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房產>

看過我文章的人都知道,我於今年年初入手了一套本地市中心的“老破小”,至今都快持有一年了。單價雖高,但面積小,總價相較來說並不算高。買完“老破小”後,原本以為萬事大吉、只等明年秋季入學了,結果卻並不順遂。入手“老破小”的風險慢慢地顯現出來了。

購買“老破小”,都會遇上哪些風險事件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一是房價穩中反跌。相比郊區的“遠大新”,市區“老破小”想要漲價,獲得投資收益,那是無比艱難的一件事。比如,我所在的城市,這幾年郊區的房子普遍漲了一倍或兩倍, 甚至更多,但市區的老房子房價漲幅卻並不明顯。

我購買的小區,今年陸續成交了好幾套,但房價維持在平穩狀態,甚至跌了一些。房價漲跌當然是由市場決定了,因為我的房子買來主要用於孩子讀書,所以房價漲跌對我來說都還好。我這裡談的是風險,如果有單純投資老房子的話,還是建議慎重。

二是房齡太老,問題很多。買房子的時候,其實你也不知道房子到底有多少問題。心裡隱約覺得肯定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問題的,比如牆體太薄、隔音太差等。寄希望於拆遷,這種機率太低。幸運的是,我購買的房齡約30年的老房子已經開始了舊房改造。本來我對舊房改造寄予厚望,但真正開始舊改後才發現只是一些表面的翻新。“顏值”稍微高了一點,但本質卻並沒有變化。

由於是老房子,面積小,總價低,地段好,所以也被一些年輕人所青睞。小區的二手房成交量其實相當不錯。這帶來的一個問題是啥呢?就是買家購入後,又會開啟一波裝修,裝修時的噪聲,多少會有點影響。我裝修的時候,嚴格按照社群的要求來裝修,也是特別害怕鄰居們投訴。對此,相互理解才是王道。

三是鄰居的素質問題。因為經常去老房子開窗通風,慢慢地也認識了一些樓裡的鄰居。老房子老人多,都是一些本地的老居民。本來和這些老鄰居只是點頭之交,沒有太多的接觸,但因為一場漏水事件,我已經對入手的“老破小”感到糟心不已。

發現衛生間頂部漏水的時候,我馬上聯絡了樓上那戶鄰居,態度還算好的。這戶人家裝修是找的零散工人來做的,防水做得一般。在我反映情況後,他們也立即打膠做防水,無奈問題還是存在。後來把地磚撬開後,才發現地磚下面全是水。按理找到問題癥結就可以解決此事了,結果這戶人家又發現和他共用牆體的鄰居家裡可能滲水到他家。這戶鄰居是個十分倔強的孤寡老人,導致問題變得十分棘手。

這也是我未曾預料到的,社群介入後,漏水的問題倒是解決了,但索賠是絕對不可能的,連社群的工作人員也這麼說。這也意味著,我只能自認倒黴,必須自掏腰包去重新刷牆。孤寡老人年紀八旬,身體也不太好,我也不敢去找人家賠償。

以上這些是我目前親身經歷的一些老房子的問題,我相信後續還會有一些意料不到的問題出現。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想想購房的初心,心態多少就平穩了。從居住的舒適度來說,老房子是絕對比不上新房子的。

18
最新評論
  • 為什麼有人會想花5萬/月,去租奧邸國際?
  • 今年房租漲了還是降了?資料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