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相信各位關注國內外軍事動態的朋友,肯定會發現這麼一個情況,就是不管是國外的軍演,還是中國和國外聯合舉行的軍演,都必定會搞一個搜救演習,有時候還往往是純搜救演習,而出動的卻都是軍用艦艇和飛機。其實在我們一般的印象中,搜救都是民用級別的問題,大多數也是搜救隊或者海岸救助單位的事情,其實千萬別小看了,這其中卻包含著對海空對抗實戰的演練,可以說是不動槍炮的情況下最能顯示出戰鬥力的地方。

這裡我們從多個方面來分析一下海上綜合搜救演練的意義,首先海上搜救在戰時主要的物件是艦艇擊傷或擊沉後,落水的船員,或者是艦載機被擊落後跳傘的飛行員。由於現代艦艇和艦載機飛行員的培養成本非常高,積極搜救失蹤的船員或者飛行員,就是保留最重要的海軍作戰力量,這點的意義不用過分強調,大家都很清楚,所以搞搜救訓練的意義也就在這裡。當然了,有時候軍隊也要負責對普通民眾進行積極救助,這也是軍隊的另一個職能,所以在演習中也會訓練搜救民用船隻和遇難人員。

第二,搜救過程中所反映出來的若干問題,其實和真實戰爭沒有區別。比如說在惡劣複雜的海況下,或者在多少級的風力下需要趕赴搜救海域,這本身就是對飛行員水平的一種測試,例如2014年美軍為了救助一艘墨西哥海域的中國漁船,使用HC-130和HH-60直升機飛行了11個小時達到事發海域,如果平時沒有這種長航時,大範圍的轉場飛行經驗,那麼這種搜救情況下必然會出紕漏,這就是搜救演練的意義之一。

然後即便達到了事發海域,又能否準確定位到目標?畢竟大海之上可不像地面上那樣還有參照物,到過深海的朋友應該會有更深感觸。那這一連串的流程是否有點像是某種實戰的感覺呢?比如固定翼戰鬥機大範圍的反潛作戰,又或是直升機根據情報投放浮標或者吊放聲吶,所以這麼來看,搜救演練和實際上的作戰相差不太大,甚至因為突發情況顯得難度更大,也更考驗作戰人員的基本功。

根據以往在南海或者太平洋海域出現的船舶失事情況來看,有能力跨區域進行救助的國家只有美國位於珍珠島的基地,和日本的海上保安廳,當然國內的搜救機構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也會積極搜救,反而東南亞國家大多數不會對外國的船隻施以援手。

而海上救助的能力在某種情況下也和國家海軍實力的地位相符合的,在這方面我們多搞一些海上救助演習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也要加強各種海空救助裝備,這些平臺既可以用於海上救助,戰時往往也是各種反潛、偵查和攻擊平臺,尤其是在大噸位直升機方面是一個短板,而這也是海上救助最常用、最靈活的方式,對於相關裝置的研發、裝備以後應該更為重視,這樣才能更好符合我們海洋大國的身份。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失去雙眼雙臂仍要把被子疊成豆腐塊,臨別時杜富國問記者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