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相較於A股熱鬧非凡的快遞股來說,港股顯得有些冷清。比如通達系外加順豐,有四家在A股上市,剩餘兩家在美股,港股來說,除了圓通速遞持股的圓通速遞國際之外,大多數為B端物流企業,而圓通速遞國際的市值不足10億港幣。

不過,圓通速遞國際(06123)卻在23日上演了一場激烈的多空對決。智通財經APP觀察到,當日圓通速遞國際市前現兩宗大手成交,涉及3770.6萬股,每股作價1.74港元,涉資6560.84萬港元。開盤5分鐘漲幅達到36%,隨後拋盤增多,漲幅跌至20%左右,最終收盤上漲22.7%。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是難得一見的放量上漲,而上一次如此大的漲幅,則是在雙十一之前的11月4日。不過投資者也不必興奮過頭,智通財經APP了解到,近日圓通速遞公佈了11月的收入資料,但同日A股圓通速遞基本是橫盤收場,這說明港股圓通速遞的炒作成分更大一些。

然而縱觀2019年,快遞股的表現如何?2020年是否有關注價值呢?

行業跑輸大盤,個股表現分化

智通財經APP發現,長期來看,2019年圓通速遞國際經歷了年初的上漲之後便開始了單邊下跌,而從2018年初至今,其股價也已經調整至底部。雖然港股C端快遞股較少,但是受到國際環境方面的影響,B端物流企業大部分也經歷了較長時間的調整。美股中概股方面,百世快遞和中通快遞的表現則出現了分化。

但是總體而言,截至12月24日,2019年A股的快遞物流行業指數呈現首季度上漲之後下跌的趨勢,全年上漲約12.3%,低於上證指數的約19.6%的漲幅,更不及深圳綜指的33.4%的漲幅。而個股方面,韻達股份以38.1%的漲幅獨領風騷,圓通、申通和順豐的漲幅則是高於行業指數,但低於深證綜指。

而港股方面,物流指數表現則比較慘淡,恆指較年初漲幅7.8%,物流指數卻下跌2.3%。具體到個股,圓通速遞國際下跌36.7%,而市值較大的物流股嘉裡物流上漲22.1%,海豐國際上漲38.33%,成為拉動行業指數的功臣,其餘的表現乏善可陳。

美股中概股方面,納斯達克指數上漲34.9%,道瓊斯指數上漲22.2%,而綜合航空物流指數則上漲14.4%。個股方面中通快遞(ZTO.US)強勢上漲45.2%,百世快遞(BEST.US)上漲30.6%。

綜合上述表現可以看出,2019年各市場快遞物流行業指數的表現普遍弱於大盤指數,這表明在行業橫向對比中,快遞股的關注度較低。在智通財經APP看來這也不難理解,整個2019年除了年初的普漲之外,大部分時間仍舊處於震盪的結構性行情中,市場的主線在5G、金融、科技等等切換,快遞股被邊緣化。而從這些頭部個股表現來看,普遍又大幅領先行業指數,說明在頭部優勢之下,仍然具有不可忽視的投資價值。

市場集中度持續提升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近日國家郵政局公佈了11月份快遞行業資料,11月快遞業務量完成71.2億件,同比增長21.5%,2019年1-11月全國快遞量累計同比增加25.4%。但是11月的增速較上年同期有小幅下滑,同樣的快遞收入仍然保持較高增速但是增速有所下滑。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社零總額以及實物網購規模已經進入了相對較高的飽和度,同比增速有小幅下滑所致。

但是行業情況並不能完全代表個體,尤其是具有龍頭優勢的個體,在中國,C端快遞行業方面四通一達外加順豐,佔據了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截至2019Q3,這六大快遞企業件量CR6達到79.6%,較2018年末72.22%提升了超過7個百分點。其中,中通快遞以19.2%的市場份額穩居榜首,之後分別是韻達15.79%,圓通14.01%,百世11.7%,申通11.49%,順豐7.4%,大部分較2018年底市場份額都有所提升。並且在龍頭優勢加持下,行業集中度的提升還在加速。

但是從前文的統計中也可以看到,2019年至今,個股的表現差異還是比較明顯的。撇去市場因素,中通以45.2%的漲幅獨領風騷,韻達、百世分別以38.1%和30.7%的漲幅佔據第二梯隊,圓通、申通和順豐漲幅在17%至25%之間。

總體來看,其股價表現與市場份額直接相關,智通財經APP認為,中通快遞的漲幅得益於自身的龍頭優勢以及美股市場的雙重作用,而百世則因為市場因素,反而漲幅超過了市場份額更大的圓通。

同樣的,在港股市場,2019年截至目前漲幅最好的也是市值較大的頭部企業,例如嘉裡物流和海豐國際,在港股同行中一枝獨秀。圓通速遞國際雖然是圓通速遞的子公司,但是主要做國際業務,而國內消費市場和電商平臺其實對其影響較小。但是在國際方面,中國的物流快遞業務市場份額則很小,所以圓通速遞國際目前的業務規模不大,當然,市值和市場表現自然難有亮點。

仍具降本空間,估值進入底部

對於快遞企業來說,除了業務量之外,價格、成本是企業盈利的另外一個基本保障,也是其持續經營以及在二級市場的具備投資價值的關鍵。

從降成本角度考慮,各大快遞企業的面單成本下降空間不大,主要在於中轉及派費的差別。但是通達系跟順豐經營方式又有所不同,順豐是自營式,包括中轉站及派單等,所以主要成本集中在前期固定資產投資及人工費用上。通達系採用的是加盟式,採用城市與城市之間運輸,然後加盟商中轉派送,相對來說固定投資要少,但同樣人工費用是大頭支出,派費佔成本達到一半以上。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隨著各企業不斷的優化中轉系統降低成本,例如前三季度中通的單票運輸成本和分揀成本共計下降了0.11元,目前通達系的中轉成本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大約在1-1.5元/票之間。而派費方面,2019H1較2018年末,圓通下降0.13元,申通下降0.05元,其他企業也有不同程度調節。

由此看來,各快遞企業的成本還有下降空間。不過由於企業間競爭,其單票收入其實也在不同程度的下滑,以異地件為例,其單件收入同比長期處於下降趨勢,這也就意味著成本和收入的下降幅度是場長跑比賽。不過據智通財經APP了解,目前隨著各頭部企業市場份額提升,二線快遞逐漸萎縮,總體上價格戰稍有緩和。

由於身處不同市場,有分析師將各快遞企業按照等權重方法編成指數,截至12月中旬,該指數上漲15.48%,市盈率約24.3倍,低於歷史平均市盈率29.2倍,市淨率3.91倍,同樣低於歷史均值5.63倍,估值較有吸引力。

聚焦到港股個股方面2019年雖然亮點不多,但是行業估值目前也已調整至底部,不過就投資吸引力方面來講,首先應該關注的仍舊是龍頭企業。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這四個行業不要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