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炒股是不是一份正常的職業,靠譜嗎?

炒股是不是正常的職業,問題的關鍵性是你有沒有行業的專業知識,有就靠譜,可以當正常職業。沒有就不靠譜,僅憑運氣在危機四伏,驚濤駭浪中瞎撞,可謂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一危險,僥倖的小舟總有一天被風浪打翻沉入水底。

散戶炒股基本都賠錢的原因,由諸多方面造成帶來的,有很多的散戶根本就沒有股票理念和知識,文化知識淺薄,專業知識不足,以並沿用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這種公式化,套路性的思維方式去分析操作股市,結果卻常常被主力“養、套、殺”的周旋手段牽著鼻子走,成了他口中的羔羊。

什麼是穩定的盈利能力?那就是不管是牛市還是熊市,你都要能做到賺錢。尤其是熊市中,跑贏大盤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達到能在熊市中一樣保持穩定盈利的能力。在牛市中,大家都是股神,賺錢比較容易,大家好像都在賺錢,誰推薦股票買入都有賺錢的機會。但是A股牛短熊長的特點,更長的時間我們是在熊市中操作。在熊市中,靠運氣是不行的,一定要有真正的實戰能力。

因此,散戶不要專業炒股,把炒股當成職業,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想借股市投資理財,那也要選合適的時候進入,起碼是在熊市末期,就象巴菲特推薦的那樣,定投點指數基金,還是不錯的選擇。

投資炒股也需要專業性

炒股需要專業性?有人會笑掉大牙。開個賬戶,下個軟體,任何一個會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都會操作。

那麼炒股賺錢需要專業性?有人會嗤之以鼻。有人夢見一個股票程式碼,第二天買入後就漲了賺錢。還有人做過實驗:把一隻猴子蒙上雙眼後讓它向報紙的金融版擲飛鏢而選中的投資組合,和那些專家小心謹慎選擇的投資組合相比,盈利性一樣好。

段子歸段子,笑話歸笑話。如果炒股的目的就是炒股行為本身,炒股確實不需要專業性。如果把炒股當成一個長期穩定的盈利方式,恐怕確實需要專業性。

每個參與交易的人都可能有賺錢的經歷,但賺錢的經歷不等於賺錢的能力。不能把偶發的賺錢交易,當成賺錢能力。我們都說炒股八虧一平一賺,不客氣地說,八成虧的都是不專業的散戶,一成盈利的都是專業機構和專業的民間投資人。

古今中外歷史上所有證券市場成功的投資人,都是專業人士。專業人士也會有偶爾的失敗,但是長期成功的,必定是專業人士。巴菲特、彼得林奇、索羅斯、國內著名的公募和私募基金,都是靠走專業路線而活下來的。專業證券投資者有一些特徵:第一,他們投資講究邏輯,買和賣都有符合現代科學認知的清晰邏輯。第二,他們研究和掌握股市中具備一定穩定性態的規律,他們的方法可以複製和傳承,今天用的邏輯方法5年前10年也在用。他們投資時候並不需要煞有介事地隨時盯很多塊螢幕。第三,他們遵從的投資邏輯是通過數理論證證明趨向正回報的,他們可以長期賺錢,不是偶爾賺錢;他們也有虧損交易,但是總體穩定賺錢。比如巴菲特,他的主要工作是讀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他告訴大家的投資方法幾乎每年都是老話重提。

在A股市場,長期戰勝市場的,獲得大大超越市場回報的投資者幾乎都是專業機構,主要是證券投資基金。這些專業機構,可能在特定某個階段表現不那麼優秀,但是拉長到3年5年10年時間來看,大部分專業投資機構表現比普通散戶勝算要高。

我論證炒股需要專業性,倒不是為了把普通投資者趕出證券市場,而是提醒投資者不能總是憑著道聽途說的方式去做投資決策。你買個房子都知道分析地段、樓層、朝向、面積、價格、裝修、周邊配套等情況,如果買賣股票能夠對市盈率、毛利率、淨資產收益率、淨利潤現金含量、市淨率等等指標做做橫向縱向分析比較,可能你會看見一個不一樣的股市。

9張思維導圖明白中國股市

1、股市導圖總綱

2、k線基礎

3、均線基礎

4、切線基礎

5、指標分析

6、選股方法

7、板塊輪動

8、統計分析

9、股市中的各色騙局

(注意:導圖看不清晰的可以找我要高清圖片,這裡會被壓縮了)

下面為大家分享K線圖的看漲形態

單根看漲K線之:底部大陽線

1、圖形特徵:

股價低開高走,實體很長以至於可以忽略上下影線的存在,日波動範圍在4%以上,此時形成大陽線。

2、含義:

大陽線說明市場波動較大,多空雙方爭奪有了結果,長長的陽線表明多方發揮了最大的力量,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今後一段時間多方將掌握主動體驗,如果這根大陽線出現在大幅下跌或上漲初期,更有說服力。

3、補充說明:

A、日波動必須在4%以上才叫大陽線。

B、必須出現在大幅下跌或上漲初期,轉勢訊號越強。

C、橫盤後出現大陽線突破將是很好的買點,股價回抽箱體的上邊線是再次介入的機會。

D、大陽線同時上穿5、10、20三條均線,使短期均線多頭排列,後市看漲,股價小幅回抽即可買入。

E、股價大幅下跌後出現大陽線,如果對應的成交量較前期有所放大,說明主力有吸籌可能。

如:華東數控、京新藥業、魯信高新、張江高科

單根看漲K線之:底部螺旋槳

1、圖形特徵:

A、圖形出現在連續下跌過程中。

B、由一根K線組成,可陰可陽。

C、K線實體很小,上下影線較長,但基本等長。

2、注意:

A、底部螺旋槳在圖形和頂部螺旋槳的圖形完全一樣,但是螺旋槳在低價區出現時是一個見底訊號。

B、如果螺旋槳在一段跌幅後出現,上漲訊號更加明確。

C、有底部出現形態呼應共振,或者有複合語言形成共振以及後期有成交量放大時,漲勢更加明確。

如:魯信高新、福建南紙、岳陽興長

單根看漲K線之:底部十字長

1、圖形特徵:

A、在下跌過程中出現,特別是在大幅下跌後更有實戰意義

B、由一根K線組成,上下影線很長,開盤價和收盤價或者相同基本相同

C、長十字星比一般的十字星見底訊號要準確

2、注意:

A、長十字星的典型看漲組合:十字星組合成早晨之星,末期下跌三連陰後出現底部長十字星。

B、長十字星的上下影線長是多空雙方激戰的結果,特別是股價有了較大跌幅後出現長十字星,做多動能較強,應該大膽買入,等待上漲,特別是有其他看漲K線形成共振和成交量放大時,更加應該買入,不然留下的只是後悔。

如:涪陵電力、巨力素具、萬澤股份

均線實戰技巧

一、均線形態之粘合向上發散

什麼是“均線粘合向上發散”?先用一個案例了解一下“均線粘合向上發散”:

首先,均線代表的是投資者在某一段時間內的平均成本,而當不同週期的均線重疊在一起時,就表明一段週期內介入的投資者平均持股成本幾乎趨於一致。

其次,若均線粘合之後股價選擇向上突破,均線會跟隨出現多頭排列向上發散的走勢。由於均線粘合向上發散初期對股價有助漲效應,所以均線粘合向上發散形屬於典型的技術分析看漲訊號。

在此要提醒大家一點,均線其實是有助漲助跌作用的,如果趨勢一旦形成那麼接下來就會按著這個趨勢去執行,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順著趨勢去做。

注意事項:

(1)均線粘合向上發散總是好事,但較長期的均線也參與到粘閤中來,更是好事。

(2)在股價處於相對低位時粘合的爆發力比處於相對中位的爆發力更強。

(3)在股市中真正的均線粘合向上發散是不多見的,但類似的均線粘合向上發散也是個很好的東西,要抓緊機會的。

(4)均線粘合向上發散的定義是:自上向下依次是5、10、20、30、60日線或是更多的均線,即短期均線在上,時間長的均線在下,這是最好的。

(5)有時有非標準的均線粘合向上發散,比如以60日線為依託,上方5日線可能在10日線之下,但都是向上發散的。向上發散初期如果伴有不被彌補的向上跳空缺口更好。

二、均線形態之“鐵三角”

將日均線系統設定為5、10、30日均線這三條引數。在5MA、10MA、30MA線組合中,5MA由下向上先後金叉10MA、30MA,10MA再金叉30天MA,三條均線圍成一個三角形狀,即為鐵三角形態。

如上圖,鐵三角形態出現,三條均線開始呈多頭排列,是做多的訊號。

鐵三角有三角形與強化三角形之分,區別在於:出現的時間先後不同。股價經一輪下跌後出現的第一個三角形就是鐵三角形態。鐵三角形態出現後股價經過一輪上升再回檔整理,此時出現的三角形態便是強化三角形,也是雙三角形態。

強化鐵三角的位置稍高於鐵三角形,也有少數會稍低於鐵三角形。強化三角形是對鐵三角形做多訊號的確認,發出的買入訊號比鐵三角更為可靠。

鐵三角總結:

在股票價格執行過程中,出現鐵三角的機會很多,而出現強化三角的機會則較少,就是出現了強化三角也並非都能形成階段性行情,失敗的例子也很多。為了更好的把握和運用“鐵三、強化三角形”,提高操作勝率,在觀察和選擇“鐵三角、強化三角形”的過程中應做到“三個防範”、“五個重視”。

“三個防範”:

(1) 防範策略。防範30MA仍在下跌之中執行時出現的“鐵、強化三角形”;這時“強化三角”的位置往往低於“鐵三角”的位置。“鐵三角高、強化低”說明股價執行的趨勢仍然在調整之中,多為一波低於一波的下跌趨勢,為減少損失建議短線參與。

(2) 防範回撤。防範出現大幅上漲並處在高位的股票。特別是歷史上出現過翻倍行情的個股更要謹慎對待。

(3)防範貪婪。“鐵三角、強化三角形”是利用5MA、10MA和30MA的短期均線組合,因此應堅持中線戰略、短線戰術,培養良好的賺錢習慣,積小成多。

七種致命的投資理念

今天的閃蒸指數高開,下探至昨天收盤線附近再拉起來,後面再次下探,這次跌破了昨天的收盤線,然後再次拉高越過昨天收盤線,上午在拉高中停盤,下午延續了上午的走勢,在收盤線上方震盪,收十字星。其他幾個指數的走勢與上證指數接近,自己在這裡就不一一分析了。從分時圖上看,似乎一天當中上下起伏驚心動魄,但是放大了週期看其實走的很正常,底部空間,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吧。

今天自己學習的是《巴菲特與索羅斯的投資習慣》當中的另外一項重點內容:七種致命的投資理念,作者認為對如何獲得投資的成功,大多數投資者都持有錯誤的信念。像巴菲特和索羅斯這樣的投資大師是不會有這些信念的。最普遍的錯誤認識就是七種致命的投資理念。這些投資理念是:

致命的投資理念一:要想賺大錢,必須先預測市場的下一步方向。

而實際上,在預測市場上,成功的投資者並不比普通的投資者強。也就是說成功的投資者並不是依靠對市場的預測是正確的才取得的投資成功。

巴菲特認為:“預測或許能讓你熟悉預測者,但絲毫不會告訴你未來會怎樣。”

索羅斯承認:“我在金融上的成功與我預測市場的能力完全不相稱。”

既然投資大師們都不能預測市場,我們就更不要去盲目地預測了。

致命的投資理念二:“權威”理念----即使我不會預測市場,總有其他人會,而我要做的只是找到這個人。

如果真的有人能夠預測市場的話,他會在公開的場合免費地大聲嚷嚷嗎?他是否應該閉緊嘴巴,開一個賬戶悶聲發大財更為合理一些呢?

1987年10月成功預測“股市崩盤就在眼前”的伊萊·恩葛莎莉(Elaine Garzarelli)事後被證明是兩頭堵,她的基金損失慘重,最終被迫中止運營。有人計算出她在1987年至1996年期間所做的14次預測當中(根據《華爾街日報》、《商業週刊》和《紐約時報》的記錄統計),僅只有5次是正確的,預測成功率是36%,即使用拋硬幣的方法預測市場,也不會得到這樣糟糕的結果。

還有許多在80年代曾經紅極一時的預測大師,例如喬·格蘭威爾(Joe

Granville),羅伯特·普萊切特(Robert Prechter)也都地曇花一現。約翰特雷恩(John Train)在《點石成金》中說:“一個知道如何將鉛變成黃金的人是不會為了每年100美元的報酬而把這個祕密告訴你的。”我們就更別指望能夠從電視上得到免費的訊息了。

致命的投資理念三:“內部訊息”是賺大錢的途徑。

巴菲特最喜歡的“訊息”是公開的年報,他說:“就算有做夠的內部訊息和100萬美元,你也可能在一年內破產。”

而索羅斯也是對公開的資訊進行分析之後得出自己的假設,然後在市場當中驗證。

致命的投資理念四:分散化。

巴菲特的驚人成就是靠集中投資取得的,但是有多集中呢?他會選擇幾家他看得懂的、業務簡單的、有著深深的護城河並且由優秀管理層管理的公司,但是作為普通的投資者,你是否能夠肯定你選擇的股票一定是未來偉大的企業嗎?集中投資所帶來的巨大的市場波動你是否承受的住?未來是無法預測的,萬一遇到“黑天鵝”是否損失巨大?

所以,學習巴菲特必須結合自己的具體特點,多選幾家公司,好行業不止一個,好公司也不止一家,為什麼要冒著風險重倉一隻股票呢?每隻股票都有自己的漲跌週期,操作的正確,其實適當的分散持股賺的也並不少。運用老師的全市場熱點覆蓋,儘量多選擇一些行行業之中的好公司,收穫也許會更多。

致命的投資理念五:要賺大錢,就要冒大險。

投資者就像企業家一樣,是不喜歡風險的,他們會極可能地迴避風險,讓潛在的損失最小化。他們知道賠錢比賺錢容易得多,規避風險才是積累財富的基礎,絕對不會冒著大風險去賺大錢。

致命的投資理念六:“系統”理念:某些地方的某些人已經開發出了一種能確保投資利潤的系統----技術分析、原理分析、電腦化交易、量化交易,甚至是周易理論、占星術的神祕產物。

使用這種“權威”的系統,不會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收益,倒是推銷這些“權威”系統的人會賺大錢。

當有人就一本描寫沃倫·巴菲特的書向巴菲特提了一個問題時,他回答道:“人們在尋找一個公式。”就像他所說,人們希望找到正確的公式,把它輸入電腦,然後舒舒服服地坐在那裡看著錢往外冒。

致命的投資理念七:我知道未來將會怎樣----而市場“必然”會證明我是對的。

這是第一種投資理念---“必須預測市場”更加強大的變種,它強調我是正確的,市場必然會照著我的預測走,它的殺傷力也大得多。

那些相信只有預見到未來才能賺錢的投資者在尋找“正確”的預測方法。那些執迷於第七種致命的投資理念的投資者認為,他們已經知道未來會怎樣。所以,當狂熱平息時,他們已經錯過了市場,失去了大部分的資本。

帶著教條思想進入市場是所有七種致命投資理念中最有害的一種。進入市場需要帶著謙卑和學習的態度,帶著來市場當中修煉自己的目的,輸贏別當真,就像是打遊戲一樣去做,放鬆自己的心情,關鍵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成功是必然的,而賺錢只是成功的一個記分牌。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富智康:Q3扭虧為盈,“血汗工廠”業績還能持續改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