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1

今日網際網路兩大巨頭的訊息與表現令人關注。一個是阿里巴巴居然一拆8要重返港股。目前阿里巴巴在美國的市值已經高達4750億美元了,折算成人民幣高達3.3萬億元。而騰訊受剛公告的前三季度業績低於預期的不利影響,股價連續兩天大跌,目前市值只有3萬億元港幣,折算成人民幣,只有2.7萬億。如果考慮到阿里巴巴港股上市後的市值,騰訊從市值上來說,落後阿里巴巴實在太多了!

就目前這兩件事情而言,網際網路世界裡阿里巴巴或將獨步一時?畢竟,從傳言其在香港上市將提供4%到8%的折扣,到目前居然是直接按發行當天的美元價格折算成港幣計算,一毛錢的折扣都沒有,阿里的驕傲由此可見一斑!

當年,阿里是按13元退市的,後來,又因為香港股市不接受同股不同權的安排,阿里這才遠赴美國。現在,幾年過去了。香港市場不但修改了規則,可以接受阿里的條件,在股價上也是直接跳漲了10倍多,還一分錢的折扣不給,這可真是衣錦還鄉的待遇啊。用馬爸爸的話說:當年你愛搭不理,現在讓你高攀不起!

雖然馬爸爸很了不起,從一個普通的師範生,到現在成為中國市值第一大公司的創始人,其能力才情智慧顯然是當仁不讓的。不過,對於中小投資者來說,尤其是對只能在A股、港股做些投資的中國股民來說,阿里可真是並不友好。

當初阿里在香港13元上市的時候,很多以此價格買進的中小投資者,一直拿到它退市也沒賺到錢:因為阿里就是用13元的價格,硬生生地將全部流通股東的股票強制回購到自己手中,然後再安排給了機構投資者。而今日,就算髮行價高達170元左右,依然沒有中小投資者多大的事:相關發行安排顯示,如果散戶認購倍數達到20倍以上,提供給散戶認購的股份也不超過10%。

換句話說,不論散戶多麼想成為阿里的股東,這次發行股票的90%還是留給機構投資者的。所以,所謂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再次被阿里打破:投資阿里的生意可真難做,不是機構,發行價的待遇就別想了。

如果阿里巴巴的股價上市後真能如阿里所願,發行價就是一箇中短期的最低價,那麼阿里的實力無疑會大大得到增強。

2

而反觀騰訊呢,雖然今年前三季度的財報還是有不少亮點的,但是居然就因為一句低於預期便連續大跌。

所以,騰訊還是要拿出切實的措施來維護股價。畢竟900多億元的營收,同比高達21%的增長,還是很有競爭實力的,有了錢除了要考慮給員工增加收入以外,股東的回報也要適當考慮。畢竟這一年下來,騰訊的股價基本沒漲,股東如果不做高拋低吸的話,持有一年,幾乎沒有任何收益,如果是在今年4、5月份進入的話,還面臨著較大的虧損。

此外,另一個情況騰訊也不得不防,近期恆生指數已經連續下跌了 5天,跌掉了約1500點。這樣的下跌,除了權重股騰訊的下跌影響、一些非經濟因素的影響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即阿里即將上市這一因素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受資金緊張的影響,目前香港市場上一些中小型券商已經不向客戶提供融資服務了,因此,阿里如此大規模地發行新股,將會對市場上的資金產生較大的吸引力,估計不少投資者都將不得不通過拋售老股,騰出資金來認購或是炒作阿里巴巴。如果真是這樣,騰訊與阿里的市值差距還將進一步擴大。

所以,如果這個判斷成立,騰訊應當準備充足的現金,乘此股價回落之際大量吃進,一個是可以降低自己的回購成本,另一方面也是捍衛公司的市值,維持股東的利益。

3

今日值得關注的訊息是,監管部門開始高度重視大小非減持的問題了,這應當是一個好事。首先是兩大交易所澄清:大股東通過換購ETF基金減持的股票,也是受減持規則約束的,並沒有出現超標的情況(這點從規章本身的文字來看,實在看不出來)。

另一方面,中國證監會的方重發表意見,說減持應當給機構,機構再鎖定一年。這個方案的動機是好的,將減持這一大利空又往後推遲了一年。但是這一方案明顯不如本人提出的方案更科學(詳情可見昨日的文章:如此減持才能共贏)。

這一方案最大的問題是,減持給機構,但是諸如保險資金,公、私募基金這些機構,拿的都是別人的錢去給大股東接盤,一個是行政命令的色彩 太重,居然指定交易方,很容易被操作成利益輸送的通道。其二,這些機構拿著別人的錢去接盤,在交易時能否充分競價或是充分壓價是存疑的。第三,如果只有證監會能夠監管的金融機構可以接盤,將導致大量的實體經濟的控制權,落入到並不懂得經營的金融機構手中。因為繼續鎖定一年的要求,非金融機構實行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只有金融機構流動性相對 較好,有可能接受這一條件。

最大的問題是,還是沒有很好地解決減持與業績經營掛鉤的問題。因為接盤者很可能是基於炒作 重組而接盤,最後接盤者減持的時候 ,上市公司很有可能也是毫無價值的一地雞毛了。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A股沸騰了!今日8大訊息影響下週股市(附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