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現在中國產的兩棲登陸艦艇比較多,僅僅最新的就有075兩棲攻擊艦,071船塢登陸艦,還有不少坦克登陸艦。但是這成果也是80-90年不斷摸索完善後得到的,其實早在1975年海軍裝備部就提出了要發展大型坦克登陸艦的要求,而幾經調整最後的結果就是072III"玉亭"級大型登陸艦,這也中國產立體登陸作戰最早的一次實踐。

讓我們把時間翻回到70年代,當時的我軍已經開始進入機械化作戰,海軍對於裝甲車輛登陸作戰提出兩個要求,一是要求裝載量達到450噸,二是航速要達到20節,這其中僅僅是20節的航速就不好達到,因為大型登陸艦屬於過載船,航速不可能太快,一般都是在10節以上而已。當時美國唯一一種達到22節航速的"惠德貝島"級登陸艦也是在1985年才下水的,可見當時提出的技術要求是屬於世界前列,這可能和當時預備打大型登陸戰作戰有一定關係。

由於當時我們缺乏建造大型登陸艦的相關技術,實際上前期預研的過程中就用了大量的時間,包括艦艏的液壓登陸艙門,船尾的吊放式艙門等等。

在1982年,海軍裝備部就"大中型登陸艦改進方案"召開會議,這時候072型已經演變為072III型,相比於最初的方案有了不少調整,最後有經過幾次會議定型,最後在1992年由中華造船廠負責建造,1992年海試後次年得以服役。此時離78年提出設計要求,已經過去了14年,所以千萬不要小看一艘軍艦的設計製造過程,那是非常花時間和心血的,十幾年彈指一揮間,一代人的時間就過去了,不然怎麼要叫做百年海軍呢?

此時的072III型相比最初的設計方案,主要是增加了直升機甲板,可以搭載兩架直升機進行登陸作戰,同時噸位也從4000噸增加到了4700噸。尤其是直升機甲板的增加,也是對應當時世界上兩棲登陸作戰的趨勢,傳統的平面登陸作戰已經慢慢被立體登陸所取代,海裝也是很敏銳的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相關方面還是很追趕"潮流"的。

雖然以當時海航直升機的水平,增加兩架直升機或許不能有多麼本質的改變,但至少讓072III型具備了最早的立體登陸能力,為以後的075和071奠定了很多設計基礎,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將立體作戰作為未來兩棲登陸的一個方向,畢竟方向對了後面的事情就好辦了。

後來072III型還陸續改進為072A/B型,噸位繼續增加到5000噸,最新的三艘"武夷山艦"、"徂徠山艦"、"五臺山艦"在2016年3月同時入役。雖然目前我們已經有了071這樣的大型的船塢登陸艦,但是072級這種快速登陸艦還是有自己的優勢,它既可以在船尾用724型氣墊船運載裝甲車輛和人員登陸,也具備快速搶灘抵近登陸的能力,這點也可以豐富未來登陸作戰進攻的多元化。而艦上裝備H/PJ-17型單管30毫米艦炮作為自動火力,也可以灘頭直接支援、掩護登陸部隊。不過按照目前的兩棲登陸戰鬥力,一般在072B直接搶灘的時候,灘頭應該不會有任何可以動彈的目標了,只是說直接搶灘上岸速度更快,可以讓陸戰重型裝備迅速集結,方便進一步由灘頭向縱深目標進發。

應該說每一種登陸作戰艦艇都有其不同的戰術價值,大家在關心071和075之餘,也不要忘記這個立體登陸作戰最早的嘗試者。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鐵穹系統是以色列神器,6000火箭彈全攔截,被譽為最知名防空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