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2020年第一個上班日,臺軍方出大意外,包括參謀總長沈一鳴在內,共有8人在UH-60M黑鷹直升機事故中罹難。

三年兩墜,天災還是人禍?

臺灣黑鷹失事,三年來已經是第二起。號稱“直升機界的勞斯萊斯”,為何這款飛機近年的事故率這麼高?而且還摔出臺灣軍階最高長官身亡記錄。

問題在哪裡?

維修保養,極有可能是意外發生的關鍵點。

此次失事的UH-60M黑鷹直升機在臺灣有三個使用單位,陸軍航特部、空軍救護隊和內務部門的空勤總隊。

2日迫降意外中的那架黑鷹隸屬於空軍救護隊,並不是2019年10月陸軍“UH-60M全作戰能力成軍”的黑鷹。

2007年7月,臺陸軍“天鳶專案”因戰備考量,以新臺幣1400億元預算,採購60架UH-60M黑鷹。

2009年“莫拉克風災”後,馬政府拍板,將當時尚未交機的黑鷹先撥15架給內務部門空勤總隊,強化救災。

到了蔡時期,因空軍救護隊所使用的S-70C海鷗直升機服役多年,有淘汰更新必要,於是再撥15架給空救。

兩次劃撥中,陸軍已經少了30架黑鷹!說好的陸軍60架,虛報了? 虛報也罷了,關鍵是分出去之後,維修還能不能原版跟上?

2018年2月5日,黑鷹首次在臺發生意外。空勤總隊臺東分隊一架黑鷹,深夜執行蘭嶼病患後,送臺東勤務,從蘭嶼機場起飛3分鐘後消失在雷達螢幕上。

據當時調查報告顯示,意外是因為直升機在起飛後遭遇低空亂流,且正駕駛夜航訓練時數不但比規定少33小時,還未按正常程式操作,造成機上6人全罹難。

保養業餘?

在蘭嶼事故後,供貨方美國曾向空勤總隊點出好幾個陋習,包括部分受訓的非第一線人員把黑鷹當作傳統機型來維護和飛行、各駐地操作手冊不一、救生裝備和耗材過期或腐蝕、等到有缺失才肯修等等,簡直漏洞百出。

在臺墜落的兩架UH-60M分屬內務部門空中勤務總隊、空軍救護隊,原先執行“天鳶專案”的陸軍在移交過程,原廠的維修保養經驗是否完整傳授給空軍與空勤總隊?

如果不完整的話,有可能是釀成這次悲劇的導火線,細思極恐。

另外,維修保養系統在軍中分成OID三級,即使用單位維修、場站維修和工廠維修。

有訊息指出,為因應臺當局採購黑鷹,專精直升機維修的“亞航”,曾於2015年遴選16位工程師赴美,接受“工廠維修”保養訓練,是島內唯一取得美國原廠塞考斯基公司的授權、人員受訓的合格維修廠證書。

不過,黑鷹的維修業務,卻由無原廠授權維修證書的漢翔公司標得。

漢翔維保黑鷹能力如何?相比於亞航,至少沒有得到原廠維修授權。

維修保養跟不上,脫節了?

待查。

臺軍預算結構分軍事投資、人員維持、裝備維持三部分。

早年,物資缺乏的年代,“保養勝於修護、修護勝於購置”不僅僅是口號,而是戰訓本務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近年來,在政治人物剪綵心理及媒體炒作之下,新武器系統的購置,特別是向美軍購現役武器,成為媒體焦點,而補保維修的“保命環節”,卻被忽視了。(完)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重壓之下取得突破,俄未來武器趨勢已領先美國,美或將陷入瓶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