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文 | 楊萬里

前一陣子在家抗疫,持倉的股票蹭蹭上漲。為啥?是讓你們覺得安心待在家也能賺錢。現在股票紛紛大跌,又為啥?因為要大面積復工。不把你們炒股的心收回來,還怎麼安心上班?

今天,股民們集體吃了一大份“冷麵”,熾熱的心降溫了不少。截止收盤,滬指跌0.83%,深成指跌3.02%,創業板大跌4.66%。盤中,大基建、券商、地產板塊的拉昇帶動滬指一度翻紅,但科技股殺跌,導致尾盤出現恐慌拋售。

從盤面上看,近期備受追捧的三安光電、長電科技等科技股紛紛跌停。此外,還有多隻半導體晶片ETF逼近跌停。

回顧春節以來走勢,科技股走出扶搖直上雲空之勢,硬生生地表現出大牛市氣息。然而,這一快節奏於2月26日按下暫停鍵。

科技股大跌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一個是本身漲幅較大,有獲利資金出貨了結;另一個是海外股市大跌,抑制了市場做多情緒。雖然短期出現大跌,但長期看,科技板塊依然是市場熱點主線。

實際上,今年A股表現得相當不錯。自春節以來,滬指反彈近11.2%,深成指反彈近20%,創業板反彈近23%。你們再看看美股,那簡直是慘不忍睹。兩根大陰線下來,美國股民更難受。

近期A股之所以強勢,與諸多因素有關。例如,A股市盈率處於歷史低位、成交量連續6天破萬億、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增量資金入場、巨集觀政策維穩等。

在尺度上,有使用者認為結構性牛市值得期待。他在帖子中提到,2月25日創業板成交量為3203億元,是14年底牛市初期時成交量的逾5倍;中小板總市值增長了1倍多點,但成交卻增長了180%。中小創牛市和科技股牛市對主機板A股形成溢位效應的趨勢正在增加。

老股民都知道,熊市多長陽,牛市多長陰。越是在恐慌的時候,越要理性。從大方向看,隨著全球疫情蔓延帶來全球市場暴跌,國內貨幣政策和財政刺激將繼續發力。

剛剛,央行也釋出了重磅政策:“在前期已經設立3000億元疫情防控專項再貸款的基礎上,增加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5000億元,同時,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至2.5%。”這個維穩措施力度非常大,實打實的真金白銀,意在維穩經濟。

財哥也關注到,今日基建、水泥等板塊表現不俗。現在有人可能會吐槽,還關注傳統行業?你OUT了吧!

不怕大家笑話,財哥認為,如果說以5G為代表的產業屬於“新基建”,那麼水泥、基建等行業屬於“新基建的支撐架”。前者是經濟發展趨勢,後者是經濟的壓艙石。

為啥這麼說呢?自春節以來,以旅遊、餐飲為代表的消費行業以及現金流緊缺的網際網路企業皆受到較大沖擊,由於第三產業目前佔中國GDP比重已經超過了50%,在疫情特殊時期,一季度經濟下行壓力大。

誰能擔起大任呢?基建或許能成為快速推動經濟復甦的“發動機”。據媒體報道,考慮疫情防控進展和政策落地情況,預計建築工程企業在手的大多數專案2月底能夠實現復工,3月底能夠達到趕工狀態。在預期利好下,於是,資金選擇去追捧基建、水泥等個股。

每一根K線背後,都有辛酸苦辣的故事;每一輪下跌,都是市場將不堅定的散戶洗出的時刻。股市幾輪迴,股民卻換了面貌。如果你想穩健地賺錢,就應該去關注有業績支撐的好公司!

最新評論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創業板深蹲,主機板能否接力?券商板塊是重要看點(附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