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家居>

陷入沼澤後不能掙扎,否則會越陷越深?這是在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的一幕,但其實真相是如果你不掙扎試著逃生,你有可能真的會死在沼澤裡,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聊一下傳聞中可以“吞人”的沼澤究竟會不會“吞人”?

什麼是沼澤?

沼澤其實是溼地的一種,不過,相比較其他的溼地,它有自己獨特的特徵。首先,沼澤並非無法預知的,因為沼澤的上方地表必須有薄層的積水或者經過過溼,其中積水我們一眼就能看出來,而過溼其實也很好發現,就是離水體較近,而且地表呈糊狀,如果在野外看到這種地表,儘量繞而行,這就是沼澤的第一個特徵。

明顯的沼澤地

其次,沼澤的本質其實是水體向陸地過渡的中間階段,這裡往往是水體的一部分,但是由於水位長期下降,所以這裡慢慢地變得乾涸,但是與此同時,這裡地下的水含量又較高,還經常的被水淹沒,所以,依然處於半水體狀態。

沼澤是有許多植物在上面生長的,但是植物有一年生也有多年生的,當植物死亡之後,它們會進入潛水層,進而進入泥中,由於缺氧,植物的分解是非常緩慢的,所以,沼澤地裡必然有大量的植物遺骸不斷的累積,從而形成泥炭,所以,沼澤地從表面上看土壤的顏色要比其他地方明顯的黑很多。

最後就是植物了,沼澤上生長的植物與普通的陸地截然不同,它們屬於沼澤植物或者溼生植物,其中比較常見的就是荷花、蓮花、蘆葦、苔蘚植物(比如泥炭蘚)等等,當我們看到這些植被,尤其是苔蘚植物在一個區域內比較茂盛時,再結合上面兩個特徵,這裡大概率就是沼澤地了。

因此,沼澤其實是由不斷退化的湖泊或者河流形成的,根據發育階段階段不同又分為:高位沼澤、中位沼澤以及低位沼澤,其中高位沼澤是沼澤的最後階段,此時的沼澤由於泥炭層的隆起切斷了與地下水的互通,植被比較的稀疏,所以,僅僅靠降雨來維持沼澤的形態。

中位沼澤是沼澤的第二階段,它既與地下水互通,降雨又較多,上面的植物比較茂盛,有的以苔蘚為主,有的以草木植物為主,也有的以木本植物為主。

最後是低位沼澤,低位沼澤是沼澤的初級形態,它不斷與地下水互通,接受較為頻繁的降水,還離水體非常近,經常被水侵,這種沼澤依然植被茂盛,不過植物主要以蒲草、紙莎草等莎草科植物為主。

沼澤真的能吞人嗎?

無論是哪一種沼澤形體,人一旦進入後是會把腳甚至是腿部陷進去的,但是,這三種沼澤形態中,其實只有高位沼澤具備吞人的能力,其他兩種均不具備,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在低位沼澤或者中位沼澤期,沼澤中主要還是以水為主的,人掉入其中,只要是會游泳,出來是比較簡單的,這就好比我們去到了河邊差不多。

但是,高位沼澤就不同了,高位沼澤的泥炭灰含量低於4%,而泥炭灰是可以保持大量水分的,較低的泥炭灰分導致了高位沼澤中含水量相對較低,整體呈糊狀,所以,此時我們踩中會直接陷進去。那麼,是不是人掉入其中,越掙扎就下陷越深呢?理論上確實是如此。

首先,人進入高位沼澤後,由於著力點太小(腳底),重力向下,所以人會陷入其中,但是起初,人是不會發生太大變化的,因為沼澤是泥漿的狀態的,而泥漿的密度是明顯大於人體的密度的,密度小的物體進入密度大的溶液中是會上浮的,但是,人並不會上浮,這是因為泥漿與我們身體之間有摩擦力,所以起初人是不會下沉和上浮的。

當人體掙扎時,人的腿在亂動,此時破壞了泥漿與身體之間的平衡,簡單的說就是一動腿,泥漿會暫時的離開腿,失去摩擦力,重心依舊向下,人自然會下沉一點。

根據這個原理,人在沼澤裡不斷地亂動的話,是會一直下沉的,直到人在沼澤裡失去了動的力氣,不過此時的人通常不會被吞沒,而是隻有頭露在外面,但是這樣人依然會死亡,因為人是靠著胸腔的收縮呼吸的,當被埋在泥漿中,胸腔的收縮能力會逐漸的減弱,直到無法收縮,所以在影視作品中,看到的把人埋在土下,只露出頭,一段時間後確實能憋死人。

為什麼說陷入沼澤不掙扎不行?

人如果陷入了高位沼澤,不掙扎連生還的希望都沒有,原因很簡單,你不動是不下陷了,但你也出不來,在沒有補給的情況下,人遲早得餓死和渴死。

除了餓死和渴死外,沼澤裡還有其他的危險,那就是“瘴氣”,所謂的沼澤瘴氣其實就是因為沼澤幾乎是死水一潭,而且沼澤地的降雨通常比較多,溫度也比較高,這種環境是細菌和黴菌繁殖的溫床,這使得沼澤的上方其實是聚集了很多細菌和黴菌的,人長時間在這種環境中,就容易被細菌和黴菌入侵。

因此,人進入沼澤後,一定是要掙扎逃生的,只是不能瞎撲稜,因為亂動不但會消耗體力,還會讓自己陷得更深,此時最好的做法就是冷靜,如果只是陷進去了一條腿,很簡單,方向趴下(另一條沒有陷進去的腿所在的陸地是安全的),然後慢慢的爬出沼澤就可以了。

如果是兩條腿陷進去了,方法也差不多,那就是穩住,先趴下,增加身體與沼澤的接觸面積,然後先用力將一條腿拔出來,這樣再慢慢的拔出另一條腿,最後爬出去,切記要全身與沼澤接觸。

總結

沼澤吞人是有科學依據的,這是因為人在泥漿狀的沼澤裡一旦掙扎,就會減少摩擦力,此時重心依然向下,人自然是下沉的。但是僅限於高位沼澤,因為低位沼澤和中位沼澤還完全沒有“吞人”的能力,最多就是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出來而已。

6
最新評論
  • 秋天養茉莉,進入“衰弱期”,多曬少澆水,“保命”是第一!
  • 為啥這4種床突然沒人買了?過來人:缺點太多,白送都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