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房產>

7月底,阿里巴巴以18.6億港元,增持在香港上市的地產交易服務商易居企業控股,並宣佈和易居達成“戰略合作”,正式進軍房地產領域。

時隔一個半月,阿里和易居再次帶來了“大新聞”。9月16日,雙方在杭州召開發表會稱,將聯合建立不動產交易協作機制,“天貓好房”平臺橫空出世。

據36氪,天貓好房更是在釋出會當天宣稱,至少在未來的三年內不賺錢,要把所有收入100%補貼購房者。這樣的豪言更加點燃了市場情緒。

天貓好房的“不動產交易協作機制”的實質,被認為和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市值高達4000億元人民幣的貝殼商業模式相似,所以被看做潛在的貝殼找房的有力競爭者,更吸引了投資者的注意。

那麼“天貓好房”究竟是什麼?誰將從這場競爭中受益?阿里和易居的聯手優勢在哪?驚雷君為你詳細解讀。

一 “天貓好房”究竟是什麼?

其實網上“賣房”,阿里並不是沒有經驗。早在2007年阿里拍賣就已經上線,其中就有房產標的物。這次和易居聯手上線天貓好房,交易機制將涵蓋新房、二手房、法拍房,算是真正踏入了房地產市場。

阿里和易居在合作裡分別扮演什麼角色呢?據易居企業控股董事局主席周忻在當天釋出會上介紹,阿里將提供線上簽約、資料分析等底層技術,而易居企業控股扮演運營者角色,負責獲客、營銷、轉化等工作。

驚雷君說直白點,阿里搭臺子引流量,易居唱戲賣房子。

平臺搭起來了,那“貨”上架得全不全呢?從天貓好房釋出會來看,國內的龍頭開發商還都捧場了。

開發商捧場的原因,是他們需要更多的銷售渠道,而這正是天貓好房的重要價值所在。尤其是疫情之後,“恆大全國7折”“直播賣房”等房企打折售房的訊息就一直不斷,反映了房企迫切需要資金回籠的銷售現狀。疊加監管對房企負債率有了更嚴的規定,讓公司對銷售渠道有了更強烈的渴望。

就像周忻所說,天貓好房是一個平臺,像是“高速公路的閘口”,讓房產交易涉及到的各方參與進來,共同在統一約定和機制下運轉。平臺向開發商和房產中介公司收取服務費。

其實縱觀過去十年不難發現,房地產業網際網路化的程度並不高,畢竟房子那麼貴,消費者需要考慮的因素也很多,要進行線下實地考量後才能做出消費決策,這其中房產經紀人的角色至關重要。

天貓好房的補貼政策,也是圍繞著房產經紀人和消費者兩方展開。

二 從經紀人到消費者惠及市場

引爆市場的“至少在未來的三年內不賺錢,要把所有收入100%補貼購房者”,究竟如何實現?

目前在中國,購房是一個需要多方參與的過程,其中包括房企、消費者、中介和平臺。驚雷君發現,天貓好房的補貼是沿著中介或開發商,傳導至消費者的一個機制。

打個比方,如果一套房產的成交價是100萬元,那開發商或者中介一般會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大概是3萬左右。作為平臺,一般會在這3萬里抽取20%作為服務費,也就是說差不多6000元。

但易居企業控股CEO丁祖昱在稱,“天貓好房”平臺僅收取3%的服務費,以讓利房產中介商和渠道商。這樣算下來,3萬的佣金裡,天貓好房只收取900元,剩餘的都是房產中介的。

從6000元到900元,每百萬裡,中介(或開發商)和消費者就可以省5100元,可以說是很大的實惠了。

當然啦,開發商或者房產中介為了增強自己的競爭力,也可以以降低佣金比例吸引消費者,這樣天貓好房的讓利就會沿著開發商或者中介,來到消費者身上,形成沿著產業鏈的惠及傳播。

除了低佣金,從行業角度來看,天貓好房的入局或許可以打破貝殼目前一家獨大的現狀,刺激行業競爭自然也將帶給消費者更多實惠。

三 阿里+易居的優勢和挑戰

有阿里加持,技術和流量將成為天貓好房的優勢。

與此同時,阿里巴巴或許也將把VR(虛擬現實)、AR(增強視覺)等先進技術帶到天貓好房裡來,方便消費者“身臨其境”線上看房,省去部分實地看房的奔波。這些都是留給我們的想象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天貓好房的願景還包括將“支付”環節也囊括在內,螞蟻集團未來將在地產交易裡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也令人期待。

易居的優勢同樣不容忽視。易居被譽為中國房地產“最好的服務生”,擁有全直營管轄的業務版圖,深耕行業20年,業務和關係網也可以說是行業內翹楚。

當然,網上也不乏有人說,就連網購吃的穿的,都有可能遭遇退換貨,更何況動輒上百萬的房子呢?

驚雷君認為,其實天貓好房並沒有“取代”房產中介或者經銷商,而是幫助他們獲客並“賦能”提高成交效率,線上+線下的模式不會被改變。

還有人問,天貓好房是對標貝殼嗎?兩者會面臨激烈競爭嗎?

驚雷君的觀點是,共同做大蛋糕的可能性,大於二者直接競爭的可能性。而即便是激烈競爭,市場和消費者會用腳投票的。

咱們來看一組資料:目前全國房地產銷售額是十萬億元量級的銷售額(約16萬億元),其中大多是線下銷售。而貝殼2019年的交易總額是2萬億元,其中還包括了租房等業務。也就是說,線上+線下的房屋銷售模式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滲透。

其次,聯合房企進行新房的直接銷售,或許也是天貓好房和同行差異化競爭的利器。正如之前所說,憑藉阿里的影響力和更低的佣金,吸引一手房源的進駐從而實現線上銷售,這樣的商業模式其實市場上還是頭一次出現,就好比萬科、碧桂園開通了“天貓官方旗艦店”。市場給天貓好房的“假想敵”貝殼則聚焦於二手房的買賣中介。

更何況,沒有消費者會喜歡一家獨大的市場,差異化的競爭才能帶來更具活力的市場。

當然了,天貓好房也面臨著許多經營上的挑戰。

首先就是資金。雖然背靠阿里這棵大樹,但是超低的佣金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補貼過後如何迴歸可以持續的商業模式,是投資者最關心的一點。

其次,業務一切尚未起步,購房者能否接受線上+線下的模式仍待考驗。畢竟網際網路早已深深滲透進每一個行業的今天,卻一直沒能改變房地產線下為王的格局,可見使用者習慣的深刻。在疫情催化和阿里主動出擊下,這樣根深蒂固的習慣可否改變,還需要市場給出答案。

第三,我們國家的房屋市場其實是供給側更為強勢的,整個市場一直是“稍稍供不應求”的緊平衡狀態。後疫情時代,雖然房企因為種種原因“主動出擊”,但如果等經濟恢復增長動力、政策面迴歸以往狀態後,房企不愁賣房子了,也有架空第三方平臺的可能性。說白了,我自己不愁賣房子了,何苦要走第三方白白浪費佣金呢?這也是不容忽視的風險。

  • 為什麼有人會想花5萬/月,去租奧邸國際?
  • 馬雲要來“勸”你買房了!你會不會上天貓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