計研發有俄系戰機的影子,的確,從新中國建國之初直到現在,中國空軍中一直有從俄羅斯採購的戰機在服役,或者作為藍本改造為中國自己的戰鬥機,這是中國戰鬥機從無到有的必然選擇。比如殲6、殲-7都是直接在俄系戰機的基礎上仿製而成的。中國科研人員在技術和資金極度不足的情況下,生產出了品質優越的戰機,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然而一直以來,社會上就有一個聲音,說中國的戰鬥機壽命不長,尤其是當年仿製俄系戰機的機型,使用壽命甚至只有此前的60%,情況真的是這樣嗎?今天我們就來重點看一下。

以殲7戰機為例,早先有這樣一種觀點,那就是中國在蘇聯米格21的基礎上研發出殲-7戰機後,改造了彈射救生系統,使用壽命達到了蘇-21的60%。這話看上去似褒實貶,因為中國1962年就得到了米格21,20年後自己製造的仿製機壽命只有原來的60%,這是一個非常差勁的資料。

其實,中國殲-7戰機的壽命遠遠不是這麼短,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誤區。

有些人錯誤的把戰機機體壽命和零部件壽命混為一談了。這裡的60%應該是指殲-7戰機上的某些成品零件,比如一些儀表裝置,而非整個戰鬥機的壽命。

在當時,米格-21的使用壽命為1200個小時,每飛行500個小時要大修一次。第二次大修後飛行約200小時,具體說就是500加500加200。中國拿到米格-21後,一開始在沈飛仿製,但第一代殲7品質不好,後來將生產線轉移到成飛,在成飛誕生了殲7的後續幾個型號,機體壽命也得到了大大提高。

據了解,經過成飛工程師的長期攻關,在原米格-21的基礎上進行了四項主要改進,包括對彈射座椅的改進,將阻力傘艙上移動,換裝更大的內油箱以及更換髮動機等,得到了殲7Ⅱ,以及後續的殲7B戰機。公開資料顯示,殲-7B的飛機成品附件的壽命和效能都大大提高,尤其是機體壽命,已經達到了2000小時,是原來米格-21戰機的1.6倍。

殲7B也因此獲得了國際市場的認可,在1982年,中國向約旦出口了80架殲7B戰機,創匯2億美元,約旦寧可不要蘇聯的米格-21,也要買中國的殲7B,其實本身就可以說明問題了。此外,殲7B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還出口了多個國家。

然而,中國殲7家族的進化仍未停止。

殲7B之後,中國的第三代殲7很快出現,這就是殲7E以及殲7G。這兩款戰機將原來的三角翼修改為雙三角翼,同時進行了零部件的大換裝,不但戰鬥力和航程大大提高,飛機的使用壽命也到了驚人的3300小時。這是俄羅斯最後一代米格-21都沒能實現的成績。

勤儉節約是中國的傳統美德,航天人們也知道,戰鬥機能多飛一天,就可以節省下來許多錢,一直以來中國在提高戰機壽命的問題上就從未鬆懈。新一代的殲10A原本要求4000小時的使用壽命,結果我們造出來的殲10A竟然達到了5000小時。

這已經足以說明問題了。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碼頭一片歡呼!新年伊始有鉅艦服役,山東號航母迎來全新帶刀護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