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坦克作為陸軍突擊兵器出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而成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並由此確立其在陸軍中的主導地位相比於世界坦克強國而言,中國的坦克發展起步晚了30多年。到新中國成立時,由於沒有自己的坦克工業。解放初期只有幾個小型坦克修理廠。新中國領導人決定建立自己的坦克工業,從而拉開了中國坦克發展的序幕。

59式中型坦克

59式中型坦克是20世紀50年代中國參考蘇聯T-54A中型坦克仿製並大量裝備的一種中型坦克。

59式中型坦克是中國裝備的中國產第一代主戰坦克。該坦克於1959年開始列裝中國軍隊,在1980年代以前一直是中國裝甲兵的主要裝備。

59式中型坦克

總體佈局

59式中型坦克作為T-54的許可仿製品,保留了前身的基本特點,結構、佈局和各種部件基本不變,動力裝置、武器和其他裝置適當改進後更換了名稱 。59式中型坦克由車體和炮塔兩部分組成。車體由軋製鋼板焊接而成,駕駛艙在車體前方左側,車體中段是戰鬥艙,其上有炮塔,車體後部為動力-傳動艙,發動機橫向佈置。 炮塔為鑄造件,車內有4名乘員,駕駛員位於車內左前方,便於向前觀察;車長位於火炮的左後側,炮長位置在車長位置的前下方;裝填手位置在火炮右側。

該坦克車內攜帶炮彈34發,右前方炮彈架內有炮彈20發,左側甲板固定有2發,右側甲板固定有4發,炮塔右壁固定有2發,炮塔尾部固定5發,另有1發彈存放在炮尾下方戰鬥艙的底板上。安全門設在駕駛員座椅後方。

防護系統

59式中型坦克車首裝有與前上裝甲垂直的防浪板、當坦克涉水行駛時可防止水浪濺至駕駛員潛望鏡。駕駛員右邊的車體前部空間為彈藥架、電瓶及燃料箱。駕駛員後面的車體底甲板上開有向車內開啟的安全門。炮塔為鑄造結構,其外形為半蛋殼形,前裝甲厚約220毫米,具有良好的防彈能力。頂裝甲是用2塊D形鋼板對焊在一起再焊到炮塔頂部的,炮塔位於車體中部。車長在炮塔內左側,炮長在車長前下方,裝填手在炮塔內右側。車長有1個可以360度迴轉的指揮塔,其上有1個向前開啟的單扇艙蓋,TPK-1瞄準鏡安裝在車長指揮塔頂的前部,指揮塔上有4個潛望鏡。裝填手有1個向後開啟的單扇艙蓋和1個MK-4型潛望鏡 [7] 。

59式坦克車體由軋製鋼板焊接而成,炮塔為鑄造件。車內裝有半自動滅火裝置及手提滅火器2個。前傾斜裝甲板、上傾斜面、下傾斜面、各裝有4塊備用履帶板。兩側前擋泥板各裝有兩塊備用履帶板。車後裝有電點火煙幕筒2個。自救圓木1個。

武器系統

火炮

59式中型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門59-100(100mm)線膛炮,身管長5350mm,身管前端有抽氣裝置,反後坐裝置的駐退機和復進機並列佈置在火炮上方,火炮可以發射鈍頭穿甲彈和榴彈,最大射速為7發/min。其中五九式穿甲彈仿自蘇聯BR-412式穿甲彈為穿深一千米140毫米。

輔助武器

59式坦克輔助武器有1挺安裝在炮塔頂部的12.7mm高射機槍,1挺同軸安裝在火炮右側的7.62mm並列機槍和1挺安裝在駕駛員右前方的7.62mm前機槍。

觀瞄裝備

59式坦克裝有1959年式100mm坦克炮炮長瞄準鏡。在車長指揮塔門周圍裝有4個觀察鏡;在指揮塔前部裝有1個車長指揮觀察鏡。在炮塔右側裝填手門前裝有1具供裝填手觀察用的潛望鏡,在炮塔左側前邊裝有1具供炮長觀察用的潛望鏡,這2個潛望鏡可以在垂直面上俯仰,也可在水平面上轉動。

穩定器

59式坦克裝有高低向單向火炮穩定器和水平向電驅動裝置,高低向穩定精度為±1密位,穩定瞄準許角度範圍為-3.5°~+16°。車長通過目標指示器超越調炮時水平最大瞄準速度為10°/s,炮長通過操縱檯操縱時水平瞄準速度為0.05~10°/s,高低瞄準速度為0.05~4.5°/s 。

穿甲彈藥

為59式坦克研製火炮彈藥,也是配套重點。在引進蘇制T-54坦克的同時,中國也引進了配套的Д-10ТГ式100mm線膛坦克炮以及БР-412式穿甲彈、БР-412Д式被帽穿甲彈、ф-412式榴彈。其中БР-412式穿甲彈全重29.6kg,彈丸重15.88kg,在1000米距離上能擊穿140毫米厚的勻質鋼板,具備摧毀二戰後期大部分中型坦克的能力 。但是面對T-55,M-48中型坦克這些戰後第一代主戰坦克時,卻面臨嚴重的火力不足的問題。

59式坦克裝備不久,文化大革命爆發,中國的軍事工業陷於停滯狀態,面對北方的裝甲叢集的威脅,中國軍隊只有59式坦克堅守國界長達20年之久。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國家秩序恢復正常,科研工作再次步入正軌。1979年100毫米破甲彈研製成功,為59式坦克增添了新彈種。隨後,中國又研製了100毫米口徑鎢頭穿甲彈,該彈初速為1435m/s,直射距離1640m,穿甲威力相比БР-412式穿甲彈有很大提高,可以擊穿T-55等坦克的車體正面裝甲。但100毫米鎢頭穿甲彈也是全口徑穿甲彈,在命中傾角大時容易發生跳彈,要擊穿T-55等坦克的流線型炮塔正面,仍沒有把握。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開始研製鎢芯脫殼穿甲彈,相繼攻克了難度極大的高密度鎢合金的成型和加工工藝,及閉氣環等關鍵技術。可由59式坦克發射的1986年式100毫米線膛鎢合金脫殼穿甲彈,其彈體的長徑比為18,截面積動能是此前穿甲彈的9.5倍,直射距離和穿甲厚度均有較大提高,可擊穿當時蘇軍主力T-72主戰坦克的車體正面裝甲,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與此同時,中國還研製成功用於滑膛反坦克炮的86式100毫米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該彈威力更強,可在2400米距離上可以擊穿150毫米/65度的裝甲鋼板,能在2000米距離上輕易擊穿臨時加掛了反應裝甲或沙袋的M-60以及T-72型主戰坦克的車體正面裝甲,近距離可擊穿早期型T-72的炮塔正面,為中國軍隊炮兵的反坦克作戰提供了有力保障 。

動力系統

59式中型坦克採用B2系列V型12缸水冷柴油機,缸徑150mm,標定功率382kW(520馬力),標定轉速2000r/min,在59式中型坦克上 此型號發動機設定最高空轉轉數 2250±50r/mir,在59式中型坦克上 此型號發動機共振轉數為2500r/mir 最佳使用轉數1300~1600r/mir,最大扭矩2256±98N·m(230±10kgf·m),最大扭矩時轉速為1200~1300r/min,最低穩定轉速不小於500r/min。平均燃油消耗率不大於238g/kW·h(175g/馬力·h);平均機油消耗率不大於10.9g/kW·h(8g/馬力·h)。溼式油底殼。冷卻系和潤滑系採用管片式水散熱器和機油散熱器。B2系列發動機是世界上第一臺坦克用柴油發動機,在蘇聯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解放軍的B2系列發動機(即12150系列和6150系列)的採用車型包括了59式、69式、62式等多型坦克(含所有變型車),63式、77式裝甲車族,86式、92式步兵戰車,80年代的所有自行火炮,部分二炮導彈發射車,仿MAZ重型越野車,甚至鑽井機,發電機,邊/海防艇,氣墊船都採用了B2系列發動機。儘管這一系列發動機的技術已經相對落後,但由於效能穩定,製造簡單方便,維修 更換 保養方便,改進改型工作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仍能發揮其很大的作用。

59式坦克採用固定軸式變速箱,有5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並採用多片乾式離合器、二級行星式轉向機和單對外齧合直齒輪側減速器。行動裝置採用扭杆懸掛,每側有5個鋼製負重輪,(為節約訓練成本 此車型訓練車輛為鐵質負重輪)在左、右側第一和第五負重輪位置上各裝1個液壓減振器。採用單銷式錳鋼履帶板,每側91塊。(可視訓練情況和戰時情況增減履帶板數量,冰雪地戰時,可更換兩條鋼刺履帶板;城市戰時,可更換兩條掛膠履帶板。

效能資料

型號 59式中型坦克

載員 4人

重量 戰鬥全重 36 000千克

淨重 34 000千克

單位功率 10.6千瓦/噸

車長 炮向前 9.000米

炮向後 8.485米

車體長 6.002米

車寬 不帶裙板 3.270米

帶裙板 3.307米

車高 全高 2.750米

至炮塔頂 2.400米

火線高 1.738米

車底距地高 0.425米

履帶 履頻寬 580毫米

履帶著地長 3.840米

履帶中心距 2.640米

速度 公路最大速度 50千米/時

越野平均速度 20~25千米/時

單位功率 10.6千瓦/噸

燃料儲備 812升

公路最大行程 420~440千米

爬坡度 58%

側傾坡度 58%

攀垂直牆高 0.8米

涉水深(無準備) 1.4米

越壕寬 2.7米

發動機 型號 12 150升

型別 12V水冷柴油機

功率 382千瓦

轉速 2000轉/分

傳動裝置 生產公司 北方工業集團公司

型別 固定軸機械式

前進檔 5檔

倒退檔 1檔

轉向裝置 二級行星式

武器裝備 主要武器 100毫米線膛炮

並列機槍 7.62毫米機槍

防空武器 12.7毫米機槍

彈藥基數 炮彈 34發

高射機槍彈 500發

並列機槍彈 3000發

煙幕彈發射器 電點火式煙幕筒/2個

熱煙幕 無

穿甲彈初速 1435米/秒

炮塔 主炮射速 7發/分

炮塔驅動方式 電動/手動

炮塔旋轉範圍 360°

車長超越控制 -5~+18°

火炮最大俯仰速度 4.5°/秒

炮塔最大回轉速度 10°/秒

火炮穩定器 水平向 無

高低向 有

火控系統 自動裝表 潛望式微擾動

測距儀 無

車體側裙板 無

滅火抑爆系統 無

69式主戰坦克

69式主戰坦克,是20世紀60年代末期中國首次獨立設計的一種主戰坦克。

該坦克是在59式坦克基礎上改進設計的。1963年下達戰技指標,1964年完成設計,1965年生產出樣車,1974年設計定型。69式坦克安裝了100毫米滑膛炮、426千瓦(580馬力)發動機、鐳射測距儀,炮長夜視瞄準鏡,車長晝夜觀察 指揮鏡和火炮雙向穩定器等。該坦克在火力和機動性以及夜間作戰效能方面比59式坦克均有所提高。69式主戰坦克70年代初設計定型。以後經過幾次改進,其型號不斷擴充套件,從而形成了69式坦克車族 。

總體佈局

69式主戰坦克,坦克的車體和炮塔與59式中型坦克基本相同。坦克車體由軋製鋼板焊接而成,駕駛艙在車體前方左側,車體中段是戰鬥艙,其上有炮塔,車體後部為動力-傳動艙,發動機橫向佈置。炮塔為鑄造件。車內有4名乘員,駕駛員位於車內左前方,便於向前觀察;車長位於火炮的左後側,炮長位置在車長位置的前下方;裝填手位置在火炮的右側。車內攜帶炮彈44發,2個彈架油箱內裝彈19發,發動機隔板前中組彈架裝彈12發,左側裝甲板固定2發,右側裝甲板固定4發,炮塔右壁固定2發,炮塔尾部固定5發。安全門設在駕駛椅後側 。

防護系統

69式主戰坦克的裝甲防護與59式相同,採用均質鋼裝甲,鑄造炮塔,車內攜帶半自動型滅火瓶3個,手提滅火器1個,車上裝有電點火煙幕筒2個。該坦克的通訊裝置包括1部A-220A型電臺和1套A-221A型車內通話器,車內裝有1臺6千瓦的GFT6000型矽整流發電機 。69式坦克的通訊裝置較之59式坦克有所改進,裝了一部A-220A型電臺。這種電臺是在A-220電臺的基礎上作了一些小的改進,使電臺的頻率數由96個增加至288個 。

武器系統

69式主戰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00毫米滑膛炮,身管長5450毫米,身管中段有抽氣裝置,駐退機和復進機並列佈置在火炮上方,可以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和榴彈。脫殼穿甲彈速度為1490米/秒,火炮最大射速為7發/分鐘。輔助武器有1挺在炮塔頂部安裝的12.7毫米高射機槍、1挺在火炮右側同軸安裝的7.62毫米並列機槍和1挺在駕駛員右前方安裝的7.62毫米前機槍。該坦克的火控系統包括鐳射測距儀、炮長夜間瞄準鏡、車長晝夜觀察指揮鏡和1969年式100毫米滑膛坦克炮炮長瞄準鏡。鐳射測距儀的測距範圍為300~5000米,測距精度±10米,重複頻率7次/分鐘。炮長夜間瞄準鏡為主動紅外式,放大倍率為7×,視界為6°,視距(發現目標)800米,紅外燈功率為500瓦。車長晝夜觀察鏡放大倍率晝間為5×,夜間為6×,視界晝間為12°,夜間為8°,夜間視距400米,紅外燈功率為200瓦。其他觀瞄裝置與59式中型坦克相同。該坦克安裝了雙向穩定器,穩定精度高低向±1密位,水平向±3密位,瞄準速度高低向0.07~4.5°/秒,水平向0.09~15°/秒 。

69式坦克攜帶的炮彈為44發,比59式坦克多了8發。彈藥的比例是:13髮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13發破甲彈和18發榴彈。炮彈的佈置位置:前方兩個彈架內裝彈19發,發動機隔板前的中組彈架裝彈12發,戰鬥室左側裝甲板上固定2發,戰鬥室右側裝甲板上固定4發,炮塔右壁上固定2發,炮塔後部固定5發 。

動力系統

69式主戰坦克採用V型12缸水冷柴油機,標定功率426千瓦(580馬力),標定轉速2000轉/分鐘,最大扭矩2453±98牛·米,最大扭矩轉速1300~1400轉/分鐘,最低穩定轉速不大於500轉/分鐘。燃油消耗率不大於238克/千瓦·小時(175克/馬力·小時),機油消耗量不大於8.16克/千瓦·小時(6克/馬力·小時),冷卻系和潤滑系採用管帶式散熱器,燃料系統採用彈架油箱,總容量為935升。傳動裝置採用固定軸式變速箱,有5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並採用多片乾式離合器、二級行星式轉向機和單對外齧合直齒輪側減速器。行動裝置採用扭杆懸掛裝置,每側有5個鋼製負重輪,在左、右側第一和第五負重輪位置各裝1個液壓減振器。採用單銷式金屬履帶板,每側91塊

效能引數

69式主戰坦克參考資料:

型號 69式

乘員 4

戰鬥全重 36500千克

淨重 34500千克

單位功率 11.69千瓦/噸

單位壓力 80千帕

車長(炮筒向前) 9.125米

車長(炮筒向後) 8.953米

車體長 6.002米

車寬(不含裙板) 3.270米

車寬(含裙板) 3.307米

全高 2.807米

車高(至炮塔頂) 2.457米

火線高度 1.738米

車底距地高度 0.425米

履頻寬 580毫米

履帶著地長 3.845米

履帶中心距 2.640米

效能引數

公路最大速度 50千米/小時

越野平均速度 22-27千米/小時

燃油儲備 935升

公路最大行程 420-440km

涉水深(無準備) 1.4米

爬坡度 30°

側傾坡度 29°

攀垂直牆高 0.8米

越壕寬 2.7米

發動機型號 12150L-7(12V水冷柴油機)

發動機功率 426千瓦

發動機轉速 2000轉/分鐘

發動機型別 固定軸機械式

前進檔/倒檔數 5/1

側減速器型別 單對外齧合齒輪

武器裝備

主要武器口徑/型別 100毫米/滑膛

並列武器口徑/型別 7.62毫米/機槍

防空武器口徑/型別 12.7毫米/機槍

煙幕彈發射器口徑/數量 76毫米/2×4具

熱煙幕 有

炮彈 44發

高射機槍彈 500發

並列機槍彈 3000發

穿甲彈初速 1490米/秒

射速 7發/分鐘

炮塔驅動方式 電動和手動

炮塔旋轉範圍 360°

火炮俯仰範圍 -5°~+18°

火炮量大俯仰速度 4.5°/秒

火炮最大回轉速度 15°/秒

火炮穩定器 水平向、垂直向

火控型別 自動裝表

測距儀型別 鐳射

三防裝置 有

滅火抑爆系統 無

79式主戰坦克

79式主戰坦克是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研製的主戰坦克,採用69式主戰坦克車體安裝了105毫米線膛炮,並引進英國馬可尼公司的火控技術,在69-Ⅱ式坦克的基礎上改進研製而成。

79式主戰坦克在火力、火控系統、特種防護、通訊、防二次殺傷效應等方面均有重大提高,是80年代中期入役的最先進中國產坦克,也是中國第一種大量融入西方坦克技術的中國產主戰坦克。

火炮系統

火炮改為帶熱護套的105毫米線膛炮,配用彈種有穿甲彈、破甲彈和碎甲彈。其中鎢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可在常規距離上擊穿較大厚度的均質或複合裝甲。身管上裝有由薄鋁板、石棉矽橡膠帶及卡箍組成的熱護套,可減小Sunny照射引起的身管彎曲,提高火炮命中率。此外,火炮還備有炮口校炮鏡。

79式坦克的火控系統為帶數字式彈道計算機的TSFCS型簡易火控系統,系統反應時間不超過10秒。這種火控系統可用於晝間或夜間短停對運動目標精確瞄準射擊,在1000米距離上的首發命中率達80%以上。79式坦克的夜視器材效能有了很大改進,它用二代被動微光夜視器材取代了69式坦克的主動紅外夜視器材,如炮長配裝了微光夜視瞄準鏡,車長配裝了微光夜視觀察鏡,駕駛員配裝了微光夜視儀,從而大幅提高了坦克的夜戰能力。

防護系統

在防護方面,79式坦克仍以裝甲防護為主,但加裝了帶濾毒罐和增壓風扇的集體三防系統和自動滅火抑爆系統。集體三防系統的探測警報器探測到伽瑪射線或化學毒劑時,能立即發出報警訊號,並自動關閉坦克上的所有門窗,增壓風扇開始工作,使車內形成超壓,阻止汙染空氣進入車內。自動滅火抑爆系統能夠在10毫秒內探測出火源,並能在60毫秒內撲滅火點,避免"二次殺傷效應"發生。

動力系統79式的發動機為更加先進的12150L-7BW型柴油機,額定功率580馬力,額定轉速2000轉/分。此外,79式坦克還裝有熱煙幕系統、側裙板等。

效能資料

79式主戰坦克參考資料:

底盤型別 1982年

負重輪數量 履帶式

效能資料 五對

乘員 4人

車長 9.22米(火炮向前)

車寬 3.27米(不帶裙板)

車高 2.4米(至炮塔頂)

戰鬥全重 37,500千克

最大速度 50公里/小時

最大行程 500公里

最大爬坡 32度

越壕寬 30度

越垂牆高 2.7米

涉水深 0.8米

潛度深 1.4米

武器裝備 5米

主炮 一門105毫米線膛炮(備彈44發)

高射機槍 1挺12.7毫米高平兩用機槍(備彈300發)

輔助機槍 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和1挺7.62毫米航向機槍(共備彈2250發)

88式主戰坦克

88式主戰坦克是中國繼59式、69式、79式坦克之後研製的第二代主戰坦克。

該坦克延續了中國坦克整體佈局和鑄造炮塔的基本結構,配備一門105毫米線膛炮(後期型125毫米滑膛炮)、採用功率為730馬力的發動機、首次使用複合裝甲和6個小直徑負重輪等,其主要戰技術性能已接近或趕上當時的世界二代主戰坦克先進水平。

88式主戰坦克於1978年開始研製,1987年設計定型,1988年正式裝備部隊,其正式命名為88式主戰坦克。其改型有88A、88B,以及外貿型85-2AP、90、90-2式等。從1988年裝備中國陸軍,至2003年已有約1000輛服役,正逐步被ZTZ-96主戰坦克取代。

總體佈局

88坦克,總體佈置與美國M1坦克相似,裝1門美製105mm線膛炮。火控系統包括數字式彈道計算機、熱成像夜視儀、鐳射測距儀和各種感測器等,在第二批坦克上採用CO2鐳射測距儀。動力裝置為德國的水冷多種燃料發動,匹配LSG3000型液力機械傳動裝置。行動裝置採用扭杆和液氣混合式懸掛裝置,液氣懸掛裝置用於第一、二和六負重輪位置,扭杆倒掛裝置用於第三、四和五負重輪裝置。藉助液氣懸掛裝置,車體可以實現前傾後仰。車體和炮塔為焊接結構,正面採用複合裝甲。車內裝有自動滅火裝置,尚未裝集體式三心裝置,乘員需佩戴個人防毒面具。 該坦克是傳統的炮塔型坦克,由裝甲車體和炮塔兩部分組成。 總體採用傳統佈置,駕駛員位於車體左前方,車體中央是戰鬥艙,其上部是炮塔,車體後部是動力艙,內裝發動機和傳動裝置。 炮長位於炮塔內右前方,車長位於炮長後方且稍高,裝填手位於火炮左側。 炮塔外形低矮、緊湊、為焊接結構。駕駛員座椅採用半後靠式,有利於降低炮塔座圈高度,從而使車輛總高度下降,炮塔頂高為2.25m。 與M1坦克相比,該坦克外形尺寸較小,總體積減少約1/4,車重輕7.25t,適合於丘陵地帶作戰。該坦克採用AN/VRC-12型電臺和AN/VIC-1(V)型車內通訊系統。

防護系統

該坦克採用了鋼裝甲板和特種裝甲,材料與M1坦克的相同。由於採用了外形低矮的炮塔,車體尺寸減小,中彈面積減少了8%。炮塔正面兩側均裝有M239型蜂窩式6聯裝煙幕彈發射器,車載煙幕彈24發。炮塔周圍的儲物箱可起到間隔裝甲的作用,增加了防護能力。車體兩側裝有裝甲裙板,且後部裙板較高,使動力艙側部受到保護。車內安裝的哈隆自動雙路滅火系統能在60ms內把火撲滅,無集體三防裝置,配備有單人防毒面具,車上裝有M8A1三防警報系統和M13A1型毒氣顆粒過濾器。

火力系統

88式主戰坦克的主炮全重1950公斤,火炮身管採用自緊工藝,身管上裝有輕合金剛熱護套,採用了可由防盾口向前抽出的結構;在身管中部有抽菸裝置。該炮效能與西方著名的L7式坦克炮相同,除了可以發射中國產105毫米坦克彈藥外,還可以發射北約標準的105毫米坦克彈藥 。88式作為中國解放軍第一種裝有爆炸反應裝甲服役的坦克(1988年),以80-II式的設計改進,移除炮塔前面的置物架以加裝爆炸反應裝甲板。88式主戰坦克,從外形上看與80式主戰坦克基本相同,車體呈流線型,外形低矮,整車顯得乾淨利落,線條流暢。88式坦克區別:一是炮塔防盾上的鐳射測距儀主機不見了。88主戰坦克安裝的是中中國產新型電臺,該電臺用的是較粗的2.85米中饋天線,而80坦克安裝的仍然是老式的A-220A電臺,其天線是又細又長的4米鞭狀天線。88主戰坦克還採用了不少新技術和新部件,使該車不僅在火力、三防能力、通訊等方面的效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其車內的佈置也發生了不少變化 。88式坦克成為首批安裝中中國產新型坦克潛渡裝置的坦克,潛渡距離和乘員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88主戰坦克還率先成為可安裝掛膠履帶的裝甲車輛 。

88式坦克採用了新型的測瞄合一瞄準鏡,鐳射測距主機與瞄準鏡合為一體,這是從國外引進的"三七"火控系統(擾動式簡易火控系統)替換原80坦克使用的光點注入式火控系統。該火控系統採用三合一(潛望式觀瞄、鐳射測距、微光夜視)炮長瞄準鏡和以計算機為中心的各種感測器。同時,該坦克保留了原80坦克的瞄準鏡作為輔助瞄準鏡(可保證在戰鬥中一旦三合一鏡損壞,炮長仍可使用普通瞄準鏡進行簡易射擊,大大提高了火控系統的可靠性)。為適應新安裝的雙向複合穩定器,彈道計算機軟體和硬體均做了相應調整,瞄準鏡與火炮軸線的同步方式也改為電同步(傳統擾動式火控系統中瞄準鏡與火炮的同步方式為四連桿機構機械同步),大大提高了瞄準鏡與火炮同步的精度。該火控系統具有較完善的自檢能力,能及時顯示系統出現的故障。

88式坦克將原80坦克的一代微光像增強型夜視裝置,改為二代微光像增強型夜視裝置,進一步提高了坦克的夜戰能力。改用效能先進的CWT-167B型坦克電臺和CYY-168型車內通話器 。

88坦克的輔助武器有炮塔頂部右側裝填手門上的一挺59式12.7毫米高平兩用機槍,彈藥基數500發,初速825米/秒,射速70發/分,有效射程1600米,表尺射程3300米;在主炮右側同軸安裝1挺59式7.62毫米並列機槍,彈藥基數2250發(分9箱配置),初速865米/秒、射速350發/分,有效射程1000米 。

動力系統

樣車動力採用泰萊達因·大陸公司的882KW(1200馬力)AVCR-1790-1B型12缸可變壓縮比渦輪增壓柴油機。該機曾於1980年在超M60坦克上安裝使用。由於美國政府限制該機出口,88式坦克生產型車取消了該方案。該坦克生產型車動力換用聯邦德國MTU公司的MB871ka-501型4衝程8缸水冷多種燃料發動機,在2600r/min時輸出功率是882kW(1200馬力)。

傳動裝置

樣車採用與AVCR-1790型柴油機匹配的聯邦德國倫克公司的RK304型全自動傳動裝置,生產型車改用聯邦德國ZF公司的LSG3000型全自動傳動裝置,其液力變矩器在所有排檔均可機械閉鎖。該傳動裝置有4個前進檔和2個倒檔,由微機控制自動換檔。行車制動器包括液力制動器和多片式機械制動器,後者安裝在傳動裝置外面,停車制動器獨立於行車制動器。轉向機構為既具有機械式3半徑轉向裝置又具有無級液壓轉向裝置的複合式。

行動裝置

該坦克的行動裝置每側各有6個負重輪,主動輪在車體後部,誘導輪在車體前部,每側有3個託帶輪。採用液氣和扭杆混合式懸掛裝置,在第一、二、六負重輪處採用外裝式液氣懸掛;在第三、四、五負重輪處採用簡單而可靠的扭杆懸掛,因為這些處負重輪行程和衝擊負荷較小。採用液氣懸掛可使用坦克前後傾斜,在採用低矮炮塔外形而限制主炮高低射界的條件下,通過調節車體俯仰角,可以加大主炮的高低射界。該坦克的火炮俯角從原有的-7°增大到-10°,最大仰角為20°,符合北韓半島山地使用要求。此外,液氣懸掛的使用也提高了車輛行駛效能,負重輪行程高達500mm,可以較高的車速(40km/h)在起伏地上行駛。調節車體後可越過1m高的垂直障礙。駕駛員可通過座椅處的控制裝置來遠距離調節履帶的鬆緊度(有兩種工況的調定),以適應不同路面,減少滾動阻力。該坦克採用固定襯墊的雙銷履帶,寬635mm,其結構與M1坦克的T156履帶相似.

火控系統

該坦克採用獵潛式(Hyunter-killer)目標捕捉/火控系統,反應迅速,能有效地對付多個目標,是引進美國休斯航空公司的產品,車長和炮長均能實施作戰。由於配有具有獨立車長搜尋方式的SFIM公司的VS508-13雙倍率(3×和10×)穩定的周視晝間瞄準鏡,車長可首先捕捉到目標,然後按動按鈕,驅動炮塔和火炮,對準目標。此時,車長可將該目標交給炮長而去捕捉下一個目標(可在炮長視野外),也可完成從捕捉目標到射擊目標的全部工作。

在最初生產型車輛中,炮長主瞄準鏡(GPS)是一種雙向穩定的雙倍率晝/夜潛望式瞄準鏡,它是以休斯公司為M1和豹2坦克提供的瞄準鏡為基礎改裝的,白天放大倍率為1×和10×。該瞄準鏡內還裝有雙目鏡熱像儀和類似於M1坦克內裝的摻釹釔鋁石榴石鐳射測距儀。

第二批生產型車輛擬裝得克薩斯儀器公司的裝有CO2鐳射測距儀的炮長用坦克熱成像主瞄準鏡。該瞄準鏡配有1個雙向穩定的頭部稜鏡裝置(晝間觀察通道可選的放大倍率為8×、3×和1×)和帶有夜間觀察用熱像儀的雙目鏡。炮長的M939型輔助瞄準鏡是一個與主炮並列安裝的鉸接式望遠鏡,其放大倍率為8×,由美國科爾摩根公司光電分部(Electro-Optical Division of Kollmorgen Corporation)製造。

數字式彈道計算機由加拿大計算裝置公司提供,與M1坦克裝的相似。炮塔後部安裝有環境儀器公司的橫風感測器。電液式火炮俯仰和炮塔旋轉驅動系統由卡迪拉克·蓋奇公司提供。方向機變速箱是專門為88式坦克設計的,旨在提供最佳的傳動比。

由於主瞄準鏡配有雙向穩定系統和主炮有雙向穩定系統,88式坦克具有行進間射擊的能力。駕駛員配有一個與M1A1坦克上裝的相似的貝爾德像增強被動式晝用潛望鏡。在夜間駕駛時,駕駛員可使用AN/VAS-3型被動式熱成像儀,熱紅外影象顯示在TV顯示器上。

衍生型號

88B式

88B式是裝有對應中國製105毫米彈藥的新型自動裝彈機及裝有新型ISFCS-212火控系統。使中國自行研製的坦克第一次具備了行進間射擊運動目標的能力,標誌著中國第二代主戰坦克系列走向成熟。88A式在88B式後才推出,裝有加長炮管改良效能的83-I式105毫米主炮,及安裝的新型FY系列雙層爆炸反應裝甲版以對坑穿甲彈和破甲彈攻擊

88A式

88A式坦克其主要改進是換裝了加長炮管、改進效能的83A型105毫米線膛炮,進一步提高了火炮威力。安裝了可拆卻式新型FY系列雙防爆炸反應裝甲,防護效能有了大幅提高。FY系列雙防反應裝甲既可防動能穿甲彈的攻擊,也可防化學能破甲彈的攻擊,是中國自行研製的一種高效能反應裝甲 。

88C式

從嚴格意義上講,88C坦克更像是一種全新坦克。因為不管是外形,還是內部裝置和火炮等,88C都與88B、88A有著顯著不同。在88C主戰坦克上採用了自動裝彈機、大口徑火炮、穩像式火控系統、模組複合裝甲和外掛裝甲等多種先進技術,是中國坦克發展的一次飛躍。88C的外型尺寸、火炮與中國另一種外貿坦克型號--85-ⅡM基本相同,坦克全長10.65米,寬3.3米,高2.3米,戰鬥全重約41.5噸,乘員3人。

88C型坦克外形的最大變化是用焊接炮塔取代了中國坦克傳統的鑄造炮塔,炮塔顯得很有稜角;炮塔兩側各有6具76毫米煙幕彈發射器,但配置方式與88B不同,為兩排配置,內側4具,外側2具。

88C坦克採用傳統的總體佈局方式,其車體左側是篤駛艙,戰鬥艙位於坦克的中邵,前面與駕駛艙相通,後部與動力艙用隔板隔離。戰鬥艙內裝有武器系統(主炮、彈藥、自動裝彈機和輔助式器)、火控系統、通訊系統,以及低壓自動滅火抑爆系統。戰鬥艙為2名乘員,車長位於炮塔右側可作360度旋轉的指揮塔下方,車長的艙門蓋上安裝有晝夜合一週視鏡。炮長位於炮塔的左側其前方安裝有晝夜瞄準和鐳射測距三合一的穩像式瞄準鏡在車長指揮塔和炮長艙口後部,中央是彈殼丟擲窗,炮塔尾部中央有橫風感測器。動力艙位於車體後部,艙內安裝有推進系統,主要部件有發動機、彈性聯軸節、傳動箱、主離合器、變速箱、行星轉向機、制動器及傳動裝置等。這些部件均置於動力艙的前部和下部。傳動裝置上面是動力裝置的散熱與冷卻系統,艙內還裝有獨立的自動滅火系統。

88C主戰坦克主炮為一門48倍口徑125毫米滑膛炮,火炮俯仰角為-4~+12度,其身管上有多層輕質合金熱護套和抽菸裝置。在炮口上端裝有射瞄基準裝置,身管採用可由防盾口向前抽出的結構;這對戰時搶修具有重要意義。該炮炮鋼採用電渣重熔冶煉技術,身管採用液壓自緊工藝製造,內表面經鍍鉻硬化處理後大大提高了炮管的抗疲勞強度、磨損壽命和防腐蝕能力,戰技術性能處於世界一流水平。該炮配備的彈種包括鎢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尾翼破甲彈和多用途殺傷榴彈,其藥筒均為半可燃式,採用分裝式定角自動裝填,彈藥基數為41發。

88C採用的是經過改進的第三代新型尾冀穩定脫殼穿甲彈。其威力既優於俄軍現役T-72、T-80、T-90主戰坦克所用的BM-13、BM-17、BM-32、BM-42型彈,也優於美軍的M828A1和SM829E2型貧鈾穿甲彈,與美軍最新的M946型彈威力大致相當,能夠擊穿世界上幾乎所有現役主戰坦克的前裝甲。同時,88C型主戰坦克還裝備有中國中國產炮射導彈,從而擁有了遠端打擊能力。88C裝有一部機電一體化控制的自動裝彈機,效能可靠。該自動裝彈機由旋轉偷輸彈機、彈盒提升機、推彈機、火炮電機閉鎖器、系統配電盒和操縱檯等組成,有自檢功能。它能自動選擇彈種,自動完成輸彈、裝彈、發射等一系列動作,戰鬥射速可達8發/分。

88C的火控系統與88B基本相同,是ISFCS-212火控系統。但其夜視器材採用的是中中國產第二代微光夜視儀(由於中國熱成像觀瞄儀已投入批量生產,估計在後期裝備部隊的88C型主戰坦克上,裝備炮長熱成像觀瞄儀的可能性很大)。

88C的通訊電臺為889B型,通訊距離22~30公里。

在防護效能上,88C的車體由中國產新型裝甲鋼板焊接而成車體首上甲板採用新型複合裝甲,車體兩側掛有8毫米可拆卻式多層夾布橡膠遮蔽裙板,能有效的防止破甲彈擊穿車體側裝甲炮塔為模組式焊接結構、外型低矮,裝甲傾針角度合理在炮塔前半邵火炮護盾的左右各有兩塊可更換式複合裝甲塊;炮塔兩側和後}i有屏護柵欄,可防破甲彈攻擊。車體首上甲板和中國中國產炮塔前部採用的是中國研製的新型間隙式複合裝甲炮塔,正面和頂部裝甲厚度比鑄鋼結構的88A/B型主戰坦克有較大的加強。

88C的6具76毫米電動煙幕彈發射器,配有多功能寬頻譜干擾彈。另外,88C型主戰坦克的車體外表噴有防可見光、近紅外、遠紅外及毫米波探測的寬頻譜迷彩塗層,具有一定的低探測偽裝功能。量產型的88C型主戰坦克在炮塔上還安裝有JD-3型車載紅外干擾機,可有效地干擾並壓制敵方的紅外半主動制導反坦克導彈,使88C型坦克初具光電對抗能力。

88C的動力裝置與88B相同,是1000馬力柴油發動機,已解決死火及黑煙等問題。坦克的最高時速為57公里,從0~32公里的加速時間為14秒。此外、在車體右側後部有兩個圓形孔是發動機的排氣孔和熱煙幕噴射孔,這樣就使88C具備了2套煙幕偽裝系統。88C的傳動裝置為液壓換檔的行星變速箱,有5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轉向操縱為液壓助力的雙杆式,懸掛裝置採用不等剛性、高強度、高韌性扭杆輔以無油潤滑摩擦片式減震器。車體每側有6個直徑為670毫米的雙輪緣掛膠負重輪和3個掛膠託帶輪,在第1、2、6負重輪處裝有摩擦減震器。誘導輪在前,主動輪後置。履帶採用單銷、高強度金屬履帶板,也可換裝雙銷掛膠式履帶。在炮塔尾部有供坦克用的全套潛渡裝置和2個200升附加油桶 。

中國最終決定在88式坦克外貿出口型的基礎上加以改進,開發一種"準三代"的自用型主戰坦克,這就是88式主戰坦克的終極大改型——96式(88C)主戰坦克

中國96式主戰坦克

中國96式主戰坦克由中國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NORINCO)發展和製造,是中國第二代主戰坦克(MBT)計劃的最後發展型。坦克來源於85式主戰坦克(MBT)原型,96式最新型號96G已達到第三代主戰坦克(MBT)標準。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最終將裝備大約2500輛96式主戰坦克。

坦克概述

ZTZ-96A型主戰坦克(簡稱:96A),是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二代主戰坦克96式最新改進型,已經量產並列裝中國裝甲部隊超過2500輛以上。相對於較為昂貴的99式主戰坦克,96A的成本較低,適合大批量生產裝備部隊,兩者形成了高低搭配組合,均獲美國權威軍事雜誌評選為世界十佳坦克之一。

ZTZ-96A在09年閱兵上首次公開。96A型坦克對96式的改進主要集中在防護和火控系統上,其他子系統與96式基本相同。

動力系統

ZTZ-96A式早期安裝了12/150ZL型水冷廢氣渦輪增壓柴油機的改進型(12/150ZL-1型),通過使用"脈衝增壓"技術,將原發動機的730馬力提升至800馬力/2100轉,最大速度達到59公里/小時。

中國96A型主戰坦克使用了新的800馬力發動機和機械行星變速箱,直駛及轉向效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火控方面,96A型主戰坦克使用了中國自行研製的上反觀瞄裝置,技術性能提高。此外96A型坦克主裝甲使用的新型抗彈材料和附加裝甲也使得防護水平效能有了很大增強。

應該說96A已經不再是一款二代半坦克,除了沒有配備三代坦克中流行的車長上反周視觀瞄之外,其他已經達到了三代坦克的水準。之所以沒有配備車長周視觀瞄是因為96式坦克在中國軍隊中的定位是一種相對低檔的坦克。

2009年後研發公司又換裝12/200ZL型水冷廢氣渦輪增壓柴油機(735千瓦/1000馬力),徹底解決了96式坦克跑不快的弊端。最終96A式坦克最大速度達到了65公里/時。燃油消耗率為2.35升/千米,其包括外掛副油箱在內總共可以攜帶1600升燃料,行程達到550-650千米,也解決了困擾96式主戰坦克的行程問題。

經過改進的96A式主戰坦克在火力與火控上基本達到了第三代主戰坦克的標準,但機動性與防護方面與西方現役第三代主戰坦克比還有不小差距。整體水平介於二代、三代之間,因此稱之為準三代坦克。

防護能力

在防護方面,96A與96式最明顯的區別在於炮塔正面採用了FY-4型楔形模組化裝甲,FY-4屬於中國大陸自研的第二代爆炸反應裝甲,採用模組化結構,可根據不同作戰需要更換不同防護等級的裝甲模組,96A式主戰坦克的炮塔對動能穿甲彈的防禦能力是730毫米,對破甲彈的防禦能力是1280毫米。車體前部對動能穿甲彈的防禦能力是680毫米,對破甲彈的防禦能力是900毫米。 輔助防禦是較為出色的,其中光電干擾系統是由解放軍303設計院研製生產的,具體型號是TCS-2。其作用是防止帶半主動瞄準系統反坦克導彈瞄準並命中坦克,並且幹敵方帶鐳射目標指示器和鐳射測距儀的武器控制系統。干擾系統的組成包括2臺高精確感測器和2臺低精度感測器,一對光電干擾儀,同時能和炮塔兩側總共12具84式81毫米煙幕彈拋射器聯合使用。兩部干擾儀每部俯仰角為-5度到+25度,方位角90度,通過旋轉炮塔實現360度方位角。光電干擾儀發射的可調紅外線,工作波段0.7-2.7微米,和"龍"式、"陶"式、"霍特"、"米蘭"等反坦克導彈工作引數相近,干擾反坦克導彈半主動瞄準接受器,破壞導彈瞄準。保證在炮膛軸線水平向正負20度和垂直向4.5度的扇面內以可調紅外線的形式對敵人的來襲導彈進行干擾。此外,光電干擾儀安裝在炮塔的後艙上方前部,也能用於夜間紅外照明,或者藉助夜視儀進行瞄準射擊。 TCS-2光電干擾系統的效能是優秀的。半主動指令制導的導彈對坦克的命中率下降到1/3,鐳射半主動制導的導彈命中率下降到1/4,鐳射制導炮彈的命中率下降到1/5。並且可以保證同時抗擊不同方向來襲的幾枚導彈。 96A式主戰坦克車內安裝有VB-27型三防系統,在戰鬥室內安裝了自動滅火裝置,降低了彈藥和燃料殉爆的可能。為整車的安全型大大提高。 96A在炮塔兩側,後部及車體首上甲板也加裝了FY-4反應裝甲和鐵欄,顯著提高了這些傳統上視為薄弱部位的防護力,令96A即使用於現代高危險城市戰環境中,也能有效防禦世界上大多數反坦克火箭彈的攻擊。

96A在炮塔兩側,後部及車體首上甲板也加裝了FY-4反應裝甲,顯著提高了這些傳統上視為薄弱部位的防護力,令96改即使用於現代高危險城市戰環境中,也能有效防禦世界上大多數反坦克火箭彈的攻擊。

火控系統

96A式主戰坦克的火控系統採用的是ISFCS-212B下反穩像式火控系統,由中國北方工業集團研製和生產。該火控系統屬於指揮儀式,工作方式有穩像式和自動裝定分劃式兩種,帶有鐳射測距儀和雙向穩定器的車長瞄準鏡獨立佈置在高平兩用機槍的下方,該瞄準鏡相配備的是最新型的凝視焦平面熱像儀。放大倍率有3和8兩種,使得車長能有360度的觀察範圍。炮長瞄準鏡安裝在炮塔右上方,也帶有鐳射測距儀和雙向穩定器,配備的凝視焦平面熱像儀能讓炮長在夜間更好的發現敵方目標,從而使反應時間從發現目標到開火大約為6秒。而且,ISFCS-212A下反穩像式火控系統與車長的晝/夜潛望鏡有一個介面,使車長有超越炮長的能力(即"獵-殲"火控系統)。並且該系統具有結構簡單、原理新穎、工藝性好、造價低廉等特點,非常適合於國內的生產水平。通過多次實彈射擊實驗及其他考核,各項效能表現良好。 96A式主戰坦克上裝備的GUMS-2型數字式彈道計算機由瀋陽電子工業總公司研製生產,屬於全求解固態彈道計算機。由電子單元和一個數據輸入與測試面板組成。從技術水平上看,與早期的M1A2相當。彈道計算距離為200-4000米,除藥溫、氣壓、氣溫、炮膛磨損、彈道選擇(4種)、炮口校正裝置資訊外,包括目標距離、目標速度、傾斜角和橫風速度等資訊可一自動輸入。這種設計在保證坦克擁有較高自動化水平的同時,也儘可能節省成本和系統的複雜性。

火炮系統

經過改進後的96A式在火力上已經達到第三代先進水平,但在機動性,資訊化程度上還與西方第三代坦克有不小差距。整體水平介於二代、三代之間,因此稱之為準三代坦克。

ZTZ-96A式主戰坦克使用的是與96式主戰坦克相同的2C46M-1型125毫米48倍口徑滑膛坦克炮。其雙向穩定裝置為2E42M型,身管之上覆蓋有熱護套。其配用的自動裝彈機與蘇式T-72系列相同,是為機械式裝填系統,但有一定的改進。在96A1上,揚彈機將彈丸和藥筒按放置位置提升到位,首先將彈丸推入炮膛,裝填臂下行過程中再將藥筒推入炮膛,完成整個裝彈過程。發射完畢後,半可燃藥筒殘留的金屬底由炮塔上方開設的拋殼窗丟擲車外。 96A式主戰坦克為主炮配備了包括炮射導彈在內的45組(40發炮彈+5發炮射導彈)分裝式彈藥,其中22組待發炮彈位於自動裝彈機的旋轉彈盤上。使用自動裝彈機時,96A式主戰坦克最大射速達到8發/分。當自動裝彈機出現故障時,可採取半自動方式裝填,其過程包括人工選彈、人工提升和人工推彈入膛。 ZTZ-96A式主戰坦克的輔助武器為1挺84式12.7毫米高平兩用機槍(備彈600發)與1挺81式7.62毫米通用機槍(備彈2000發)。

車體系統

96A式主戰坦克依舊使用88B主戰坦克的底盤,採用帶液壓減震器的扭杆懸掛系統。每側有5個託帶輪和6個大直徑負重輪,其中第1、2、6號負重輪有液壓減震器。履帶採用新的雙銷掛膠履帶,寬580毫米,節距為137毫米。 傳動系統依舊是機械式三自由度側行星結構,駕駛員仍然使用操縱桿以手動液壓方式操縱,由一級減速齒輪、兩個行星變速箱和兩個行星驅動器組成,包括7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除變速作用外,還具有轉向、制動和切斷動力等功能。直線行駛時,兩側變速箱同時換入相同排檔,通過剛性連動軸的左右兩個操縱閥閥芯保證兩側變速箱同步操作。一檔或倒檔轉向時,轉向側的變速箱制動,高速側掛一或倒檔;二至七檔轉向時,轉向側的變速箱檔位比高速側的變速箱低一檔,外側履帶保持原速。傳動裝置中無主離合器,但具有主離合器功能,需要切斷動力時,只要操縱油路使換檔制動器和離合器油缸與回油道相連通即可。側傳動裝置是單級同軸式行星減速器,太陽齒輪為輸入件,齒圈固定、框架輸出。

通訊系統

96A式主戰坦克上安裝的890C型甚高頻電臺由瀋陽通用電子技術公司製造,工作波段在28MHz-90MHz之間,電臺由計算機自動控制,可以達到每分鐘600次的跳頻速度。抗干擾、防偵聽能力強,並且具有資訊保密系統。 另外,96A式主戰坦克安裝了戰場自動管理系統,可以及時向各界傳達各種資訊,使整個戰場緊密聯絡起來,讓指揮員能通過該系統隨時了解個坦克獲得的戰場資訊、後勤狀況、坦克及人員損失,使各級坦克部隊的指揮人員能迅速掌握情況,從容實施指揮。

技術資料

戰鬥全重:41.5噸

車長:10.65米

車寬:3.3米

車高:2.3米

乘員:3人

火炮與彈藥:125毫米滑膛炮,可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和榴彈三種不同型別的炮彈,裝有1部機電一體化控制的自動裝填機。列裝了鐳射制導炮射導彈系統,可提高遠距離攻擊和反直升機能力。

並列機槍:7.62毫米

高射機槍:12.7毫米

彈藥基數:炮彈:41發; 7.62毫米彈:2250發; 12.7毫米彈:500發

發動機:1臺渦輪增壓柴油機

功率:1000馬力

最大速度:57.25公里/小時

最大行程:400公里

最大爬坡度:31°

99式主戰坦克

999A式坦克是我軍最先進的主戰坦克,也是中國首款"資訊化坦克",備125毫米主炮,車體周圍加裝先進的複合裝甲,頂部披上新型複合裝甲,能全方位抵擋來自敵方坦克、反坦克導彈以及武裝直升機的火力打擊。實現了火力、機動力、防護力和資訊力的有效融合,體現了陸戰裝備的新水平。99A坦克主要用於壓制、消滅反坦克武器,摧毀野戰和堅固防禦工事,殲滅敵有生力量。99A主戰坦克奠定了中國第一代陸軍裝備資訊採集、傳輸、處理、顯示與綜合的基礎,實現了戰場態勢共享、協同攻防、狀態監測、系統重構等功能,而且軟體、元器件全部自主可控,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首臺資訊化坦克。99式主戰坦克,由有著傳奇經歷的祝榆生在66歲時臨危受命,擔當總師。在技術受制於人,科研條件舉步維艱的情況下,為中國打造出世界一流的"陸戰之王",外媒評價其"作戰能力可以與當前世界上風頭最盛的主戰坦克媲美"。

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主戰坦克,99A坦克是地面重型突擊體系的骨幹裝備,具備火力猛、機動力好、防護性強、資訊化程度高等鮮明特點,是我軍陸戰體系的拳頭裝備。

技術特點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首席專家、99A式主戰坦克總設計師毛明披露,該坦克的綜合作戰能力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他介紹說,99A式配備的125毫米主炮不但威力強大、精度高,而且相容多個彈種,可毀傷具有不同特性的目標。在被動防護方面,99A不但在車體周圍加裝先進的複合裝甲,而且頂部也披上新型複合裝甲,能全方位抵擋來自敵方坦克、反坦克導彈以及武裝直升機的火力打擊。在主動防護方面,這型坦克還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主動鐳射自衛武器系統及鐳射告警裝置,能在壓制敵方坦克觀瞄儀器的同時提供來襲武器的預警資訊,提醒車內乘員採取反制措施。

毛明透露,99A主戰坦克是中國首款"資訊化坦克",它實現了戰場態勢共享、協同攻防、狀態監測、系統重構等功能,使坦克演變為戰場重要的資訊節點,實現戰車之間的相互協同以及單車乘員彼此間的資訊共享。

效能資料

火力

99A坦克仍採用125毫米主炮。但效能有極大提升,能發射彈種更多,威力更強大,密集度更高。首次炮口增加了覘視鏡,可快速校準炮口誤差,增加射擊的精確性。

99A坦克是中國第一臺資訊化坦克,通過資訊化實現了火力、防護力與機動力的倍增。應用了我軍第一代陸軍裝備資訊採集、傳輸、處理、顯示與綜合系統,實現戰場態勢共享、協同攻防、狀態監測、系統重構等功能,技術。

防禦

在早期的照片中,99A坦克的前裝甲視線深度超過一米,這樣厚度的裝甲在坦克上從未出現過。分析者經常以為99A坦克的炮塔前部裝甲是與之前的99改一樣,在原有的99式坦克矩形主裝甲上安裝楔形附加裝甲。

但是一張火控系統試驗檯的近照讓我們發現,新式主戰坦克的附加裝甲是以單塊形式直接安裝在主裝甲上的,也就是說楔形是主裝甲自身的形狀。防護能力之強已經不是之前中國各種主戰坦克可以比擬的了。

坦克問世後近100年的戰爭經驗顯示,坦克的炮塔首上是最重要的防禦區域,也是被彈率最高的區域。一般來說,第三代主戰坦克的炮塔正面複合裝甲塊厚度在600毫米至900毫米左右厚度,99式、99改坦克也不例外。但是到了99A坦克上,厚度突飛猛進,不安裝附加裝甲的厚度已經與安裝了楔形空心附加裝甲的99改相當,最大厚度接近1米。如果採用相同的複合裝甲技術,其正面裸車對長杆尾翼穩定穿甲彈的防禦力已經接近700毫米均質鋼裝甲水平,這在中國坦克發展史上還是第一次。

機動效能

綜合傳動系統是99A最的革命性進步,99A坦克安裝著最大輸出功率為1500馬力先進發動機,CH-1000型液力機械綜合自動傳動裝置,可以使五十多噸的坦克達到75千米/小時最大公路速度以及60千米/小時的最大越野速度。具備手動擋和自動擋操縱系統,實現自動換擋,並通過方向盤以任意半徑連續轉向甚至原地轉向。

99式主戰坦克

主要技術引數重量:

51噸 車長:長 10米(炮口向前)

車寬: 3.5米

車高 :2.37米

動力:渦輪增壓中冷式柴油機 1200馬力

最高速度:70公里/小時

最大行程:600公里

乘員:3名

武器: 125mm滑膛炮×1(可發射炮射導彈) 備彈40 12.7mm高射機槍×1 備彈500 7.62mm機槍×1 備彈2500 煙霧彈/榴彈發射器2×5 鐳射眩目壓制干擾系統

火控系統: 獵-殲式火控系統,中國產瞄導合一的大閉環式火控系統

防護能力: 炮塔正面的防護達700毫米、車體防護約500-60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可掛 裝複合反應裝甲板或遮蔽裝甲;裝有JD-3紅外干擾機,可以干擾紅外製導導彈;高效自動滅火/抑爆裝置。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退役軍人——走向社會,請“收斂”你的這些優秀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