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活>

很多媽媽都說,做了媽媽之後,對孩子的事情總是一針見血。如果孩子的身體裡有什麼東西,他會很害怕。前幾日,她的媽媽發現孩子的耳朵後面有一個小腫塊,很光滑,還能左右移動,不會發炎,也不會腫脹,這讓她很是著急,連忙去了一趟。事實上,像萌萌這種狀況的人很多,那是什麼?還用得著醫治麼?李慧醫生指出,通常不需要特別處理,但是有5種情形需要立即就診。

耳朵後面的“小疙瘩”不是一個簡單的病因,要區別對待,再做進一步的診斷。李慧說,要從“小疙瘩”的部位來看,應該是在脖子兩邊或者耳後區,或者是下顎,初步排除某些傳染病,例如耳後區腫脹的“腮腺炎”。其次,要確定“外觀”是否有紅腫、破潰。然後,要先觸摸這個“小疙瘩”,確定它的尺寸,靈活程度,有沒有粘合,然後用手指壓一壓,看看孩子有沒有感到疼痛或者有沒有瘙癢等問題。

以上問題都被剔除,那些小小的疙瘩到底是怎麼回事?李慧表示,經臨床和超聲波檢測後,這種“小疙瘩”在脖子上感覺“滑滑”,通常被稱為“淋巴結”。淋巴細胞很大,幾乎覆蓋了嬰兒的整個身體,但只有在皮膚表面(比如耳後和脖子)才會出現,大的有豆粒大小,小的有豆粒大小。這是一種保護嬰兒健康的保護神,也是一種強大的保護傘,當免疫體系被擊潰時,這些“小疙瘩”就會膨脹起來,並通知父母,告訴他們自己的孩子已經生病了。不過“小疙瘩”到了成年以後,就會漸漸變小,所以成年人才會漸漸感覺不到。

對於“小疙瘩”,要不要治,要區別對待。小兒淋巴結在2-8歲時生長較為頻繁,因此一般會有某些生理上的淋巴結腫大,例如頜下、耳後、頸後等部位有淋巴結突出。這種包塊觸覺較為平滑,不需要特別處理。但如果發生5種症狀,如包塊大而堅硬,有明顯的壓迫感覺;不能滑移;持續發紅、腫脹;如果患者有其他的症狀,比如呼吸道、口腔潰瘍、咽炎、扁桃體發炎等,一定要注意,要儘快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7
最新評論
  • 瑞典女王—月季界的顏值擔當,又美又仙,皮實好養活,值得擁有
  • 如果你手頭寬裕,儘量給家裡安排這4樣高級貨,能提升家居幸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