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上週在《該賣掉賺錢的股票還是虧損的股票?》一文中提到自己清空了股票賬戶,並以虧損離場。有讀者不理解,為什麼在虧損28%的情況下我居然還要清空賬戶。

其實上週我還在《扎心了,我的股票開盤跌停》講到了關於“資產配置”的知識。在我的配置當中,只持有了特別少的個股,實際虧損對我的資產整體收益影響並不大。更重要的是通過個股交易體驗,我有了反思——自己確實不合適或者說不太喜歡“炒股”,至少目前是的。最初持有的幾隻個股並非深入研究後買入的,接下來也沒有計劃投入時間去琢磨這個事。

我們最終要賺的是哪些錢?

這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思考題。

就拿我目前的狀態來說,依然是追求“穩穩的幸福”,賺適合自己賺的錢,在自己的能力圈內賺錢——比如炒股不適合我,定投基金適合我,工作賺錢也適合我,希望通過持續學習去擴大能力圈在未來“賺新錢”也適合我。

當然,賺錢只是我們付出足夠努力之後會得到的其中一個結果,卻並非我們之所以要持續努力的原因——真正能為我們帶來深刻體驗和成長的,依然是努力的過程。

有些人會把賺錢當作自己所有行為與努力的唯一目標——並不能說這種想法是錯的,只是小丫覺得這樣一來心理壓力要大很多。因為賺錢無法一直輕鬆快樂,而“最好的賺錢方法,都寫在了刑法裡面”,我們始終要回到的是“如何生活得幸福”本身。

上星期噹噹的李國慶和俞渝互撕,讓吃瓜群眾們大跌眼鏡。作為一個小老百姓,其實我真的不太理解這些身家數億的大佬們的“愛恨情仇”——彼此唾棄對方那麼長時間,居然能忍住不離婚,還把那麼多隱祕又難堪的事抖到了全國人民面前。

最終撕來扯去,還是回到了終極的“利益”問題——李國慶要求平分當當一半股權。我一直以為,對身家幾十億的人來說,更多的財富帶來的“邊際效益”也是遞減的,顯然是我無知了。

但我依然很好奇——辛辛苦苦幾十年,終於換來了財富自由,為什麼反而過得不那麼幸福甚至難堪呢?

獸爺撰文調侃道:

人啊,要這麼多錢幹嘛。存幾億元,過點平凡簡單的小日子不好嗎?

港真,俺也是這麼想的。

思考完人生,最後再回到投資本身,說說我們投資股票、股票基金要賺的是哪些錢。

股票市場的長期回報來自於企業的盈利和分紅——我們投資股票和股票基金,本質上要賺的就是這些錢。

但我們不難發現甚至親自體會到——大量人想要賺的都是一份“差價”。

比如花10元成本買入了一份證券,就會希望有人願意出20元來跟我們買,花20元接手的那個人,會希望有人願意出30元來買......以此類推下去,就像“擊鼓傳花”。

做“短期策略”的投機者,就會不斷的去預測市場心理,情緒起伏不斷。

而那些做“長期策略”的投資者,預測的是企業未來的收益——包括企業的股息率、盈利增長率、以及受投機影響所產生的“市盈率變化”。同時他們明白未來收益是不可控的,自己所能控制的投資要素是:風險、成本和時間。

如果我們沒有能力選出優秀的企業並長期持有它的股票,那換一種更簡單的方式——長期堅持做好基金定投。這種投資方式就能幫助我們很好的調控風險、成本和時間這三個投資要素。

至於反覆買進賣出,希望通過預測市場心理來“賺差價”——仔細想想,這真的在你的能力圈之中嗎?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智慧醫療色選機龍頭,機構集體看好,目標40元,散戶:上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