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近期,有關美國福特級航母的報道引起世界各國及媒體的關注。先是媒體報道,美國最新航母"福特"號於10月25日離開船塢,開始最新一輪海試。另一則是,美海軍官網報道稱,10月29日清晨,位於弗吉尼亞州的美國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的第12號船塢開始開閘注水,為即將於12月7日舉行的美海軍第二艘福特級核動力航母"肯尼迪"號(CVN-79)下水儀式做準備。

由於"福特"號部署時間一再被推遲,引來的不是矚目和期待而是批評和質疑。儘管"肯尼迪"號進度超前,但由於"福特"號的諸多問題尚未解決,又擔心它會不會重蹈"福特"號前轍?值得注意的是,人們質疑的不僅僅是福特級航母本身,而是質問資訊時代航空母艦還能走多遠?

圖:"肯尼迪"號所在的第12號船塢開始注水,為將於12月7日的下水儀式做準備。

1、美國傾心打造資訊化"海上霸主"

航空母艦作為"海上霸主"集成了當今最先進的技術,尤其是大量採用資訊化技術,不僅使航空母艦具備非常強的功擊能力,而且還具有較完備的自我防禦能力,這也是航空母艦之所以仍然是當今武器庫中重要發展專案的成因。而美國憑藉其技術優勢打造的福特級"福特"號航母無疑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作戰平臺,並繼續引領著航母時代,特別是多項高新技術的應用凸顯其強勁戰力。

圖:10月26日,該航母終於離開了紐波特紐斯造船廠,準備進行裝置升級後的第一次海試。

1. 裝備先進的核動力系統

"福特"號採用了2座新型核反應堆,為其提供強大動力。每座核反應堆分別可輸出104兆瓦的輸出功率和96兆瓦的供電功率,總輸出功率達200兆瓦,比尼米茲級的動力系統高出1/4以上,並且供電能力也提高了3倍,不僅滿足了航母自身執行的電力需求,而且還很好地滿足電磁彈射系統、雙波段雷達,以及未來上艦的電磁炮、鐳射武器等裝備的電力需求。

2. 裝備更加先進的雷達系統

"福特"號採用的雙波段雷達結構緊湊,效能先進,它集成了S波段廣域搜尋雷達和X波段多用途雷達,既具備中高空探測跟蹤能力,又具備中低空和海平面的探測跟蹤能力,可為導彈及防空火炮提供火控資訊,又可執行艦艇導航、空中管制等任務。兩型雷達共用一套訊號和資料處理系統,系統簡潔高效,維護方便。

3. 裝備更先進的艦載機

航空母艦主要作戰武器依然是艦載機,"福特"號起初將搭載F-35C戰鬥機和X-47B無人機,雖然2016年X-47B無人機專案下馬,但並沒有影響無人機的搭載計劃。

由於之前先後先後完成了"全球鷹"與"海神"無人機及X-47B空中加受油測試,美國借用成熟技術僅用兩三年時間就研發出了MQ-25"黃貂魚"無人機加油機,這是美國專為下一代航母打造的一款無人加油機,也是世界第一款無人加油機。主要用於為艦載戰鬥機加油,以擴充套件和延伸艦載戰鬥機的作戰半徑。F-35C與MQ-25"黃貂魚"無人機配合使用,將使其戰力大幅度提升。

不難看出,這是按照空域、電磁域"雙域作戰"資訊化戰爭理念來設計的新型裝備,無疑將改變未來海軍空戰的模式。另外,還有改進的艦島和甲板設計,使其出動戰機的架次比"尼米茲"的每天160餘架次要多40餘架,可以大幅度提高"福特"號的作戰能力。

2、超級航母緣何問題不斷?

福特級航空母艦是美國研製的最新一級航空母艦,被美國人稱為是新的次世代超級航空母艦、第三代核動力航母。"福特"號是美軍第一艘新一代福特級航母,其服役後將逐漸取代現役的尼米茲級航母。福特號航空母艦排水量11.2萬噸,造價130億美元,相當於2.6艘尼米茲級航母。該航空母艦採用了諸多高新技術,主要包括綜合電力推進、電磁彈射技術,尤其是裝有2座A1B新的大功率一體化核反應堆,使其航行速度達到30節(約合55.6公里/時)以上,再加上A1B反應堆的堆芯使用壽命長達50年,不需要回到船塢更換堆芯,從而增加了壽命週期內的執勤時間,因此被認為是21世紀美軍海上打擊的中堅力量。

圖:福特號航母剖檢視

服役2年多,從未上過"路"?

然而,這艘被美國看好的"福特"級首艘航母卻並不給力,其研製和部署計劃一再被延遲。儘管美國在2017年7月就高調宣佈"福特"號正式服役,但至今也未能實現部署。雖然經過15個月的維護和升級後,"福特"號航母於10月25日離開船塢,開始最新一輪海試。但首次海試以及研製過程中暴露的諸多問題引起軍方和輿論的批評和質疑,更讓五角大樓擔心是,這艘問題不斷的新型航母始終無法形成戰鬥力,已經讓美海軍全球部署計劃到處出現"空窗"。

福特級航空母艦一直被宣稱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第三代核動力航空母艦,並以其最先進技術繼續引領航母時代。據媒體披露,"福特"號的優勢就是採用大量當今世界最先進技術,以期在航母領域讓美國保持領先50年技術優勢。

高科技 = 高故障率?

問題在於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由於大量高新技術的採用,反倒使"福特"號服役後一直問題不斷。

據美海軍透露,"福特"級航母引入3種新型主要作戰系統:電磁彈射系統(EMALS)、先進攔阻裝置(AAG)、雙波段雷達(DBR),EMALS是這3種系統中爭議最大的系統。問題是這3種系統不僅花費大,在"福特"號超支成本中所佔比例為40%,而且問題也多,新型電磁彈射器和攔阻索,在測試期間這款電磁彈射器每240次工作就會出現一次故障,這個故障率達到了預定設計指標的5倍。攔阻索同樣不給力,71次測試中出現了9次事故,故障率高達預定設計指標的248倍!這些問題迄今為止還沒有完全解決。以至於特朗普要取消電磁彈射系統,並讓下一艘航母恢復蒸汽彈射。

更為奇葩的是,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為"福特"號提供的11部武器升降機故障頻發,目前只有4部能正常工作。在上次的測試中,該升降機居然將炸彈提升到了艦橋駕駛艙,把所有人嚇出一身冷汗。問題是該公司居然要到2022年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130億美刀,要打水漂了嗎?

難怪露莉亞議員在聽證會上質疑,美國納稅人在福特號上花費的130億美元目前仍看不到成果。該航母目前已經推遲服役了6年之久,而身上仍帶有諸多問題。"難道海軍正在建造的是一艘核動力漂浮駁船嗎"。

按常規採用先進技術是為了更好提升航母的效能和戰力,但是越是新技術越要有一個驗證完善的過程,而"福特"號服役時許多配套裝置實際上並未完工,因此在後續測試中不斷暴露出新問題,而為了解決這類問題又不得不增加投入和改進設計。這不僅遲滯其戰力的形成,而且直接影響到美軍全球力量的部署。現美海軍承認,"福特"號可能要到2024年才能實戰部署。

3、資訊時代還需要航母嗎?

資訊時代對發展武器裝備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因為資訊時代的戰場更加透明,作戰空間不斷擴大,空中力量作用突出,感測器與作戰平臺結合,使發現和打擊的目標精度和速度大幅度提升,等等,所以對武器裝備的要求將趨向於小型化、智慧化、網路化方向發展。

然而,這對於龐大的航空母艦及編隊來說未必是好事。因為傳統意義上強大的航母編隊,恰恰是由於目標過於龐大,反而成為弱點和短板。為此新研製的航空母艦在設計上採用了大量高新技術,以滿足資訊化戰爭的需要。可是,從總體來看,航空母艦畢竟是機械化向資訊化過度的產物,雖然新設計增加了資訊化技術的比重,並使其作戰能力大幅度提升,但這無法改變其退出歷史舞臺的趨勢。

圖:美國海軍多航母編隊戰鬥群進行遠洋巡航任務。

為什麼軍事大國,仍然繼續發展航母?

主要是由於當今世界只不過剛跨入資訊時代的門檻,作為資訊時代的武器系統構建尚未完成,況且即便航空母艦退出歷史舞臺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所以在目前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作為海上霸主航空母艦的戰略地位還無法替代。因此,在新的武器平臺出現之前,航空母艦作為大國重器還將繼續存在,這也是軍事強國在現階段繼續發展航空母艦的原因。

不過,資訊時代正在加速新武器裝備的發展,從而使超級航母及龐大的航母編隊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新近,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發文稱,超級航母未來面臨四大威脅,即:水下無人潛艇、網路攻擊、無人攻擊機、高超音速武器。

圖:水下無人潛艇

圖:高超聲速武器

圖:無人攻擊機

航母的"致命威脅"

報道稱,長期以來,潛艇對航母構成最致命的威脅。在預設環境下可以自主作戰的無人潛艇即便只配備少量武器,也可使超級航母非常頭痛;網路攻擊對航母的影響可能會很大。它可以讓航母的雷達等電子裝置"失明",使艦載機執行任務更困難;未來能攜帶武器的自主無人機可以靈活飛行,足以使防空系統不堪重負,甚至對航母發動自殺性攻擊;高超音速武器的軌跡更飄忽不定,使得很難用防禦性武器進行攔截。這些新概念武器結合了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最致命的特點,僅靠慣性也可以對航母造成足夠的傷害。

由此看來,儘管目前超級航母仍保持著"海上霸主"的地位,但是再過30年看看,隨著技術的不斷髮展,超級航母不可動搖的地位將被改變。換句話說,航母退出歷史舞臺已是必然,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早些時候,我就對媒體說過,以"福特"級為代表的頂級航母,或許是航母時代的最後傑作。

4、特朗普的"海軍夢"似乎難圓

2017年7月22日,美國海軍首艘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傑拉爾德·福特號正式在弗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服役。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出席慶典並宣佈福特號正式服役,他自信滿滿地贊稱福特號是"世界歷史上最新、最大、最先進的航母"。

作為美國三軍統帥,特朗普向現場數千名觀禮者發表演說,稱讚福特號裝備先進、效能卓越,"當這艘航母出現在地平線上時,我們的敵人會因恐懼而瑟瑟發抖"。這的確也讓美國海軍為此而鼓舞和振奮。

圖:作為美國三軍統帥,特朗普當天在數千名觀禮者面前發表演說,贊稱福特號是"世界歷史上最新、最大、最先進的航母"。(圖片來源:美聯社)

在特朗普"美國優先""讓美國再次偉大"執政理念的驅使下,"讓美軍更強大"也成為其執政目標。為此,特朗普政府提出,國防政策的調整和軍事建設的總體目標是"重塑軍隊,提升攻擊力,震懾對手"。其軍事現代化目標包括打造更具主動襲擊能力的陸、海、空和太空戰能力。

尤其是在加強海軍實力方面給以更多關注。美國國防部之前表示,美國海軍計劃斥資430億美元(約合2910億元人民幣)開發建造三艘新型福特級航母,除了傑拉爾德·福特號,另兩艘分別為約翰·肯尼迪號和企業號。

此外,美海軍計劃在未來15年內增加多達30艘阿利點伯克級驅逐艦,還試圖在未來15年內增加15艘瀕海戰鬥艦(LCS)、18艘新護衛艦以及32艘新攻擊型核潛艇,並希望在2034年將艦艇總數增至355艘。

雄心?還是空話?

然而,特朗普重點打造的"海軍夢"似乎難圓。因為"美國負擔不起擁有355艘艦船的海軍。"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1月2日發文稱,如同一份聖誕願望清單,美國海軍想要擁有一支由355艘艦船組成的艦隊。可是它根本負擔不起。

此前,美海軍作戰部副部長羅伯特·伯克上將在最近的一次會議上說:"我們能讓軍艦數量達到355艘嗎?我認為,根據現在的財政狀況,就海軍目前所能獲得的最高預算而言,我們可以完整保留305到310艘艦船,為它們安排訓練有素的水手,讓艦艇得到妥善維護,配備必要的武器裝備並做好充分的準備。"

但是由於擴大艦隊規模的成本高昂,使得美國的軍費難以承受。所以伯克上將得出的結論是:錢越多,艦船才能越多。問題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國會2017年就頒佈了一項法律,正式確定海軍艦隊至少要由355艘艦船組成。儘管這一"巨集偉"計劃看上去很美好,但要實現卻並非易事,以至於美海軍部長理查德·斯潘塞都說,讓艦船數量達到355艘是一個"志向遠大的目標"。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中國第一款資訊化主戰坦克,總師獲得巨大榮譽;中科院院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