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為了在海上擊敗英國皇家海軍,建立了龐大的潛艇部隊,全盛時期的德國海軍擁有近1000艘潛艇,一度稱霸整個北大西洋。

但是,德國海軍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艇多艦少。德軍在二戰期間擁有的最大軍艦是俾斯麥號戰列艦,這艘滿載排水量達5.04萬噸的鉅艦於1941年被英國擊沉,自此德國開始了完全依賴潛艇作戰的時代。

早在一戰結束後,世界各國便已經察覺到海軍面臨發展的新時代,未來海軍必然是以戰列艦和航空母艦為主的聯合空海一體化作戰。航空母艦,這個誕生於20世紀20年代的新式武器在未來的海洋上必將扮演關鍵角色。當時的世界主要大國紛紛展開了對航空母艦的研究,而德國因為是一戰的戰敗國,軍備發展被限制,因此在航母建設方面開始逐步落後。

納粹德國建立後,希特勒開始瘋狂擴充軍備,在海軍積極要求下,納粹德國批准了建造航空母艦的計劃,準備建造兩艘排水量30000噸以上的航母。1936年12月28日,位於德國海濱城市基爾的德意志造船廠,首艘航母開始安裝龍骨,代號“A航艦”。按照計劃,另一艘姊妹艦“B航艦”也會緊隨其後展開建造,這項工程屬於德國軍備擴充計劃“z計劃”的重要部分,備受海軍重視。

1938年12月8日,“A航艦”正式下水,由德國空軍元帥戈林親自主持這艘鉅艦的下水儀式,面對這艘承載著德國海軍希望的鉅艦,希特勒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抬手向它敬了一個納粹的“舉手禮”。隨後,這艘軍艦被命名為“齊柏林伯爵”號,以紀念飛艇的發明者齊柏林伯爵。

二戰全面爆發時,齊柏林伯爵號尚未完工,這艘航母的建設速度幾乎是創紀錄的慢,遠遠落後於美英等國。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德國缺乏建造航母的經驗,在建造中很多預定指標都沒法達到,在人員和材料的供給上,德國優先考慮潛艇建造,航母被擱置在二線,因此建造速度很不盡人意。一直到二戰結束,這艘航母都沒沒能建設完畢。

德國海軍和空軍之間的矛盾也是造成航母建設緩慢的重要原因,當時,航母工程由海軍和空軍分別負責船體建造和艦載機研製,海軍這邊完成的差不多了,但是空軍筆者qjyn1109是金融投資分析師那裡還沒影子。德國空軍的頭號人物戈林是個很霸道的人,他固執將德國一切的空軍飛機都納入自己的領導下,海軍想擁有艦載機,這在戈林看來就是想乘機分化他的權力,戈林當然不願意。當時海軍多次派人去向空軍要飛機,但是空軍卻只給了幾架陸用飛機,根本沒法在航空母艦上用。最後海軍看出了端倪,但是礙於格林的權威,只得忍氣吞聲,轉而加緊建造潛艇來彌補軍力不足。

於1945年4月,納粹德國即將覆亡,為了避免齊柏林伯爵號落入他手,德軍在位於奧德河河口的斯特丁,將齊柏林伯爵號鑿沉。但是緊接著蘇聯紅軍就佔領了斯特丁,此前蘇軍就已經知道這裡有不少德軍未完工的戰艦,所以剛拿下斯特丁,蘇軍就開始審訊德軍戰俘,當得知這裡鑿沉了齊柏林號航母,蘇軍大喜過望,立刻組織人進行打撈。

這艘命途多舛的航空母艦就這樣成為了蘇軍的戰利品,但是蘇聯做這一切都是祕密進行的,以防給美英留下話柄。齊柏林伯爵號被打撈上來後進行了修復,德國投降後,蘇軍曾將該艦當成運輸船,將大量德國的工業裝置運回蘇聯。

美英等國也在戰後開始尋找這艘航母,但是始終沒有線索,該航母的下落逐漸成了一個謎。直到多年以後,蘇聯相關的機密檔案被公開,人們才在其中找到了齊柏林伯爵號的下落。原來這艘戰艦被蘇聯拖回國內之後,曾想完成它的建造,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限制而作罷,後來,這艘航母被改裝成了靶船,在冷戰高峰期,蘇聯空軍用這艘航母改裝的靶船來訓練飛行員,蘇聯俯衝轟炸機對其進行了多次轟炸,為蘇聯研究如何擊沉航母積累了許多重要的資料。

但是航母最終去向何方,仍舊是個謎。

2008年7月,波蘭的一家石油公司在波羅的海沿岸的達韋巴港附近,無意間探測到一艘巨大的船隻殘骸,後來經過潛水員下水調查,這艘260多米長的大船竟然是一艘航空母艦。這件事立即轟動了世界,德國和波蘭兩國都派出了軍事專家前往調查,後來證實,這艘鉅艦正是當年的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在這200多米深的海水中已經沉睡了30多年。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亮劍》中李雲龍一次用3600顆手榴彈,為什麼沒人說亮劍是神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