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所謂"莫三鼻克射擊法"(MozambiqueDrill),是在快速連擊兩發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一種近戰射術。它強調,近距離與敵遭遇時,快速出槍、概略瞄準、快速射擊,要求射擊者先向目標身軀快速射擊兩槍,然後迅速向上瞄準目標頭部打一槍。前兩槍的目的是為了更快更準確地擊中目標,打胸部比打頭部容易,且可讓目標短時間無法反抗,第三槍是為了破壞大腦,使目標更長時間地"停止"下來,或者永遠地"停止"。遭到這樣的槍擊,99.99%的敵人會立即喪命。槍聲聽起來就是:Bang—Bang—Bang。最先在戰術教學上提出"莫三鼻克射擊法"的是美國著名的槍械專家、美軍退役陸戰隊隊員傑夫·庫珀(JeffCooper),他經常給軍警做戰術培訓,被美國人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輕武器戰術專家。

莫三鼻克內戰時期,在一次爭奪莫三鼻克國際機場的戰鬥中,身為僱傭兵的麥克·盧梭在戰鬥中遭遇一名手持AK-47突擊步槍的莫三鼻克解放陣線游擊隊員,他手裡只有一支勃朗寧手槍,火力處於絕對弱勢。在稍許驚慌之後,盧梭使用勃朗寧手槍連發兩槍擊中襲擊者的胸部。由於他深信兩槍一定可以讓對方再也爬不起來,於是他垂下槍口喘了一口氣略微放鬆。與此同時,他打量了一眼對方,馬上就大吃了一驚,因為他看見對方仍然在掙扎著撲過來。

據說,盧梭這時匆忙抬起手槍打算射擊對方的頭部,但他卻射中了對方鎖骨之間的部位,恰巧打斷了對方的脊骨,對方這才死亡。這顯然不是他原本的計劃,但是奏效了,對方失去了戰鬥力。戰爭結束後,盧梭將此經歷告訴了他的老師傑夫·庫珀。傑夫·庫珀覺得學生麥克·盧梭的這種射擊法非常實用,,命名為"莫三鼻克射擊法",將它吸收引進到自己的教學之中,並於1976年開始在他的射擊培訓學校裡傳授,"莫三鼻克射擊法"慢慢地廣為人知。

"莫三鼻克射擊法"的理論依據是頭兩槍射擊未必會收到預期效果。在實際戰鬥中,目標在身體致命部位中槍後並不倒下的情況屢見不鮮,射手為儲存自己、消滅目標,與其連續開槍射擊目標穿著防彈衣的胸部直至打光子彈,不如移動槍口對其頭部射出致命的一槍。

為什麼要先對胸部射擊呢?這是因為:一、胸部囊括了心臟、肺、肝臟等臟器;二、人體胸部正中是胸骨柄,其後面就是脊柱,脊柱裡有大量神經;三、人的胸部、頸部有兩條大的動脈、靜脈通過。胸部遭到槍擊,絕大多數人是活不下來的,但如果意外發生,這個時候再對頭部射擊一槍,能夠消滅敵人、儲存自己。

標準的"莫三鼻克射擊法"在頭兩槍射出之後要求有一個短暫的停頓,以便評估射擊效果。如果無效或效果不明顯,方補射對其頭部的一槍;效果明顯則無需進行補射。使用這種射擊法,要把握好射擊節奏,頭兩次射擊要絕對快、相對準,不得有絲毫猶豫和拖延;第三次射擊時,不能像頭兩槍那樣快地進行擊發,否則,很有可能射空。因此,必須有所停頓,以便確有把握擊中。在實際近距離持槍對抗中,如果射空了,射手就可能陷入滅頂之災。因此必須允許射手停頓短暫時間以便射出確有把握的一槍。

針對這種情況,在平時訓練時,原則上只對射擊目標胸部的頭兩槍限時,而不對後面射擊頭部的一槍限時。這樣會形成一個寬鬆的時間間隔而有把握擊中頭部,並且利於射手養成正確的射擊習慣。事實上,當頭兩發子彈擊中目標胸部的時候,即使目標身著防彈衣,兩發子彈的衝擊也能讓他暈頭轉向,在這樣的情況下,用不著過分手忙腳亂。

如果你對此還有些不太清楚的話,建議您觀看由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美國影片《借刀殺人》,這是一部被很多觀眾低估甚至不以為然的電影,但在槍迷、軍迷眼裡它可不一般。片中阿湯哥演的職業殺手,一晚上殺6個目標,全程用”莫三鼻克射擊法“。

現在,"莫三鼻克射擊法"不但在多國軍警訓練實戰中被大量運用,就連在應用射擊比賽中,它也經常是必須要進行的參賽專案。

最新評論
  • 1 #

    疾速系列都是,不過確實比阿湯哥晚很多,借刀殺人不錯,看了幾遍,舞廳那段經典

  • 2 #

    COD8最後尤里和馬卡洛夫的對射好像也都是用的這種射擊法,只是尤里開第三槍前的停頓被抓到,導致被馬卡洛夫反殺

  • 3 #

    近十年,中國軍警也都採用莫三鼻克射擊法以及更貼近實戰的戰術訓練。

  • 4 #

    然後ipsc運動就出現了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汶川地震中:19歲軍人救下12歲女孩,並答應10年後娶她!現在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