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2019年快要結束,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即將開啟。然而正所謂年關難過,對於俄羅斯海軍來說,12月12日發生的事故無疑是一記重創。12日下午,據俄羅斯國內訊息先是,俄海軍現役唯一的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在摩爾曼斯克州船廠港口接受維修時起火,受傷人數達10人之多。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年多前的2018年10月27日,因PD50浮船塢發生事故而沉沒,一臺吊車從高處砸中並擊穿該艦飛行甲板,並導致艦體多處受損,至今仍未傷愈。也就是說,“庫茲涅佐夫”號是舊傷未愈,又添新傷……

從各方報道來看,“庫茲涅佐夫”號的起火點位於第一動力艙,初步判斷是工人在進行焊接作業時違反安全規程,引發了大火,艦內過火面積達600平方米,俄方共出動8支消防隊和3艘消防船才撲滅了大火。萬幸的是,從艦體外觀來看,該艦並未受到結構性損傷,但內部修理工作恐怕仍將是一個不小的工程。

砸穿了甲板的起重機吊臂

原本在去年的“被砸”事故發生後,俄海軍計劃用3年時間對“庫茲涅佐夫”號進行深度整修維護,以便於2022年讓該艦重新服役。現在看來,飛行甲板被開的“天窗”還沒補完,航母又受到了內傷,2022年的交付節點恐怕不得不再度延後了。

在這裡,我們不從技術角度去分析火災事故造成的影響,單從戰略層面來看。不管是美國海軍的10萬噸級核動力航母,還是一些國家的2萬噸級輕型航母,對於任何一國來說,航母都是不折不扣的戰略打擊武器。不論航母大小,在無航母海軍和國家面前,有航母國家都擁有著難以企及的海上戰略優勢。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

而對於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更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俄羅斯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儘管蘇聯解體讓俄羅斯元氣大傷,至今未能徹底緩過勁來,但即便如此,作為世界級強國的標誌之一,航空母艦的存在依然不可或缺,其政治地位和影響力甚至比戰略核潛艇更大。因艦況長期不佳,“庫茲涅佐夫”號已很少出海,但只要該艦繼續存在,就意味著俄羅斯海軍仍是一支大國海軍。

蘇聯時期的黑海造船廠

身為俄海軍唯一的現役航母,接二連三的打擊讓“庫茲涅佐夫”號重新入役之日遙遙無期。沒有航母就等於沒有大國的象徵,這對俄羅斯來說是無法接受的。然而從硬體條件來看,在“庫茲涅佐夫”號的誕生地——黑海造船廠被劃歸至烏克蘭境內後,現在的俄羅斯再無足以建造大中型艦艇的船塢、裝置和業務熟練的造艦工人,想要從零新造一艘航母的難度宛如登天……

“鷂”式垂直起降戰機

如此想來,向他國購買航母並非完全不現實,一個可能的方法就是嘗試與中方接觸,談判進口一艘航母,或是乾脆回購我們的“遼寧”號。“遼寧”號與“庫茲涅佐夫”號是姊妹艦,二者結構和技術相通,適合俄軍“無縫銜接”。況且在國際軍火市場上,出口轉回購的事情也絕非沒有先例。如當年美國進口了英國的AV-8A“鷂”式垂直起降戰機,並對該機進行了改裝,獲得了極大成功,更名為AV-8B。受到AV-8B良好效能的吸引,英國又重新從美國手中進口了一批該機。

總之,連遭重創的俄海軍是該好好想想怎麼解決航母的有無問題了。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美軍特殊導彈再次立功,切殺大批武裝分子,打擊現場令人不寒而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