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33年,希特勒上臺,在恢復經濟、擴充武備的同時開始了迫害猶太人的計劃,其中原因之一是他要籌措戰爭和建設所需的資金,另外的原因是在當時的歐洲猶太人是典型的為富不仁的代表(《威尼斯商人》中的反派“夏洛克”就是猶太人,也代表了當時歐洲人民對猶太人的態度),希特勒迫害猶太人的計劃對他自己來說可以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將被送往集中營的猶太人

1938年,德國化學家奧托·哈恩(Otto Hahn)和弗裡茨·斯特拉斯曼(Fritz Strassmann)發現了核裂變,李斯· 邁特納(Lise Meitner)和奧托·弗裡奇(Otto Frisch)對核裂變進行了理論解釋,這使得發展原子彈成為了理論上的可能性。這可以看作是原子彈研究的開端,其後德國便開始了原子彈的研究,而同盟國和美國對此一無所知。

奧托.哈恩:核裂變德發現者

希特勒迫害行為的惡果很快顯示出來,從德國及其盟國逃出的人民對元首的行為產生了極度的憤恨,他們絕對不希望德國擁有如此災難性的武器,1939年8月,匈牙利物理學家裡奧·西拉德和尤金·維格納(他們後來都參與了美國曼哈頓工程)共同給愛因斯坦寫信,說德國會開發“新型超強炸彈”,建議美國對此採取措施。現實證明文化人不好惹呀,元首就是吃了這個大虧,你迫害人家民族的時候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嗎?這樣好的人才本能為德國所用,包括愛因斯坦,卻偏偏給推到美國那邊去了。

愛因斯坦收到信後立刻簽署並轉交給美國總統羅斯福,美國立刻責成哥倫比亞大學進行相關研究,被希特勒政府迫害的科學家大部分都輾轉來到美國,許多人都參與了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工程”。

回到德國那頭,德國研究原子彈的計劃雖然很是受挫,首先是不少猶太裔和少數族裔的人才被政治原因驅逐,其中就包括愛因斯坦;其次德國開始的大戰使不少科學家入伍,從而影響了科研程序;最後是德國“鈾俱樂部”總復責人海森堡竟然有意無意地算錯了數,將本來需要十幾公斤就能發生的鏈式反應計算成需要幾噸的鈾235,而這個數字是在當時的德國短時間內不可能完成的。希特勒對此大失所望,並中斷了對原子彈的資金支援。這一中斷就是兩年。

時間轉眼到了1941年,在經歷的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對日本和德國宣戰,而在此時,美國原子彈的設計工作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首先是明確了鈾的臨界品質在10公斤左右的時候會發生“鏈式反應”,確定了結構是“槍式”(即兩塊均不到臨界品質的鈾用普通火藥瞬時撞擊到一起,發生鏈式反應),鏈式反應發生後不斷進行,最後導致巨大能量的產生。當然這些成果是在美國完成的,對此必然對包括德國和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國嚴格保密。另外,美國為了阻止德國的核工業發展,炸燬了位於挪威的重水反應堆,另外德國的工業也在戰爭中嚴重損毀,進一步減慢了原子彈的研發程序。

漫長的研究過程是枯燥而無聊的,但與此同時進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地球上如火如荼的進行著,1945年5月,德國敗局已定,希特勒密令攜帶540公斤鈾235的德國潛艇U-234悄悄向日本駛去,除了鈾235,這艘潛艇上還攜帶了德國全部原子彈的資料、頂尖軍事技術材料、2架ME-262噴氣式戰鬥機部件、一枚HS-293制導滑翔彈、V型導彈零件、“容克”噴氣式發動機、火控系統等。U-234上的人員也不簡單,有海軍工程專家、軍械專家、艦載炮技術專家......很明顯,希特勒是希望在日本繼續將戰爭進行下去,世事弄人,潛艇在行駛了16天之後德國宣佈投降了。該潛艇在大西洋向美軍投降,其攜帶的核材料自然也被美軍所得(其後美軍向世界謊報此潛艇被美軍擊沉,核材料不知所蹤)。由於獲得了這些原材料,美國核武器得研製大大加速了,到了1945年7月三枚原子彈總算是被製造出來了。7月16日,波茨坦會議期間,人類首枚原子彈在阿拉莫戈多沙漠上爆炸。

阿拉莫戈多沙漠上爆炸的原子彈

其實,早在1940年開始,日本也開始了原子彈的研究工作。日本的核計劃最早由海軍部負責,但由於自身技術有限,國內缺少鈾礦等原因,其研究進展遠遠不如美國和德國。在日德同盟後,日本不斷要求德國提供其相關資料,甚至出高價購買也是可以的。但希特勒並不願意幫助這個遠東地區的“朋友”,畢竟德國和日本還是存在間隙的,於是直到德國戰敗前夕,緊迫的局勢才迫使希特勒政府提供給日本它想要的一切。

U-234潛艇,最後的任務是運輸核材料去日本,但中途投降

在硫磺島和沖繩島戰役中,美軍的傷亡巨大,據此推算需要犧牲上百萬士兵的生命才能拿下日本本土,這就堅定了美國使用原子彈的決心。1945年8月6日早上8點15分,艾諾拉·蓋號在廣島上空投下人類歷史上第一枚用於戰爭的小男孩原子彈,造成廣島十萬多居民死亡。

廣島爆炸的原子彈:小男孩

“小男孩”爆炸後,廣島的一片廢墟

1945年8月9日,B-29轟炸機在長崎上空投下“胖子”原子彈,導致長崎市近四萬人直接死亡,總計十四萬人員死傷。

長崎爆炸的原子彈:胖子

“胖子”爆炸後,長崎的一片廢墟

雖然戰後日本人對此行為口誅筆伐,但世界上更多的聲音是:原子彈下無冤魂。想想九一八,想想南京大屠殺,可以說對日本投放原子彈真的是正義的行為。

這些年,一直有一個疑問:如果當時U-234潛艇順利到了日本將會怎樣?日本會製造出原子彈嗎?戰局是否會反轉?可惜歷史是沒有假如存在的。小編認為,即使當時日本獲得了德國的相關技術資料和540公斤的鈾235,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造出原子彈,畢竟工業基礎在那裡擺著,另外日本當時也是日暮西山比德國好不到哪裡去。最重要的原因是多行不義必自斃,原子彈只是一種武器,或者說是工具,關鍵看掌握在誰的手裡,從日本的南京大屠殺和德國殘害猶太人的時候,或許已經註定了其失敗的必然命運。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冷戰時如果蘇聯進攻西歐成功率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