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50年冬季,朝鮮戰場上局勢風雲變化。原本氣勢高昂的聯合國軍,隨著第一次、第二次戰役的輪番打擊,已經顯現出敗退的跡象。

此時第二次戰役已經進入白熱化狀態,東線戰場上聯合國軍一路潰敗,只需最後一擊便可將其盡數趕出北朝鮮。

志願軍第9軍團接到上級命令,悄然無聲地渡過鴨綠江向著長津湖沿線出發。在長津湖,將展開一場史無前例的戰鬥。

長津湖戰役“冰雕連”

冬日的北朝鮮,嚴寒氣候讓行軍、戰鬥難度驟然上升。對於志願軍第9軍團來說,這將會是難度最大的一場戰役。

後來第九軍團的老兵楊德盛回憶道:

“當時長津湖沿線的氣溫低至零下40多度,而且由於是秘密行動的緣故,超過26天未能吃上一頓飽飯。”

氣候惡劣、補給困難,第九軍團並未因此放棄。反倒是靠著自身出眾的意志力,為前線部隊立下赫赫功勞。

粉碎美國幻想

1950年9月,美國第十軍登陸仁川。此時聯合國軍在朝鮮戰場上,已經對朝鮮軍隊形成包夾之勢。

9月末,聯合國軍進入漢城,放言將在最短的時間結束朝鮮戰爭。隨後的一個月內,朝鮮已經被聯合國軍四面包圍,陷入極為不利的情況。麥克阿瑟進入平壤城後,放言將會在聖誕節前結束朝鮮戰爭。

麥克阿瑟叫囂聖誕節之前結束朝鮮戰爭

北京,成為金日成最後的救命稻草。根據國際形勢判斷,國家決定秘密跨入鴨綠江,支援處在危在旦夕的朝鮮。

出兵朝鮮,實際上國家並沒有舉辦大型歡送儀式。整個過程都處在秘密進行的節奏中。之所以要如此設計,主要是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展開對朝鮮戰場的作戰計劃。

不動聲響的進行突擊計劃,確實讓志願軍在早期取得一定的成效。

南韓第三師、美陸戰第7團,紛紛在志願軍的攻勢之下敗退。美陸戰一師,見情況不利便向長津湖地區撤退。隨後美陸軍第7師第31戰鬥團,進入長津湖地區接管美陸戰一師團留下的陣地。

截止到11月26日,美陸軍第10軍已經全面接手長津湖地區內部的新興裡、內洞峙等陣地。

之所以選擇將部隊留守於長津湖一線,主要是這裡的地勢地形非常適合防禦。聯合國軍希望藉助長津湖一帶的防線,對志願軍展開狙擊。

此前第124師,在黃草嶺一線取得勝利之後,便逐步撤出陣地。美軍見志願軍有離開的意思,蓄意將這裡打造為新的戰場,展開對中方的突擊計劃。

聯合國軍並不知道,此時志願軍內部已經完成陣地交替,在黃草嶺一線潛伏著一支戰鬥力十分出眾的部隊。

華野精銳到來

此時志願軍第九師團,在悄然無聲的進入朝鮮地區後,已經順利接手黃長津湖陣地。開始向前方進發,準備在長津湖一線同美軍展開鬥爭。

第九師團隸屬於華東野戰軍,在華野內部被稱之為“精銳”。這支部隊進入長津湖一線,勢必將會在這裡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戰爭。

他們的目的很明確,以長津湖地區為起點,阻止東線聯軍進一步向前推進。

長津湖戰役資料圖

在第九軍團進入朝鮮之前,周總理和毛主席特別在10月份曾經同宋時輪進行過一次談話。

主席語重心長地談道:

“之所以不是選擇就近調配部隊,而非要調走華野的精銳,主要是第九軍團有非常大的優勢。第九軍團擅長打狙擊、戰惡敵,正是朝鮮戰場上急需的尖刀部隊。”

第九兵團進入朝鮮,實際上在作戰地位上享有不少優待。

毛主席明確表示,北京方面將不會對第九軍團遙制。

為此毛主席專程向高崗、彭老總致電,要求非特殊情況不要輕易調動第九兵團。最後毛主席親口告知宋時輪,東線戰場的狙擊指揮權、調動權、部署權皆由宋時輪一人把控。

不過毛主席對於東線戰場,依舊有不少的擔心。他最後還是選擇專程致電,告知彭老總特殊情況下可以調兵前往東線。

之所以如此看重東線戰場,是因為這裡對於朝鮮戰場全域性都有著影響。宋時輪在得知訊息後,意識到自己的指揮作戰將會影響整場戰役的走向。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軍團

雖說第九軍團已經得到北京的承諾,由總參謀部集中解決防寒物資的問題。但是實際上,國家能給到第九軍團的幫助非常稀少。相較於聯合國軍來說,防寒配置更是拙荊見肘。

第九軍團的困境

宋時輪麾下的第九兵團,下屬共計有3個軍(第20軍、第26軍、第27軍)總人數高達15萬之多。

雖說人數明顯佔優,但是在裝備配給、補給輸送、防寒儲備等方面來看,第九軍團完全無法同美海陸戰一師對比。

對方手握自動武器、食物是標準工廠生產的罐裝食品。有鴨絨睡袋、野戰帳篷等物資,來保證美軍將士有著充足的睡眠。第九軍團吃飯的選擇相對較少,炒麵、土豆、雪都是他們常使用的食品。

朝鮮戰場美軍伙食

之所以會吃雪,司令部後勤部本身也非常無奈。他們現有的條件,只能保證一個師的物資發放。

第九軍團有12個師,物資必須要分成12分發放。並且防寒物資的配備,依舊沿襲在華北時期一斤半的標準。物資發放的時候,並非沒有實際考慮到地形、氣候的變化。

當時抵達東北之後,賀晉年(東北軍區副司令員)特別拿出5萬件大衣給第九師團。但是這點數量,完全無法滿足15人的要求。第九軍團只能拿著華東地區的防寒裝備,抵禦比東北地區更冷的氣候。

作戰條件艱苦,補給問題嚴峻,第九軍團這場仗打起來難度並不算小。宋時輪注意到這點,開始研究同對方交火的戰報,試圖找到對面的破綻進攻。

此時在朝鮮戰場上,最為尷尬的莫過於美軍的王牌部隊——海軍陸戰一師。

這支部隊自登陸以來,便被麥克阿瑟報以厚望。麥克阿瑟專門對其下達命令,要求他們越過北朝鮮陣地,向鴨綠江前線推進。但他們隨後便遭到第124師的追擊。志願軍的攻勢非常有節奏,在雙方相持不下的情況下,第124師開始向北撤退。

深陷包圍的美軍

第124師撤退的訊息,讓麥克阿瑟十分驚喜。

麥克阿瑟的目的很簡單,在最快的時間憑藉火力優勢、空戰優勢,直接將戰場的主動權扳向自己的一方。

他隨後命令海陸一師向前線推進,迅速在長津湖一線將撤退至此的志願軍打退,徹底切斷滿浦鎮-江界-熙川補給線。

截止到11月24日,海軍陸戰一師完成的都還算讓滿意。

他們先後佔領了長津湖東側的新興裡和西面的柳潭裡。從戰場上的局勢來看,美軍憑藉著一系列優勢,仍舊在北部戰場上有充足的主動權。

但是毛主席透過戰場地圖的觀察,意識到是時候將美軍圍困起來。他緊急致電宋時輪,向他提出作戰計劃,要求其趕在聯合國軍發現之前進入長津湖一線。

美軍錯以為,此時駐紮在長津湖一線的軍隊,依舊是剛剛大戰後的第42軍。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被華野的尖刀部隊所環繞。

麥克阿瑟的冒進作戰思路,使得美軍第10軍陷入非常不利的局面。他們的部隊四散而戰,在戰場上的狀態非常不明朗。長津湖沿線的美軍,在一夜醒來後發現,自己已經被第九師團團團圍住。

根據粗略統計,志願軍的兵力總數超過6萬人之眾。而長津湖沿線的美軍,總數不過一萬五千人。

不過對美國來說,尚且幸運的是駐紮在此的海陸戰一師、第7步兵團、英國第41突擊隊,戰鬥能力在聯軍當中都非常強。

雖說深陷孤立無援的狀態,難以有所作為,但阿爾蒙德作為第十軍的最高指揮官,認為想要拯救聯軍的王牌部隊,必須要採取激進冒險的行為。

在同麥克阿瑟交流之後,他們一致決定要求海軍陸戰一師帶頭突圍。

史密斯作為陸戰一師的師長,接到命令之後並未太過驚訝。此前海陸戰一師所經歷的場面,同樣非常艱鉅。但是每次無論情況多麼危急,海陸戰一師總有能力化險為夷。

為保證突圍的可行性,史密斯要求軍隊集火一處,製造火力點輸出撕開口子。按照且戰且退的方式,開始有秩序地向興南港防線撤退。

慘痛的勝利

不過史密斯的計劃,雖說已經做過仔細分析處理,但是依舊帶來巨大的傷亡。

美軍無法突破第九軍團的包圍圈,麥克阿瑟的王牌部隊海陸戰一師,正在一步步被志願軍擊垮。麥克阿瑟自然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他思量再三決定做出一個冒險的決定。

長津湖戰役資料圖

此時朝鮮戰場上,聯合國軍手握兩大優勢,裝備精良、空中支援。憑藉著裝備優勢,海軍陸戰一師能夠站穩下碣隅防線,保證不會出現大潰逃的情況。而空中支援,將會是海陸戰一師突圍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

麥克阿瑟下令,要求前往支援海陸戰一師的空軍部隊,統一攜帶凝固汽油彈。這種汽油彈的威力非常驚人,士兵一旦接觸便會落下終身殘疾。

許多美國老兵回憶起長津湖戰役,紛紛表示自家空軍投放凝固汽油彈,是一件難以置信的事情。

陣地上的陸戰一師不斷收縮,志願軍開始逐漸掌握到戰場的主動權。但實際上,這場勝利背後需要付出鉅額的代價。

從11月27日正式戰役打響以來,擔任主攻的第27軍第80師減員1/3,第79師減員1/2。十個小時過後,主力部隊紛紛致電宋時輪,表示部隊傷亡數量已經超過半數。

此時東線戰場上氣溫驟減,對中美雙方來說,作戰難度已經到達最高的階段。

朝鮮戰場潰敗的美軍

11月30日23時,美軍第80師主力開始向新興裡發動猛攻。經過一天的戰鬥,美軍傷亡慘重。美軍第31團決定從冰凍的湖面行駛,試圖從這裡撤退回到南方。

但是長津湖的冰面並不牢靠,再加上第九兵團的設伏,最終美國第31團全軍覆滅。團長麥克裡安被當場擊斃,代理團長弗斯落水身亡,第31團的團旗被第九兵團繳獲。

實際上軍旗被繳獲、指揮官戰死,標誌著美軍陸戰第7師第31團已經不復存在。

這讓毛主席大喜過望,能夠殲滅一支滿編美軍成建制團,這在世界戰爭歷史上實屬罕見。他特別向宋時輪致電,表示對他作戰指揮能力的肯定。

17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最嚴厲!我軍歷史上唯一一次全師營以上幹部,全部受到處分或撤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