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小米上市以來,股價表現一直備受福斯期待。

作為年輕人最喜歡的一隻股票,「越期待越失望」成了投資者的心病。

從歷次財報後的表現來看,漲比跌來得可貴。而上漲,同樣也成為了市場觀察小米底部的機會。

財報公佈當天多數上漲,第二天則相反

小米上市以來,共釋出六次財報,均在港股收盤後釋出。

其中,有5次業績公佈當天股價收漲,漲幅最高為18Q3的5.1%,平均漲幅則為2.736%;1次收跌,跌幅為2.66%。

不過,業績公佈後,市場反應不盡相同,有漲亦有跌。

反應最為熱烈的依舊是2018年三季度,市場以8.38%的漲幅給予了小米較高的期望,合計三天累漲14.68%。

而18Q2、18Q4、19Q1和19Q2財報第二天均收跌。其中,18Q4和19Q1均跌超4%,19Q1僅微跌0.2%。

下面我們就來複盤一下這六個季度的業績表現,揣摩一下市場這個小妖精到底在想什麼?以及思考小米的未來在哪裡?

18Q2:網際網路服務營收佔比下降,外界困惑小米定位

本季小米財報當天漲1.61%,財報第二天跌1.36%。

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收入為452.36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68.3%;淨利潤為146.33億元;經調整後淨利潤為21.17億元,同比增25.1%。

從關鍵資料上看,營收、淨利實現同比雙增長,智慧手機單價、海外營收佔比、研發投入等都有同比提升;不過,該季度也出現了網際網路服務營收佔比同比和環比下滑的訊號。這讓外界困惑於小米到底是不是網際網路公司,小米值得網際網路公司的高估值嗎?

同時,高盛發表報告指,小米次季業績好於預期,整體收入高於該行及市場預測19%,非IFRS會計準則純利則高於該行預測4%。該行對小米評級「買入」,目標價22元。

18Q3:前三季度期間利潤由虧轉盈,“軟硬體”發展路線浮現

本季小米財報當天漲5.10%,財報第二天漲8.38%。

2018年第三季度,小米手機銷量3330萬臺,同比增長20.4%;營收508億元,同比增加49.1%;調整後淨利潤29億元,同比增長17.3%。其中網際網路服務收入47億元,同比增長85.5%;loT及生活消費產品收入108億元,同比增加89.8%。

小米上市後的第二份財報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營收同增49.1%,經調整利潤29億元,同增17.3%。多個增長路徑也都在持續兌現:海外收入佔近一半、IoT收入佔1/5強、手機業務高階產品收入佔31%、海外網際網路業務有可見收入。

同時,德銀在報告中稱,雖然市場環境充滿挑戰,但小米第三季度盈利表現仍高於該行預期。主要得益於高毛利的網際網路服務業務改善幅度優於預期等有利因素。該行表示,公司股價近期調整已反映硬體業務逆風,預期股價將會出現反彈,予其「買入」評級,目標價21.4元。

18Q4:出貨量和ARPU放緩,市場紛紛下調預期

本季小米財報當天漲2.52%,財報第二天跌4.59%。

2018年第四季度,小米集團營收444.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6.5%,低於市場預估的462.4億元人民幣。該季度經調整利潤18.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6.7%。

野村發表研究報告指,小米去年第四季收入遜預期,主要由於智慧手機出貨量減少,以及網際網路收入下跌所影響,預料未來除了IoT業務外,其餘收入預測均難有上調空間。因此,該行將小米評級由「買入」降至「中性」,目標價維持13港元。

花旗下調小米目標價,原因是出貨量和每使用者平均收入(ARPU)增長放緩。由於缺乏新產品,四季度出貨量環比下降25%,而由於國際使用者群體的ARPU較低,使得公司的ARPU環比下降20%至16.7元;四季度營收為444億元,比花旗預估低7%;降低2019年和2020年的預測。花旗將小米目標價從16港元下調至15港元,並維持買入評級。

19Q1:季度收入環比下跌,小米進行組織架構調整

本季小米財報當天跌2.66%,財報第二天跌0.20%。

小米2019年第一季度營收437.6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同比增長27.2%;非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淨利潤20.8億元,同比增長22.4%。

5月17日晚間,小米集團宣佈新的組織架構調整和人事任命。雷軍兼任中國區Quattroporte,全面負責中國區業務開展和團隊管理。這也是小米去年7月小米上市以來第五次組織架構調整。

美銀美林表示,小米首季網際網路收入按年增32%,雖然來自電視、金融服務、「小米有品」平臺及海外市場的收入提升,中國業務繼續貢獻當中的85-90%,而該行對其網際網路業務增長看法轉向保守,認為現時巨集觀環境較波動且具不確定性,或有機會拖累廣告消費及消費者信心等。該行將小米2019年盈利預測上調3%,以反映首季表現好過預期,重申「跑輸大市」評級,目標價9港元。

19Q2:手機業務大幅改善,未來仍具不確定性

本季小米財報當天漲3.17%,財報第二天跌4.98%。

2019年Q2營收519.5億元,同比增長14.8%;經調整淨利潤36.3億元,同比增71.7%;毛利率較去年同期的12.5%增長至14.0%。

從長期看,小米依然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因為提供流量入口的手機是小米商業模式的起點,但在國內強大的華為、OV的競爭下,小米手機需要不斷的投入大量研發和營銷費用去守住硬體的地盤,同時,在網際網路側,缺乏足夠高粘性的產品去高效率變現,所以往硬體端的投入就未必有持續保障。

同時,申萬巨集源表示,儘管小米上半年業績超預期,但下半年仍處於5G與4G切換的空檔期,5G手機的換機潮尚未真正來臨,研判行業Q3旺季不旺,維持電子行業中性評級。

19Q3:營收佔比大幅改善,股價回升仍需市場信心

本季小米財報當天漲1.28%,財報第二天漲1.83%。

第三季度營收536.6億元,同比增長5.5%,市場預期為537.35億元,去年同期為508.46億元;第三季度經調整淨利潤為34.72億元,同比增長20.3%。

作為一家成熟公司,小米公司經常被詬病的點是太過於依賴手機業務。從本季財報來看,這種現象已大幅改觀。手機業務營收佔比從18Q3的68%下降到19Q3的61%,佔比同比減7%;環比資料來看,也比上季度營收佔比少1%。同時,手機市場減少的份額,被高速增長的IoT市場所取代。

中信分析師表示,「小米三季利潤資料超預期,主要源於智慧手機毛利率改善,以及當季投資收益貢獻增加等。智慧手機全球銷量同比略有下滑,海外高增速部分彌補國內下行壓力,靜待5G換機週期的銷量表現。大家電銷量表現亮眼,長期看好AIoT佈局。手機相關網際網路服務承壓,關注電商、金融進展。」

小結

覆盤小米六個季度的財報,有好有壞,但股價表現卻不盡如人意。

不過,任何發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小米的問題自上市就存在,目前股價處於長期低點,基本面的估值已充分體現。

現在的小米,風險與機遇並存。

風險主要是手機市場的存量博弈和軟體業務發展緩慢,雖然小米閘道器賣的很好,但小米生態在現有的環境中粘性較低,「軟硬體結合」的美好場景目前還未實現;此外,6.9%的毛利率也讓人對小米網路服務有點提不起精神。

但未來的發展空間還是看小米「講故事」的能力,如何抓住機遇上對跑道,列出清晰的「軟硬體」發展路線,在5G發展框架下,讓市場有信心給予增長高估值,而這才是小米觸底反彈的關鍵。

編輯/Grace

風險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賓的觀點,都有其特定立場,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以上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

最新評論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A股新紀錄!300萬股民放棄打新,頂格申購中21籤,股民一片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