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國慶大閱兵女將軍領隊,是誰?

國慶70週年閱兵首次在徒步方陣安排兩位女將軍受閱。今天(9月26日),央視國防軍事頻道披露了她們的身份——程曉健和唐冰。

新京報記者梳理髮現,程曉健曾是中國空軍首位女師長,參與過98抗洪,汶川地震搶險救災。另一位女將軍唐冰是某新型作戰力量主官,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要用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最佳效果,苦練、精訓,迎接檢閱。

程曉健。視訊截圖

唐冰。視訊截圖

程曉健18歲時瞞著父母報考飛行員

程曉健出生於1963年11月,現年56歲。職業生涯中不乏榮譽:新中國首位女飛行師長、二等功1次、三等功數次。29歲時,程曉健便成為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並連任四屆。

當初走上飛行之路,是程曉健的一次勇敢嘗試。1981年部隊到濟南第一中學招收飛行員,這是改革開放後國家首次招錄女飛行員。當時18歲的程曉健想去外面闖闖,便瞞著父母報了名。

進入飛行學院後鍛鍊強度很大,單雙槓、做弦梯、滾輪、熄燈前加班練……程曉健憑藉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全優成績,被飛行學院評為全優學員。

1984年,21歲的程曉健畢業後志願到鄂西北偏遠山區某應急機動作戰部隊,歷任航空兵團副團長、航空兵師副參謀長、指揮所副參謀長、航空兵師副師長等職。

2001年底,程曉健晉升為特級飛行員;2005年在中俄聯合軍演中作為中方空軍代表參加演習。

程曉健曾多次參與搶險救災。1998年,湖北公安縣數萬名群眾被洪水圍困,程曉健指揮架運輸機飛赴抗洪一線。2008年汶川地震期間,時任中國空軍航空兵某部副師長的程曉健,作為空軍抗震救災指揮中心的協調員出色完成任務。

2015年6月,程曉健升任西部戰區空軍副參謀長,躋身副軍級。2016年5月,晉升空軍少將軍銜,成為人民空軍歷史上第四位女少將。

此次國慶大閱兵,程曉健作為女兵方隊領隊,成為首次在徒步方隊受閱的女將軍之一。

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是將軍領隊,但同時也是一個兵。現在走在佇列的前面,一旦打起仗來,我們仍然要站在隊伍的前頭!”

“要以四個一流,迎接檢閱”

另一位受閱女將軍唐冰,是某新型作戰力量主官。

唐冰在接受採訪時說:“面對這麼神聖的使命,這麼如山的責任,我們必須要用最高的標準、最嚴的要求、最佳的效果,苦練、精訓,爭取要以四個一流,迎接習主席的檢閱,迎接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連結】軍改後中國女兵首次亮相 平均年齡不到24歲

女兵方隊受閱距離為96米,走128步,66秒通過,要求分秒不差,毫釐不錯。大多數隊員來自部隊作戰一線,包括導彈號手、戰艦女艦員,以及陸戰反恐一線的特戰隊員等,平均年齡不到24歲。

女兵方隊政委劉玉龍大校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這是軍改後中國女兵的首次亮相,女兵方隊的最大特點是,所抽組隊員來自的戰位、崗位是歷史最多、最全的,這些全新的元素是以往方隊所沒有的,也恰恰反映了軍改的聯合特色、聯合元素和備戰打仗的特點。

10月1日,女兵方隊的隊員們將身著各自軍種、不同顏色的軍裝,以掛槍的形式走過天安門,接受檢閱。

相關閱讀:閱兵場上的“學霸方隊”:博士、碩士佔百分之七十一

今年閱兵,首次出現了這麼一個代表全軍院校科研戰線的方隊,參閱隊員都是高學歷的"軍中驕子"和"科研精英",他們中既有前沿作戰理論的研究者,也有關鍵武器平臺和核心技術的開發者,那麼在這麼一個方隊中,面對訓練基礎弱、組訓經驗少等實際困難,他們是如何發揮自身優勢,用科學知識助力閱兵訓練的,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進入9月份,閱兵訓練開始倒計時,方隊合練頻率也越來越高。走在最前面的分別是少將衣述強和少將欒復新。與其他方隊不同的是,兩位領隊同時又兼任了方隊長和政委的工作。

將軍領隊兼方隊政委 欒復新: 我和衣述強同志是唯一的一對,既是將軍領隊,同時又是方隊長和政委。因為院校科研方隊,是由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聯合組隊,來自不同單位,有各自隸屬關係。(我倆)擔任方隊長和政委,便於統管。

既要搞好個人訓練,又要管好整個方隊,兩位將軍為此費了不少心思。然而,在一個由學員、教員和科研人員為主組成的方隊裡,訓練基礎弱是不爭的事實。

將軍領隊兼方隊長 衣述強: 被認為是叫幫扶物件麼,一開始覺得這個方隊,可能不會太好,因為年齡偏大,可能訓練不一定訓得,趕上那些戰士隊員。但是他的悟性好,在訓練的時候,他的糾錯能力強,整體性協調性強。

方隊隊員來自三大院校的各個院所,博士、碩士佔百分之七十一,是受閱方隊中學歷最高的。受閱人員覆蓋各個軍種,專業學科從作戰指揮到軍事科技,從文化藝術到計算機、財務、心理,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學霸方隊。

中隊教導員 朱萌: 我們平時也經常組織隊員寫寫閱兵心得體會,你看我們其中有個隊員是這麼寫的,訓練的時候,他發現啊迎著音樂走和揹著音樂走,頻率有些不一樣,就聯想到了多普勒效應,你看連公式都整出來了,還進行了計算,最終得出結論影響很小可以忽略,打消了訓練中的顧慮,雖然說這件事很小,可能對閱兵訓練來說也沒有多大用處,但是看出來我們的隊員,他善於用科學的思維來思考問題,這是我們隊員的一個特點,也是我們方隊的一個特色。

將軍領隊兼方隊長 衣述強: 我們這個方隊的理念,就是八個字,科學從嚴,創新協作,這是我們的一個管理理念和訓練的理念。科學放到第一位,因為這些人才他是高學歷人才,對他們的訓練,不能簡單機械,要用方法,所以科學訓練是我們一個主旋律。

既要向汗水要動作,更要向頭腦要效益。方隊總教練王新國是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的副政委,這也是他首次承擔受閱方隊組訓任務。組訓經驗不足,王新國除了虛心學習外,還經常另闢蹊徑。

方隊總教練 王新國: 訓練當中我總感覺到教練員給隊員糾正的動作,你糾正的是主要存在的問題,應該還是不全面,一次性糾正,也不可能把所有問題都能解決,我一想,如果把他們的動作通過像考核的形式給你打分,我想每個隊員都會引起充分的重視。

王新國的這個想法得到了方隊和學院領導的支援。在學院相關教研室專家的幫助下,他們很快研製出一套單兵受閱動作考核系統。

央視記者 劉朋朋: 我現在就在院校科研方隊的多功能室,那麼我身後這套系統就是他們研製的單個軍人受閱動作的考核和檢測系統,現在他們正在對這些隊員們進行一個考核和檢測,來查詢他們訓練中的一些孤僻動作和問題。現在我們從受閱隊員那裡借來一支槍,我們利用這套系統來體驗一下正步動作的檢測和考核。

隊員 武倉帥: 這就是您得的那個分數。

隊員 武倉帥: 您可以看一看,比如說這個10分就是都扣完了,腳掌離地面30釐米,就可以看到您剛才踢得7釐米、10釐米,就是您踢得腳的高度不夠。

這套系統分為靜態檢測和動態檢測兩部分。對於單個隊員的受閱動作,它通過多個攝像頭和投影儀,構建一個高精度三維人體外形和動作骨架,通過與標準動作模型進行對比,使受閱人員清楚看到動作的不足之處。高科技裝置替代手工測量工具,客觀量化評估取代主觀判斷,科學化、智慧化訓練帶來了訓練效率的大幅提升。

方隊總教練 王新國: 教練員糾正的也沒有問題,也沒錯,但是教練員糾正的不那麼精確,你比如說講說正步踢腿的高度是30釐米/你不一定看得那麼準確,但是考核系統就給你的很明確,你是高了兩公分或者是低了三釐米都很清楚的。自己更清楚了自己自身存在的問題,也更清楚了改進的途徑和方法。

在這個人才濟濟的方隊裡,每個人都各展所長,用不同方式為閱兵訓練助力。閱兵訓練進入最後衝刺階段,預防訓練傷是重中之重。如果排面中隊員因訓練傷退出,那麼整個排面甚至整個方隊都要重新磨合。而攻讀軍事預防醫學專業的王磊恰恰是這方面的小專家。

受閱隊員 王磊: 這個韌帶受到的這樣一個,這麼反覆反覆反覆,反作用力之後它就會出現一些無菌性的炎症。

10排面的排頭兵王磊,是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院在讀研究生,有了切身的訓練感受,再結合自己的醫學知識,王磊研究了一套能有效預防訓練傷的訓練法。

受閱隊員 王磊: 就是我們踢正步的時候他要求你壓腳尖,然後很多人就不理解,壓腳尖,尤其是到後面踏上音樂以後,其實壓不壓腳尖並不明顯,所以很多人他就不壓腳尖了。不壓腳尖的時候,這個時候你看,你落地的時候本來應該正常是這樣落地,但是他不壓腳尖就成這樣落地,這樣落地以後以後它這個壓力,這個衝擊力就全部集中在這個足根部分,它就會對這個腳踝、腳背、甚至足底產生無菌性的炎症,後來就是我跟我們排面的,跟我們一塊訓練的一些戰友去商量這事,他們發現好像是這樣子的,然後通過主動的去壓腳尖,這個症狀很快就改善了。

這套訓練法不僅得到了自己排面戰友的認可,也很快在整個方隊推廣開。王磊因為表現突出榮立三等功。而對他來說,這次參閱,他收穫的不僅僅是榮譽。

受閱隊員 王磊: 更多的是對自己精神和心態的一種磨鍊,我覺得這個對於將來我要從事的這個科研生活,科研工作來講,科研學習來講,都是一種很大的受益吧。

進駐閱兵訓練場以來,在這個高學歷人才組成的方隊中,隊員們的辛勤付出終於有了收穫,在閱兵聯指組織的合練考核中,方隊以整齊的排面,昂揚的精氣神多次被評為優勝方隊,方隊臨時黨委也被表彰為先進黨委。

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受閱的新型方隊,展示是我軍改革重組以後,最高軍事學府、最高科研院校嶄新的氣象。展示是我軍由力量規模型向人才密集型轉變那種鮮明導向,展示的人才是根本,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時代呼喚!

本文來自新京報、央視新聞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萬安灘是印度洋進入中國南海第一門戶,填一平方公里小島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