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除了戰鬥機、魚雷轟炸機和俯衝式轟炸機外,中途島之戰中還出現了B-17重型轟炸機的身影。按照常理,重型轟炸機並不適合參加海上作戰,那麼美軍為何會派出B-17轟炸機參戰呢?或者說,B-17轟炸機為何會出現在中途島上空呢?在這場具有重要意義的海戰中,B-17轟炸機在戰場上的表現如何,取得了哪些戰果呢?

B-17轟炸機的研製背景和生產過程

在介紹B-17轟炸機參加中途島之戰的細節之前,先給大家簡要敘述一下B-17轟炸機的研製背景。1934年2月,美國陸軍航空隊(USAAC)提出了新型轟炸機招標計劃(A計劃),要求研製一種可裝載2000千克炸彈、具有322千米/小時的速速、航程可達8045千米的轟炸機。馬丁飛機公司和波音公司分別提交了設計方案,最終波音的294型方案勝出,組裝了一架XBLR-1原型機,後來稱之為XB-15。不過A計劃並沒有成功,於是在1934年的8月,USAAC提出了第二次招標,將設計需求降低為:航程至少1020英里(1640公里)、時速200至250mph(322至402公里/小時)、炸彈載荷2000磅(907千克)。

B-17轟炸機

波音公司在294型方案的基礎上提出了299型設計,在1934年的9月通過初步稽核,它的最大競爭對手是基於道格拉斯DC-2設計的道格拉斯DB-1型轟炸機方案。1935年7月28日,299型的原型機完成首飛。相比DB-1型方案,299型轟炸機在速度、爬升率、航程和載彈量等方面,均具有很大優勢,於是贏得了USAAC的65架測試機訂單,型號為YB-17。然而在當年10月的試飛中,299型的原型機在起飛時墜毀。於是USAAC決定採購133架道格拉斯DB-1型,並將其命名為B-18轟炸機,而將YB-17的訂單數量縮減為13架。USAAC做出這個決定的主要原因並不是299型原型機的墜機事故,而是因為DB-1型的報價(99150美元)只有299型(196730美元)的一半。

YB-17也稱Y1B-17,13架訂單在1937年陸續交付,其中的12架被美國陸軍航空隊第2轟炸機大隊接收,最後一架用於測試。波音還為USAAC生產了一架靜態測試用機,1937年5月更名為Y1B-17A,後來這架飛機的GR-1820-51發動機安裝了渦輪增壓器,在1938年的4月29日首飛。Y1B-17A交付後改名為B-17A。1937年11月,美國陸軍航空隊(USAAC)又分別訂購了10架和29架YB-17轟炸機,量產型號改為B-17B。1939年波音公司又獲得了38架B-17轟炸機訂單,型號稱為B-17C。1940年美國陸軍航空隊又訂購了42架B-17,稱為B-17D,後來部分B-17C也升級到了B-17D標準。到了1941年9月,B-17E型轟炸機開始生產,這是B-17轟炸機的首個大批量生產型號,總計製造了512架,參加中途島之戰的B-17轟炸機主要就是B-17E型。

B-17E型轟炸機的主要改進和交付情況

在B-17C/D型轟炸機的服役中,飛行員發現飛機的正後方是一個很容易遭到攻擊卻又沒有任何自衛武器的地方,於是為了解決這個火力盲區,波音公司的飛機設計師決定增加B-17轟炸機的長度,為其配備一個尾部炮塔。經過重新設計,B-17E型轟炸機的機身比B-17D型增加了1.8米,機長變為22.5米,加裝了一個由人工操控的尾炮塔,內建兩挺12.7毫米機槍。另外B-17C/D型位於駕駛艙後的觀察窗,B-17E型將其改為了一個電動炮塔,同樣設定了兩挺12.7毫米機槍,通常由機械師負責操控。

B-17E轟炸機的腹部球形炮塔

B-17E型轟炸機將之前的腰部橢圓形機槍口改為了矩形可移動舷窗,加裝了腹部遙控炮塔,通過機身後部下方的氣泡狀觀察窗內的周視瞄準鏡進行遙控(後來改為球形炮塔)。B-17E型轟炸機還加高了垂尾,增加了較長的背鰭,擴大了垂尾面積。

B-17轟炸機在投彈

B-17E型轟炸機的最高時速為510公里/小時,可搭載1814千克的炸彈以321公里/小時的速度航行,機組人員數量從9人變為10人(正副飛行員、投彈手、機械師、無線電操作員、Navigator、4個炮手),飛機重量比原來的299型增加了7噸。1942年5月底,波音公司生產了最後一架B-17E型轟炸機,之後便轉入了B-17F型轟炸機的生產。1941年,美國陸軍航空隊(USAAC)擴編為陸軍航空軍(USAAF),該年11月,第7轟炸機大隊接收了第一批B-17E型轟炸機。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軍派出53架B-17E型轟炸機前往太平洋戰場,其中一部分部署在了夏威夷群島,參加中途島之戰的B-17正是來自這裡。

美軍夏威夷基地的B-17轟炸機

B-17轟炸機飛往中途島

中途島之戰爆發前,位於夏威夷群島的美國陸軍航空軍第5和第11轟炸機大隊均裝備了B-17轟炸機。由於珍珠港事件的爆發,中途島的防禦變得日益重要。通過對日軍情報的破譯,美軍得知中途島即將成為日軍的下一個進攻目標,於是便加強了島上的航空力量。在1941年底到1942年初的日子裡,陸續有飛機前往中途島集結,其中包括PBY水上巡邏機、SB2U-3俯衝式轟炸機、F2A“水牛”戰鬥機等。到了1942年3月,中途島上組建了美國海軍陸戰隊航空兵第22大隊。5月初,中途島上部署的美軍航空兵力量包括海軍陸戰隊航空兵第22大隊和海軍第1巡邏機聯隊,前者擁有多架F2A-3戰鬥機和SB2U-3俯衝式轟炸機,後者擁有15架PBY水上巡邏機。到了5月下旬,中途島上又迎來了18架SBD“無畏”式俯衝式轟炸機和7架F4F“野貓”戰鬥機,還有4架加裝了魚雷發射裝置的B-26轟炸機和多架PBY巡邏機。5月的最後兩天,一共有17架B-17轟炸機來到中途島,它們經常在中途島和珍珠港之間飛行,大約有15架常駐中途島上。到了6月1日,又有6架TBF魚雷轟炸機增援中途島。

對於B-17轟炸機的用途,美軍指揮官也經過了慎重思考。用重型轟炸機攻擊航行中的航母和戰艦,難度非常大,也非常危險。一方面是轟炸機投擲的炸彈很難精準攻擊到敵方的艦艇,另一方面笨重的轟炸機很容易成為敵方護航戰鬥機的靶子。不過美軍提出的“先發制人”方案,目的並不是期望這些先行起飛的飛機能夠創造出多麼大的戰果,只要能夠通過攻擊打亂日軍的進軍計劃和艦隊部署,為己方航母編隊提供作戰的有利時機,就實現了自身的價值。B-17作為一款重型轟炸機,擁有較遠的航程,除了用於攻擊外,還能額外擔任搜尋任務,因此美軍指揮官才決定將其部署到中途島。這種部署雖然有一定的冒險性,但是在當時的力量對比下,處於劣勢的美軍只能儘可能地調動一切可動用的攻擊力量。而且除了B-17外,4架經過改裝的B-26轟炸機也被賦予了對日艦的攻擊任務。

B-17轟炸機的第一次出擊

從6月1日開始,中途島上的B-17轟炸機加入了PBY水上巡邏機的隊伍,開始執行搜尋任務。早上4點半,B-17轟炸機從中途島上起飛,往往要經過15個小時的飛行,才完成一天的搜尋任務。6月3日,美軍的PBY 水上巡邏機發現了規模龐大的日軍艦隊,在距離中途島700海里的海面上航行。11點發回的報告稱,有11艘日軍艦船以19節的速度在090航向上行駛。由於距離較遠,中途島上的魚雷轟炸機和俯衝式轟炸機根本無法對日軍艦隊發起攻擊,於是要不要派出B-17重型轟炸機,成為美軍指揮官十分猶豫的事情。經過反覆考慮,中途島上的指揮官西馬德上校還是決定派出9架B-17轟炸機,前往日艦航行海域發起攻擊,這也是中途島之戰中B-17轟炸機的第一次出擊。

6月3日中午12點30分,由斯威尼中校率領的9架B-17轟炸機從中途島上起飛,由於此次任務的航程較遠,每架B-17轟炸機只攜帶了600磅的炸彈。這是一支非常年輕的飛行隊伍,大部分機組成員從來沒有經歷過實戰,對於很多人來講,這是他們第一次參加戰鬥。除了斯威尼中校畢業於西點軍校外,其他乘員都是剛剛加入的,比如他的副駕駛在戰前是一位貨車司機。經過三個半小時的飛行,在距中途島570海里處,B-17轟炸機編隊發現了日軍艦隊,艦隻數量不是此前報告的11艘,而是26艘。斯威尼中校十分興奮,因為這支龐大的艦隊是日軍的運輸編隊,並且沒有戰鬥機護航。

B-17轟炸機在做起飛準備

下午4點23分,美軍9架B-17轟炸機分成三組,從日軍艦隊的右後方,分別在1.2萬英尺、1萬英尺和8千英尺的高度,對日艦發起攻擊。B-17機群以整齊的佇列朝日艦投擲了炸彈,又整齊地快速飛離,成功避開了日艦的防空火炮。B-17轟炸機的飛行員們認為,他們至少擊中了2艘日艦,因為它們好像離開了艦隊並且冒出黑煙。在返航時,夜幕已經降臨,缺少夜間飛行經驗的B-17轟炸機差點發生相撞事故,一直到晚上8點30分,第一架B-17轟炸機才順利返回到中途島,最後一架到了9點45分才返航。B-17轟炸機的第一次出擊並沒有出現明顯失誤,然而也沒有取得任何戰果,只有一艘日軍貨船被彈片擊傷並無大礙,其他日艦均完好無損。B-17轟炸機返回後,美軍又派出了4架PBY水上巡邏機攜帶魚雷前去攻擊日軍艦隊,但同樣沒有太大收穫,僅有一枚魚雷擊傷了一艘日艦的船頭,並炸死了13人。

中途島之戰中的B-17轟炸機

6月4日清晨,B-17轟炸機和PBY水上巡邏機又開始了新一天的搜尋任務。按照美軍破譯的日軍情報顯示,日軍航母編隊將在這天進攻中途島,因此B-17轟炸機在起飛前安裝了炸彈,並且朝著昨天日軍運輸船隻的方向飛去。到了早上5點40分左右,PBY巡邏機發現了日軍航母和大批朝中途島方向飛行的日軍戰機。美軍立即下令中途島上的所有飛機做好起飛準備,並且電告凌晨起飛的B-17轟炸機,改變作戰任務,前往西北方向轟炸日軍航母。早上6點,中途島東島機場開始忙碌起來,島上所有能夠起飛的飛機全部升空,有的準備迎接日軍的攻擊,有的朝日軍航母飛去。不久後,日軍107架飛機飛抵中途島上空,包括36架零式戰鬥機、36架99式俯衝轟炸機和35架97式水平轟炸機(另有一架因故障返航)。

在中途島上空,保護中途島的美軍F2A-3和F4F戰鬥機根本不是零式戰鬥機的對手,很快被對方擊潰,日軍機群隨即對中途島進行了狂轟濫炸。儘管島上的輸油管道等設施遭到嚴重損壞,但幸運的是,日軍並沒有炸燬島上的機場跑道,部分美軍倖存飛機得以順利降落,也為日軍飛機“換彈”埋下了伏筆。在另一個戰場上,首先抵達日軍航母上空的是6架TBF魚雷轟炸機和4架B-26轟炸機,它們立即對日軍航母展開了攻擊,然而由於日艦防空火炮密集,而且還有戰鬥機護航,因此損失慘重,如飛蛾撲火般墜落。然而它們的攻擊促使日軍指揮官做出了“換彈”的命令,這為美軍飛機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隨後美軍的SBD“無畏”式俯衝式轟炸機到來,對日軍航母發起了又一輪猛烈攻擊。一架SBD轟炸機首次清楚地看到,大海上有4艘日軍航母。

B-17轟炸機很難擊中移動中的航母

很快B-17轟炸機也出現在日軍航母上方,在2萬英尺的高空飛行,尋找時機投擲炸彈。SB2U-3俯衝式轟炸機則從13500英尺的高度對日軍航母進行俯衝轟炸,遭到了日軍炮火的強烈反擊。B-17轟炸機並沒有擊中任何日軍航母,但由於飛行高度較高,因此避開了日軍防空火炮的攻擊,沒有遭受太大損失。在中途島上的航空兵與日軍廝殺時,美軍第16和第17特混編隊航母上的飛機也在趕來的途中。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海空搏鬥,最終從“企業”號航母上起飛的33架SBD俯衝式轟炸機擊沉了日軍“加賀”號航母,重創了“赤城”號航母(6月5日被日軍自行擊沉),從“約克城”號航母上起飛的17架SBD俯衝式轟炸機重創了“蒼龍”號航母(5日傍晚沉沒),美軍取得了重大勝利。

中途島之戰中,B-17轟炸機攻擊日軍“蒼龍”號航母

由於中途島上的跑道並未受損,倖存的B-17轟炸機等美軍飛機得以順利返航。B-17轟炸機降落後,立即進行了加油,其中7架B-17飛往夏威夷群島,6架B-17無需修理,仍留在中途島上等待命令。6月4日下午,美軍偵察機發現了日軍“飛龍”號航母,“企業”號航母上起飛了24架SBD轟炸機前去攻擊,另外中途島上也先後起飛了6架B-17轟炸機前去助戰,此時從珍珠港趕來的6架B-17還沒有來得及降落也一併前往。等到B-17機群達到戰場時,“飛龍”號航母已被提前到來的SBD俯衝式轟炸機重創。於是4架先行到達的B-17轟炸機朝一艘重巡洋艦投擲了炸彈,隨後到來的一架B-17轟炸機繼續轟炸“飛龍”號航母,另一架B-17轟炸機轟炸了一艘戰列艦。最後到來的6架B-17由於缺乏經驗,手忙腳亂地對日軍艦隊胡亂攻擊了一番。讓人遺憾的是,B-17轟炸機的這一次攻擊又交了白卷,儘管飛行員們聲稱擊中了多艘日艦,雖然事實上並沒有,僅有的一個戰果是,一架B-17的機槍掃射了“飛龍”號航母的飛行甲板,擊中了一門防空炮和幾名炮手。

儘管日軍在6月4日這一天損失慘重,但是沒有得到確切戰報的美軍依然認為中途島的形勢十分危急,於是命令夏威夷基地的第73轟炸機中隊派出所有的B-17轟炸機增援中途島。6月5日凌晨,美軍潛艇在距離中途島89海里的海域發現了大量日艦。早上4點30分,12架掛彈的B-17轟炸機隨同水上巡邏機一起出發前去搜尋。然而由於視野較差,B-17轟炸機並沒有發現日艦,於是在附近盤旋搜尋。兩個小時後,一架PBY水上巡邏機在中途島西方125海里處,發現了2艘日軍戰列艦(其實是兩艘在撤退中相撞的重巡洋艦)。於是中途島上的美軍派出12架俯衝式轟炸機(6架SBD和6架SB2U-3)前往攻擊,在早上8點左右發現了目標,並對其展開了攻擊。早上4點半出發的B-17轟炸機在8點半也趕來參戰,在2萬英尺的高空投彈,結果可想而知,沒有一枚擊中目標。隨後B-17轟炸機又前去攻擊下一個目標——8點鐘被美軍PBY巡邏機發現的一支日軍航母編隊。然而等B-17機群趕到時,海面上僅剩下一艘日軍驅逐艦,於是B-17轟炸機又重複了一次它們的攻擊動作,在一萬英尺以上的高空,對著大海上渺小的戰艦投下了幾十枚炸彈,結果仍是無一命中,只能無功而返。

中途島之戰中B-17轟炸機幾乎沒有取得任何戰果

到了6月6日,中途島上的B-17再次出動,26架B-17轟炸機前往指定海域攻擊日艦。然而到達目標海域後,B-17卻沒有找到任何日軍船隻。在返航途中,6架B-17轟炸機組成的編隊,在海面上發現了一艘日軍巡洋艦,於是立即展開攻擊,投下了20枚1000磅炸彈。目標很快消失在水面上,B-17轟炸機的飛行員喜出望外,認為他們終於順利擊沉了一艘日艦。然而事後才得知,那根本不是日軍巡洋艦,而是美軍的一艘潛艇(SS-209“河鱒”號)。在此之後,隨著日軍艦隊的撤離,美軍取得了中途島之戰的勝利,中途島上的B-17轟炸機也無需再執行攻擊任務。

B-17轟炸機的戰果

有關資料顯示,在中途島之戰期間,美軍的B-17轟炸機頻繁出擊,執行了多次海上攻擊任務,總計投下了300多枚炸彈,然而卻無一命中日艦,幾乎沒有取得任何戰果。這樣的結果讓人大失所望,但其責任並不在於B-17轟炸機的飛行員們,也不是B-17本身的效能不佳,而是因為中高空轟炸機根本就無法有效攻擊在水面上航行的艦船。在中途島之戰期間,美軍不斷派出B-17轟炸機,試圖通過高空轟炸的方式對日軍的航母和戰艦給予致命一擊,然而事實證明這種戰術根本無法有效打擊移動中的日軍艦隊。

攻擊水面艦艇的最有效飛機仍是魚雷轟炸機和俯衝式轟炸機

在中途島之戰之後,B-17轟炸機很快就撤出了太平洋戰場,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更遠航程的B-24轟炸機(主要執行對島轟炸任務以及在太平洋海域上空執行海面巡邏任務,1944年一架安裝了Norden轟炸瞄準器的B-24轟炸機擊沉了一艘日軍巡洋艦)。而且此後美軍也幾乎不再使用大型轟炸機來對付水面目標,攻擊水面艦艇的最有效飛機仍是魚雷轟炸機和俯衝式轟炸機,比如在中途島之戰中取得最大戰果的SBD俯衝式轟炸機,就是攻擊航母的空中利器。

儘管中途島上的B-17轟炸機在這場海空大戰中沒有擊沉一艘日艦,但是其作用不能一把抹去,其表現也有出彩之處。憑藉較遠的航程,B-17轟炸機和PBY水上飛機一起執行了中途島海域的巡邏任務,對於發現日軍航母編隊起到了一定補充作用。在中途島之戰中,B-17轟炸機對日軍艦隊的攻擊雖然沒有湊效,但是從天而降的密集炸彈的襲來,對日軍的心理產生了強烈衝擊,對日軍指揮官下達飛機“換彈”的命令起到了一定促進作用,為美軍飛機重創日軍航母贏得了寶貴時機。因此,B-17轟炸機不是中途島之戰的旁觀者,更沒有“打醬油”,而是發揮了它所能發揮的全部作用。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意圖對外出租新型航母,排水量超過7萬噸,最多可以攜帶70架F-3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