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房產>

2019年11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釋出的2019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及,“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則,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這段表態,算是給此前鼓吹“再次提起夜壺”的炒房黨們結結實實潑了一盆冷水。

毫無疑問,房地產業在中國經濟體系中的地位仍然非常重要。

按照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房地產業增加值來計算,2018年房地產業對GDP的貢獻為6.65%。房地產業增加值中的自有住房虛擬租金目前是按照折舊法來計算,但該部分值實際被低估。而如果按照市場租金法重新測算,2018年房地產業對經濟的貢獻達到12.7%。

另外,2019年1-10月份房地產業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和GDP的比例分別達到21.45%和14.05%。

因此,穩定房地產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這不僅是“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重要前提,也是穩定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正是因為房地產業的重要性超出了它原本應該有的作用和地位,以至於形成了對整個經濟形勢的“綁架”效應,所以在這一輪調控的過程當中,四個不容置疑的關鍵詞,已經說明了接下來一段時間內樓市的基調:“房住不炒”。

用人話來說,現在的樓市,就像端著平衡杆走鋼絲的雜技演員,冒進不得,也退縮不得。

不讓冒進的理由,是巨集觀政策和內外部經濟形勢;不讓後退的原因則更粗暴:地方上的資料不能掉,掉了問題更大。

所以,接下來的樓市會繼續維持這樣一個微妙的平衡。

金融信貸層面,對樓市不放水不降息,對實體經濟繼續“定向滴灌”。總之就是不會再有全域性性的信貸刺激政策。

但在地方決策層面,允許某些頂不住的城市自己放開手腳想辦法。比如之前各地紛紛放開落戶、放鬆限購,比如深圳率先降低二手房交易稅費,其實都是各地為穩住樓市做出的一些應對措施。

請記住,在沒有全面放水的大前提下,這些措施不可能成為樓市再次起飛的發令槍,頂多就是讓築底盤整的過程,變得沒那麼突兀、那麼難以接受。

對於個人購房者來說,絕大多數城市最好的出手時機,還沒有真正到來!

  • 為什麼有人會想花5萬/月,去租奧邸國際?
  • 央行重磅發聲 房地產不能作為刺激經濟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