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活>

碧峰峽模式的優勢分析

(1)優化景區治理結構的有益嘗試

由於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使產權明晰,使管理體制合理化,由於是由一家企業來行使對景區的管理、經營權,能使景區經營有序,投資者的收益有保障,但企業的經營管理決對不能離開政府的監督和控制。因此,這種模式是值得在旅遊資源開發中借鑑的。

(2)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碧峰峽自1999年12月開業到2000年10日,已接待86萬人次,實現收入6000萬元,利潤2580萬元,收入利潤率為41.7%,並且由於碧峰峽產生的轟動效應,雅安的第三產業已經超過第一、二產業,成為增長最快的產業,酒店的數量增加1/3,當年該市的招商引資達到330億人民幣,其中衝著“碧峰峽模式”來的旅遊項目便有4個,投資額高達10億。

碧峰峽模式的弊端分析

(1)經營權轉讓目前是違規行為,並且並非國際潮流

《風景名勝區暫行條例》規定:風景名勝區依法設立人民政府,全面負責風景區的保護、利用、規劃和建設。因此,各地區、各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和方式出讓或變相出讓風景名勝資源及景區土地,不準在風景名勝區內設立各類開發區、度假區等。因此,任何形式的出讓和轉讓或“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為藉口的出讓和轉讓,都與中國現行的法律法規相悖。

實際上,由於當前碧峰峽模式產生的巨大影響,已經受到了從地方到中央的廣泛關注。前後已有數位中央領導前往考察,特別是在2001年6月,中央派出了工作組來到碧峰峽就其經營權轉讓的情況進行現場調研,將會很快給碧峰峽模式一個結論。同時,中國在加入WTO後,對景區開放的承諾是:外商可以在中國投資景區,景區、景點可以對外資實行轉讓經營、出租經營及委託經營等新的模式,令人注目的是在2001年10月21日,德國阿貝爾勒公司投資1.5億人民幣取得了四川省宜賓興文縣石海子景區的50年經營權,此舉開創了外商獲取國內景區經營權的先例。因此,中國現行法規將會得到修改。

自碧峰峽成功地贏得市場先機後,野生動物世界似乎成了一塊可以生產巨大利潤的機器,一時間,在以成都為中心,方圓300平方公里的地區出現了3個投資金額均過億元,規模巨大的野生動物世界,其它兩個分別是成都野生動物園和重慶野生動物園,其規模均遠大於碧峰峽景區,有一哄而上的趨勢。碧峰峽內的野生動物園為人造景觀,具有可代替性,這一市場已面臨劇烈的競爭。

碧峰峽模式對環貢嘎山地區進行生態旅遊開發的啟示

區別對待。為了降低國有風景資源的風險,應對不同級別的風景資源區別對待,對於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遺產、國家重點保護文物、風景區、特殊野生地域,特殊科學價值保護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區等遺產價值較高的區域不能一哄而上,都採用碧峰峽模式,應當堅持“國有資源、國營為主、統一開發”的模式。而對於一般旅遊地則可以通過試點經營權拍賣,在建立完善管理機制的基礎上進行推廣。

建立國有控股的環貢嘎山地區生態旅遊刃發總公司。通過建立開發總公司不僅能避免“公地的悲劇”。而且能夠優化景區治理結構,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產權明確,能使管理體制合理化。

3
最新評論
  • 瑞典女王—月季界的顏值擔當,又美又仙,皮實好養活,值得擁有
  • 淺談森林旅遊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