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47年6月,英國駐印度最後一任總督路易斯·蒙巴頓親手炮製出了“印巴分治”方案,亦稱蒙巴頓法案。大英帝國統治下的英屬印度解體,誕生印度聯邦和巴基斯坦自治領兩個新國家。

然而兩國從建立之初,就因為領土爭議(克什米爾地區)兵戎相見。

克什米爾地區

1965年8月初至1966年1月,印度、巴基斯坦關於克什米爾地區分治問題引發了第二次印巴戰爭,在這次戰爭中以巴基斯坦取得決定性勝利印度慘敗而結束。

1965年8月初,克什米爾游擊隊和印度軍隊在印巴停火線附近發生激烈交火。8月14日,巴基斯坦正規軍隊也捲入衝突,印度軍隊於9月6日再一次向巴基斯坦發動大規模武裝進攻,攻佔巴方控制線內的多處山嶺。

面對印軍的攻勢,巴基斯坦深感克什米爾局勢的嚴重性。巴基斯坦決定,對印度展開全面攻勢,對克什米爾西部的查木布和喬裡安地區的印軍實施反擊。此次反攻計劃代號為“大滿貫行動。”

8月31日晚,巴總統阿尤布汗主持召開有陸軍司令穆薩、空軍司令努爾·汗等高階軍官參加的作戰會議,會議決定出動正規部隊對克什米爾西部的查木布和喬裡安地區的印軍實施反擊。此次反攻計劃代號為“大滿貫行動。”由於巴方計劃周密,空軍也發揮出色,所以“大滿貫行動”獲得空前成功,不但解救了被圍困的“自由戰士”,還乘勢奪取印控克什米爾約500平方千米的土地。

印軍在克什米爾兵敗消傳到國內後,引起了印度朝野的極大震動。印度決定使用1個軍,即以第15步兵師、第7步兵師和第4山地師,再加上第2獨立坦克旅,準備越過印巴邊境開闢新的戰場。按計劃,印軍將從阿姆利則、卡哈如、克姆卡蘭三地出發向巴基斯坦的重要城市拉合爾進攻。9月6日凌晨,印軍不宣而戰,突然向巴基斯坦發起大規模進攻。措不及防的巴基斯坦一線守軍節節敗退,很快就退到了亞克爾運河邊。

亞克爾運河是拉合爾的最後一道天然屏障,如果此地失守,印軍將直搗拉合爾,爾後向巴基斯坦腹地進攻,後果將不堪設想。巴軍決心堅守亞克爾運河,不再後退半步。不過由於大部分機動兵力都被投入到了克什米爾一線,所以阻擊印軍的重任就落在了巴基斯坦空軍的肩上。

其實,空軍方面印度佔據絕對優勢。

巴空軍共擁有戰機141架,而印度空軍則擁有755架飛機。雙方數量相比,印度空軍顯然佔有5:1的優勢。

不過數量處於劣勢的巴基斯坦,擁有先進的美製F-86F“佩刀”式飛機和F-104“明星”式飛機,尤其是“佩刀”式飛機上裝備有AIM-9“響尾蛇”紅外製導空空導彈。

此外,美國人還幫助巴基斯坦建立了兩座高功率的FPS-20型固定式預警雷達站,可掃描200千米的空域,為巴軍提供有效預警。正式依靠兩大法寶,巴基斯坦擊落印機19架,在地面擊毀35架,自已僅損失6架F-86、1架F-104和1架B-57轟炸機。

從此巴空軍奪取制空權的同時,還為地面部隊提供了火力支援,初步扭轉了戰局。不甘心失敗的印軍在9月7日,把作為預備隊的第1裝甲師投入戰鬥。將巴軍壓縮到查溫達地區,如果查溫達失守,就等於切斷了巴基斯坦和克什米爾之間最重要的聯絡通道。

巴軍為了保護戰略要地,準備與印軍在查溫達進行決戰,同時將第6坦克師200輛坦克緊急運至該地。在很短的時間裡,雙方在查溫達地區集中了近400輛坦克。

此時,印軍主要裝備“百人隊長”和“AMX-13”坦克,而巴軍的主力則是M47/48坦克。9月10日,雙方初次接觸,這次巴基斯坦坦克部隊吃了大虧。巴基斯坦的兩個旅遭遇印軍伏擊,損失包括65輛M47/48在內的97輛坦克,一名師長及一名旅長戰死,六名團級主官戰死或被俘。

而印軍所付出的代價不過是損失12輛坦克。於是,急不可耐的印軍,在9月16日出動坦克近400輛,向查溫達發起攻擊,巴軍坦克也傾巢出動。

印軍以第1裝甲師的第1裝甲旅為主攻,所面對的巴基斯坦第25騎兵團,該團主力是20輛M 47/48坦克。雖然巴軍坦克數量處於劣勢,但是擁有制空權的巴基斯坦空軍從空中為他們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

巴軍每架飛機的機翼下均配有4個可投式吊艙,每個吊艙可帶7枚高爆反坦克彈頭的摺疊式尾翼航箭彈,7枚齊射的命中概率為75%-85%。在巴空軍的突襲下,印軍在查溫達地區的坦克遭到毀滅性打擊,整個部隊幾乎癱瘓。

巴第6坦克師在空軍的支援下,也越戰越勇,查溫達成為埋葬印軍“百人隊長”式坦克的墳場。戰至夜幕降臨,印軍大約120輛坦克被摧毀,不得不停止了進攻。印巴雙方沿亞克爾運河形成對峙。

9月20日,在聯合國的調停下,印度和巴基斯坦於9月23日同時宣佈:接受聯合國的調停,全線停火。966年1月4日至9日,在蘇聯政府的斡旋下,印巴兩國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區。

第二次印巴戰爭就此結束。可以說,第二次印巴戰爭顯示了空中優勢對於戰爭勝敗的關鍵性因素,有時甚至是決定性因素。巴基斯坦空軍以少勝多,可以說是現代空戰的經典之作。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米格31被零件絆倒,關鍵時刻,中國送來一份大禮,俄工程師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