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珍愛和平,遠離戰爭。

大家好,我是六軒島的戰人。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蘇聯SU-152/ISU-152自行火炮。

1943年7月,庫爾斯克戰場上

德國士兵在戰場上發現了一輛從未見過的蘇聯自行火炮。一輛三號突擊炮的車組將自己的座車停在了它的旁邊,與其合影留念。“這可真是個大傢伙!三突的75毫米炮和它的主炮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德國人對裝著大炮的蘇聯裝甲車輛並不陌生,在1941年攻入蘇聯領土時,他們就見過了裝著152毫米重炮的KV-2重型坦克。“蘇聯人搞出了這種裝甲巨人,最後還是被他們拋棄在戰場上,和兩年前沒什麼不同!”看著繳獲的蘇聯自行火炮,德國士兵們戲謔地說道。

但德國人此時沒有想到的是,這些塗著紅星的裝甲巨獸和它們的後輩們,將形成一股強大的紅色鋼鐵洪流,伴隨著蘇聯紅軍一直攻入自己的首都,在震耳欲聾的炮聲中終結第三帝國的命運。

SU-152

面對德軍新式的坦克,蘇聯開始研製一種名為KV-14的新型自行火炮,該種自行火炮裝備一門152mm ML-20型火炮,其直瞄射擊距離為700米。所有生產的自行火炮都裝備了10-RK-26型無線電以及TPU-3型內部通話機。此外,它還採用了仍在生產的KV-1s坦克的底盤。

SU-152在自行火炮(模型繪封)

研發背景

在巷戰中,蘇德兩軍都發現,在鋼鐵叢林中作戰,炮兵和裝甲部隊根本派不上多大用場,每幢樓房,甚至是每個房間,都需要步兵逐間逐屋地去爭奪和防守。如果能用大口徑重炮抵近敵軍據守的房屋射擊,往往能減少派步兵去強攻所造成的傷亡。當時蘇軍裝備的重炮,大多需要拖拉機、卡車甚至是騾馬拖著機動。在炮兵向前線運動的過程中,沒有防護的運輸部隊也很容易被敵人攻擊遭受損失。在這樣的背景下,位於後方車里雅賓斯克基洛夫工廠的工程師們在1942年末接到了任務:為部隊新研製一種裝備大口徑重炮、可以伴隨步兵進攻的自行火炮。於是,SU-152應運而生。

基本介紹

ML-20型炮射擊初速達到655m/s,可以在2000米的距離上垂直擊穿110mm的裝甲。它所使用的穿甲彈重量為48.78公斤,破甲彈重量為43.6公斤。儘管最初開發這種自行火炮的目的是對步兵實施近程火力支援,其實它也可以作為自行反坦克火炮來使用。1943年2月初,原型車KV-14的開發工作完工了。

由於ML-20火炮後座力很大,所以該車沒有采用旋轉炮塔,取而代之的是安裝火炮的固定戰鬥室。

由於採用了複雜的裝填方式,ML-20火炮每分鐘的射速僅為2發。火炮還裝備了全方位觀測儀(為了實施間接瞄準射擊)以及ST-10型遠視儀(為了實施直瞄射擊)。其直瞄射擊距離為700米。所有的KV-14突擊炮都裝備了10-RK-26型無線電以及TPU-3型內部通話機。它的底盤則是採用了仍在生產的KV-1s坦克的底盤。

歷史沿革

1943年2月14日,GKO批准KV-14突擊炮正式生產裝備部隊,並重新命名為SU-152。1943年3月1日,切爾亞賓斯克開始批量生產SU-152。到1943年底,一共生產了704輛SU-152突擊炮。生產期間,又設計了一種安裝12.7mm 俄製德什卡重機槍的改進型。

1943年5月,蘇聯組建了第一個裝備這種新型突擊炮的團。蘇軍坦克手對這種新型突擊炮反映很好,因為它能有效的對抗德軍新型坦克(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庫爾斯克戰役中,SU-152突擊炮得了一個新的呢稱——“動物殺手”(德軍坦克取名多為動物)。在12天的戰鬥中,該團就摧毀德軍12輛“虎”式坦克和7輛“斐迪南”重型坦克殲擊車。這個團一開始裝備12輛SU-152突擊炮,戰爭後期增加到21輛SU-152突擊炮(1943年冬季-1944年)。

效能資料

戰鬥全重 45500kg

車長 8.95m

車寬 3.25m

車高 2.45m

引擎 V-2K-s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43/19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330/120 km

乘員 5人

火力裝備 152.4mm ML-20s

彈藥 152.4mm:20發

裝甲 20-75mm

爬坡度 36度

通過垂直牆高 1.0m

越壕寬 2.7m

涉水深 1.5m

相關評價

SU-152首次在戰場上亮相,便是在1943年7月爆發的庫爾斯克會戰期間。蘇軍除了在陣地上佈設廣闊的地雷陣和鐵絲網,以及大量的反坦克陣地以外,還將這批新來的SU-152佈置在陣地上,擔負直射和曲射支援任務。其中,第1540和1541自行火炮團的SU-152通過與友軍的配合,在防禦陣地上擊毀了12輛虎式坦克(後期也有說法稱其中幾輛戰果為長管IV號誤認)。

但在後續的激烈戰鬥中,SU-152也顯示出自己的弱點:第1442自行火炮團的數輛SU-152在與友軍的T-34坦克協同進攻裝備有斐迪南坦克殲擊車的德軍裝甲部隊時,斐迪南依靠88毫米炮的射程和自身光學瞄準器材的優勢先敵開火命中蘇軍坦克,SU-152的主炮精度差,裝填慢,炮彈初速低的弱點暴露出來,最終成為了德軍的靶子。蘇軍在戰後進行的調查中總結道:“本次戰役投入的SU-152自行火炮雖然數量不多,卻出色地完成了防禦作戰任務,152毫米火炮對敵軍重型坦克的攻擊效果良好,即使是大品質的高爆彈藥,在直接命中敵方坦克時,也能對敵人坦克的機械行走部分造成有效損傷。”

總的來說,作為一款無論是設計還是理念都不是十分成熟完善的裝備,152初代還是有著可圈可點的表現,在亮眼的戰績背後仍然存在這很多問題,但由於其結構簡單、堅固耐用的蘇式暴力美學,加上它當時是蘇軍唯一有效對抗虎豹的自動裝置,152初代還是被廣為生產及使用。參加了庫爾斯克及其之後的43年秋季攻勢、巴格拉季昂行動、解放波蘭及布達佩斯、攻克柏林等戰役。

直至152二代,ISU-152轉身,亮相!

ISU-152自行火炮

ISU-152

為了在戰役中摧毀德軍的堅固防禦工事和新式重型坦克,蘇軍決定發展威力強大的自行火炮。SU-152的成功使蘇聯坦克設計師們決定再設計一種基於新型IS坦克底盤的突擊炮,這個設計方案被命名為“241專案”。新的突擊炮看上去和它的前輩SU-152很相似,儘管新車具有更高的隔艙,其內部容量卻和SU-152沒有區別,所以它們都只能裝備20發炮彈。兩種突擊炮都安裝了相同的火炮-152mm的ML-20S榴彈炮。1943年夏季,“241專案”正式上報GKO,很快GKO批准生產並裝備紅軍部隊,命名為ISU-152設計方案。

研製歷程

1943年末,“242專案”的第一輛原型車完成了。經過測試開始生產裝備部隊,定名為ISU-122。1943年底,首批ISU-152以及ISU-122突擊炮連同IS-1重型坦克被製造出來。

戰爭期間,蘇聯設計師多次嘗試增強ISU-122的火力裝備。A-19火炮經過改進後也安裝在IS-2重型坦克上。改進過的A-19火炮裝備有半自動的後膛閉鎖,這種炮被重新命名為D-25S。經過這些措施,試驗射擊速率增加到了每分鐘1.5-3發。不久,這種為SU-122安裝D-25S型火炮的方案被命名為“249專案”。這種改進型的突擊炮擁有新的火炮防盾,乘員佈局也做了調整。“249專案”最終也被批准生產正式裝備部隊,定名為ISU-122S(或者ISU-122-2)。ISU-152,ISU-122,ISU-122S這3種重型突擊炮都是基於IS-2重型坦克的底盤。它們的很多結構和部件也都和IS-2坦克一致(它們的燃料箱有所區別),因此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1944年春季起,蘇聯各重型自行炮兵團(俄文縮寫為TSAP)都開始用ISU-152和ISU-122突擊炮換裝SU-152突擊炮。所有裝備ISU系列突擊炮的團都是精銳的“近衛”部隊。到戰爭結束,蘇聯一共組建了56個重型自行炮兵團。

每團配備有21輛ISU-152/ISU-122。蘇軍將這些重型突擊炮執行一致的戰術任務。ISU-122成為戰爭中最有影響力的遠端坦克殲擊車,不過ISU-152卻在這方面表現平平,主要是因為它沒有裝備穿甲彈以及過低的射擊初速。戰後很多西方資料中稱ISU-122為“坦克殲擊車”,而稱ISU-152為“突擊炮”的原因就在於此。(ML-20S型炮在1000米的距離上能垂直擊穿120mm厚的裝甲,而A-19卻能在同樣的距離上擊穿150mm厚的裝甲)。憑藉著強大的火力和高爆彈效能,ISU-152/ISU-122/ISU-122S都成為巷戰中的極具威脅的戰鬥車輛。

塗有近衛標識的ISU-152

參戰經歷

1944年夏季一次戰鬥中,德軍第502重型裝甲營一半的坦克(6輛)被ISU突擊炮的火力所摧毀。裝備有ISU系列突擊炮的重型自行炮兵團不僅在蘇軍步兵和坦克進攻時提供火力支援,也能在德軍發動的反突擊中勝任防禦任務。例如在1945年1月15日,德軍突然向東普魯士境內的波羅伏鎮的蘇軍步兵發起進攻。蘇軍步兵紛紛後撤到獨立近衛第390重自行火炮團的陣地後面。該團開始向進攻的德軍開火,擊毀大量德軍戰鬥車輛,德軍步兵也死傷慘重,最後德軍不得不停止了進攻。

效能資料

ISU-152主要效能資料列表

戰鬥全重:46000kg

車長:9.02m

車寬:3.05m

車高:2.37m

引擎:V-12柴油引擎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37/16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306/133 km

乘員:5人

火力裝備:ML-20 152毫米榴彈炮,德什卡 12.7毫米重機槍

彈藥基數:152毫米:20發;12.7毫米:1000發

裝甲:19-127mm

爬坡度:36度

通過垂直牆高:0.97m

越壕寬:2.49m

涉水深:1.34m

遊戲《坦克世界》中的ISU-152

參戰經歷

ISU-152於1944年初開始編入蘇軍的獨立自行火炮團,每團下轄4個連,每連5輛ISU-152,另編一輛指揮車。1944年夏季,ISU-152正式登上戰場,此後跟隨蘇軍一直西進,直到柏林。在戰鬥中,由於只能帶20發炮彈,而且大部分是高爆彈(HE),ISU-152通常不直接參與攻擊德軍重型坦克的行動,而是伴隨蘇軍突擊工兵在城區戰鬥,炮擊德軍在街道高樓上佈置的火力點和防禦工事。

與中國的不解之緣

在北韓戰場上,中國的志願軍也駕駛著ISU-152馳騁戰場,1952年10月4日,志願軍第5坦克團第四重型坦克連的1輛斯大林重型坦克和1輛SU152自行火炮於當晚進入射擊陣地,4日,韓軍又以1個連的兵力在57架次飛機和4輛坦克的支援下,向67高地進攻。坦克第5團的505號自行火炮先後擊毀擊傷敵坦克各1輛,配合步兵粉碎了敵7次衝擊。

綜合評價

“抑制敵軍坦克反撲的往往是自行火炮,前進時,它們負責突擊,還負責炮火準備,以猛烈的火炮齊射粉碎敵軍據點。”這是俄羅斯紅星頻道的節目《蘇聯坦克史》中對蘇聯自行火炮們在戰爭中身份的概括。雖然它們設計並不精良,甚至顯得有點粗獷,但依靠強力的152毫米炮,SU-152/ISU-152獲得了“動物殺手”的稱號,同時還在巷戰中成為了步兵們可靠的後盾,將一個又一個德軍火力點埋在了廢墟之下。現在,無炮塔的自行火炮時代早已落下帷幕,但續寫了神教傳說的SU-152/ISU-152,終將作為衛國戰爭的功臣而被歷史所銘記。

文化作品中的SU-152/ISU-152

作為蘇聯“口徑即是正義”的典型代表,即一代神車KV2之後的152火炮兩位後繼者,兩車的名氣可謂不小,以下羅列一些戰人了解到的作品。

遊戲:戰爭之人、突襲、坦克世界(個人認為坦克世界中的兩門炮不是特別好用,炮彈下沉太厲害,瞄準難度偏大)、戰爭雷霆、英雄連2.

電影:蘇聯電影《解放》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英國接收一重要裝備,猶如打了一針強心劑,俄羅斯潛艇要多個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