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一場世界性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人類傷亡無數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同時戰爭也見證了人類的聰明才智在這場戰爭中各參戰國紛紛研製出許多的先進的武器。但是論其作用呢可就是好壞參半咯。這其中有好用的享譽世界的名武器同時呢也有許多沙雕武器。人們總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放在武器設計上也是如此,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二戰時期有名的沙雕武器都有哪些吧!

一、名不對位的KV-2坦克

Kv-2坦克是二戰前夕蘇聯在kv-1坦克的基礎上改裝而來的具體做法就是在其底盤上安裝了一門152mm M-10 Model 1938/1940型榴彈炮,並且更大的炮塔為了這門重型炮也被設計出來使用。最終這輛坦克被蘇聯士兵稱之為無畏戰艦,並且很快的投入到戰場上去使用。

Kv-2坦克的152mm炮的特點在於可發射穿甲彈、高爆彈、還有混凝土破壞彈等彈藥,火力凶猛的很。並且要知道這輛坦克還裝有足有110mm的厚厚的裝甲片。在這種坦克剛放到戰場上去使用的時候,其厚厚的裝甲加上凶猛的火力它對面的德國軍隊聞風喪膽。

因為在當時德國主要使用的坦克是4號坦克和3號坦克,主炮口徑最高75mm裝甲厚度不過50mm。Kv-2在作戰初期確實讓人感到非常震撼,這是由於在1941年6月23日的橋頭堡之戰中KV-2僅憑單車之力就能阻擋德國一個裝甲師足足一天。而在之後的戰鬥中德軍被kv軍團打的節節敗退。

那麼kv-2坦克真的非常完美嘛?其實不是,實際上kv-2坦克全重近58噸,這龐大的體重也給自身帶來了不少的麻煩,可謂是問題多多,具體體現在底盤和發動機都是為40噸服務的,所以有著嚴重的缺陷,這種突然的增重勢必會帶來坦克效能上的削弱!此外雖然152mm炮彈威力確實大,但是這種威力大帶來的是炮彈的重量的增加。

別看這種坦克挺抗揍,但是要是攻打它也絕不是什麼難事。這是因為152mm炮遠距離精度非常差,要想1000米內射擊移動中的坦克它的命中率又太低,加之這種坦克的移動速度又慢,一旦敵方坦克採用機動戰的戰術就很容易被擊毀,並且這車體重量嚴重超重導致對車體部件損耗大,所以在戰場上也是總出現機械故障問題。

而偏偏是由於在該車的故障率太高以至身損壞的數量比被擊毀的數量還要多的多。而就是由於這輛車的機械效能太差,但其實作為一門自行火炮卻十分好用,於是這輛車就被改用做火炮投入到接下來的戰爭中。雖然它有很多的問題存在,但若作為一輛大口徑自行火炮卻十分合適,真稱得上是名不對位。

二、“廢柴機槍”之大正十一機槍

大正十一機槍是日本二戰時期陸軍裝備的制式機槍,名字的由來是因於1922年也就是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定型成為制式裝備而得名的。因有著其槍托為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的特點,因此也被我們習慣性地稱之為“歪把子”。

這是日本原創的第一款機槍,因此設計上非常的仔細。多方考慮之後最後決定採用三八式子彈並且為了減少士兵攜帶重量創新性的設計了“漏斗”裝彈機。但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而言。大正十一機槍由於被設計的過於精密因此實際上對大正機槍只有經過嚴格保養才能使用。此外這種槍每次使用的時候都需要新增機油潤滑,為了方便倒油在槍的邊上還特別設計了一個油壺。因此這種槍使用起來實在是麻煩。

在實戰中這把機槍最讓人尷尬的就是它的射速,當初設計的理論射速能達到500發/分鐘,實際上卻根本達不到。縱觀整個二戰時期的武器史真的是隨便一挺輕機槍都能夠輕易地完虐這把機槍。毫不誇張的說這把歪把子機槍可以說是二戰歷史上最差的輕機槍了。

三、多炮塔神教-T35坦克

早期的坦克設計中人們都認為像坦克這種武器就應該有大量的火炮攻擊能力和的厚實裝甲防禦能力,所以早期的坦克設計大部分設計出來的坦克都是越大炮越多的型別。

T-35坦克就是在這種設計理念下被製造出來的,這輛坦克共有5個炮塔主炮塔是中央炮塔。一共有兩層,下面一層有4個炮塔和機槍塔;兩個小炮塔位於主炮塔的右前方和左後方,兩個機槍塔位於左前方和右後方。在最頂層,裝1門16.5倍口徑的76毫米榴彈炮(後改為24倍),攜彈90發,另有1挺7.62毫米機槍。所以這種坦克看似火力十分均衡能夠兼顧到前後左右。

真正走上戰場才發現這輛坦克的設計已經嚴重脫離了實際嚴重的與想象不符啊,它的10-30mm的裝甲根本招架不住這種反坦克炮的攻擊,24倍口徑的76.2mm的坦克炮更是無法擊穿其他坦克的裝甲。最無奈的是,當初特意設計的威武龐大的車身此刻卻卻成為了最好的靶子。T-35龐大的軀體多餘的重量嚴重影響了速度,真可謂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種坦克只被製造了61輛,直到1941年該型坦克退役都沒有一次出現在一線戰場之上。

四、“啞彈之王”美國MK14魚雷

Mk14魚雷是美國在二戰時期美國設計使用的潛艇用的一種重型魚雷,在長達近4年的太平洋戰爭中都是美國的主力裝備魚雷。在設計的時候,為了增加爆炸的威力這種魚雷還被裝上了當時非常先進的進炸引信。不過非常尷尬的事是這種魚雷實在“太讓人失望”了。在美國參戰的最初18個月中,海軍潛艇裝備的MK14型魚雷的啞彈率竟然高達70%。

對此,美國海軍歷史學家哭笑不得戲稱這款魚雷說:“這東西最可靠的效能就是它的不可靠性!”要知道這種不能爆炸的魚雷會容易暴露潛艇位置,而且經常臨陣誤敵,大敵當前打不出炮彈卻也只能吃啞巴虧眼睜睜地看著敵人的船隻逃脫。

1943年7月在L·R·達斯皮特艇長曾指揮的“黑鯵”號潛艇大戰日本最大油船“南都丸”號的時候,艇長以近乎完美的角度向這艘油船發射了15枚魚雷,但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竟然只有一枚爆炸。這1比14的爆炸率,讓工程師開始反思到底是哪裡出現了問題,隨即就對魚雷進行了拆解最後發現是引信在設計上出現了重大失誤。

因為這種魚雷大而昂貴所以在被製造出來後一直都沒有進行有裝藥的實彈測試即使是到了開戰的時候都沒有發現這種問題。 美國潛艇使用這種坑爹的魚雷不知道錯過了多少戰機,不僅僅是坑了自己也坑了隊友呀!

結語:

其實二戰時期的廢柴武器還遠不止這些呢,本期盤點的這些廢柴武器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設計構想與實際操作的嚴重錯位。看來啊設計武器的時候還是更要考慮實際需求不能閉門造車呀!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落後的雙翼飛機劍魚為何在二戰時期能被廣泛應用並取得驕人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