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2019年對誰誰家的海天力量都是相當給力的一年。首艘中國產載機大艦順利服役。首艘大型兩攻以驚人的速度下水。一年下水10艘神盾。嫦娥4號成功軟著陸月球背面;年底胖五遙3飛天成功。而北斗全系統接近組網完成。全年的成功發射航天器數量再次保持世界第一。如果說到空中方面,今年似乎並沒有特別驚人的突破專案出現。只是首次亮相了原本在意料之中的轟六N中遠端轟炸機;還有型號多樣的各種無人機系統;再就是直20的完整亮相。讓大家普遍覺得不過癮。其實和航空有關的突破,瀚海狼山認為2019年並不比海天方面的進步小。只不過大氣層內的突破更加深入,這就是作為戰鬥機的核心發動機上,首次出現了好事成雙,甚至是好事成三的局面。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就在於過去認為航空發動機,

是最不給力的短板。其實這種印象在2019年以後必須刮目相看了。因為不但直升機上使用的渦軸發動機實現了全面突破,大面積的實用化裝機。就是最核心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其突破實際上更加驚人。2019年這方面看的見的最大變化。就是太行三代大渦扇的大面積鋪開,而不是前幾年的只裝備自產的雙發重型機。10號C這種單發機也開始用上了太行。其餘三代半全部用上了太行;最可喜的是某20用上了鋸齒太行。到現在都已經公開展示,說明都是日常批量化,而不是僅少量試用。在戰鬥機的渦扇大推方面,誰誰家也已經有5年沒有再進口任何一臺整機,這說明太行已經系列化和白菜化,用得非常普遍和放心了。很多人最關心的是某4代先進大渦扇的進度。爭論到現在到底有沒有實際裝機。其實瀚海狼山今天說的好事成雙,

主要就是這個事情。為何說好事成雙呢?是因為過去一直說某4代大渦扇進度坎坎坷坷。而太行也不是用的那麼普遍。而現在是太行用的非常順手,到處都是的時候;某4代大渦扇也可以實用化了。卻突然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新煩惱”。這就是太行的最新改進型。已經進化到了三代半大渦扇的水平,居然可以在某些方面,直接和某4代先進大渦扇同場競爭了。這話又從何說起呢?誰誰家的4代大渦扇的引數不好直接拿來說,但是卻有相似的參考物件,這就是F22A的發動機,也就是F119。這種發動機的初期加力推力不超過16.5噸,最終穩定後才放寬加力推力在17噸以上。而誰誰家的4代大渦扇也可以參考這個過程。因為某種新發動機在試用的初期,肯定是要降推力指標保可靠度。而當看到某4代渦扇初期加力推力大致在16.5噸的時候,太行的研發生產團隊突然有信心了。因為他們已經掌握了基本的產品規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由發揮潛力,據說15噸以上加力推力的最新改進太行G批量化下線!

作為三代半大發,其實有區域性優勢。這就是涵道比大,在中低空巡航期間更省油,因此可以讓某20在某些飛行剖面下作戰半徑更大,尤其是日常空優任務。而F22A上的F119發動機,號稱涵道比小到近乎渦噴,雖然超巡能力強大,追求快進快出,但是油耗和航程卻都很感人,最終讓F22A出了名的短腿。雖然現在不敢說某20裝上某4代大渦扇後,航程一定有所壓縮,但是裝15噸推力太行G的批次,作戰半徑可以確保是F22A的2倍以上,是絕沒問題的。由此甚至判斷會出現2種發動機的某20。各有優勢,搭配使用,這種可能性不能排除。

最新評論
  • 1 #

    真心希望轟六別再出新型號了

  • 2 #

    按你這個說法,裝上太行G是省油了,巡航路程也長了,但千里迢迢跑到戰場,才發現飛機超機動性不行,打不過別人,這算不算千里送人頭呢?!四代機就是要用四代機的發動機,不要拿三代機的發動機來湊數了,湊不上了的!

  • 3 #

    20穩穩的騎在22之上。

  • 4 #

    有傳聞渦扇10G核心機就是渦扇15的核心機,兩者互為備份,先期進行驗證

  • 5 #

    嘮叨嘮叨嘮叨嘮叨嘮叨嘮叨嘮叨嘮叨嘮叨嘮叨嘮叨嘮叨嘮叨嘮叨嘮叨嘮叨嘮叨嘮叨嘮叨

  • 6 #

    渦扇15和渦扇20都難產了嗎?

  • 7 #

    天天都在說,卻沒有一次聽到真正的,官方宣佈的。日本一下子出來就是正式官宣的

  • 8 #

    祖國越來越強大了,

  • 9 #

    什麼渦扇10G本來就是渦扇15。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美國發動大規模空襲,真主黨公開喊話:隨時開戰,矛盾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