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近幾天,有一則訊息在朋友圈中廣為流傳,在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等地上空,有不少網友都親眼目擊了一條“巨龍”出現在華北大地上空。這則訊息在網友們的推動下,迅速成為了近段時間的熱點新聞,大家紛紛猜測到:這到底是在測試什麼高新裝備?

就在各路網友議論紛紛時,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就在社交平臺上大方“認領”,稱“就是我們乾的”。原來,在本月7號當天,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正好發射了兩枚快舟1號甲運載火箭。

而且,第二枚快舟1號火箭的發射時間正好就是下午16時52分,有“暮光效應”的加持,所以,網友們現場目擊的那條“巨龍”,其實就是快舟1號運載火箭產生的軌跡雲。對於這件事,航天專家們大多認為這是一次重大利好,標誌著中國航天技術的又一次進步。

首先,這次發射的兩枚運載火箭,間隔時間只有6個小時。這樣描述起來很簡單,但是其背後的實際意義可以說非常重要。我們知道,未來的太空技術將會與國防安全結合得更加緊密,當前那種需要長時間準備的發射方式,顯然不符合軍隊的需要。

於是,像快舟1號這樣的新型運載火箭應運而生。從技術原理上來講,運載火箭其實和彈道導彈是一樣的,唯一的不同就在於,此前所有的運載火箭都只能在固定的衛星發射場發射,發射效率低的缺陷已經越來越突出。

而快舟1號運載火箭不僅能夠在短時間內從傳統的衛星發射場升空,也能像彈道導彈一樣進行公路機動,它的出現,大大提高了中國航天發射的效率。這對於中國未來的國防安全以及太空技術應用,是有著決定性影響的。

其次,第二枚火箭採用的是“一箭6星”的發射方式,當天總共有7顆衛星發射升空。藉此我們可以展望一下,未來中國的衛星技術必將取得更加長遠的發展,製造出更小更先進的衛星並不難。如果結合快舟運載火箭的發射效率,那麼未來中國的國防、資源勘探、氣象觀測,甚至深空探測領域,都將在相對更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更有效的衛星硬體支援。

​可以這麼說,這次“兩箭七星”的神操作,就是一個“祥瑞之兆”。它的出現,預示著中國航天正在走上一個全新的階段,而這一階段,將決定中國未來在太空領域,究竟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雙座型梟龍已服役,和BLOCK3比戰力如何?有一點陣風都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