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公元208年9月,孔融因“誹謗朝廷”等罪將被處死。行刑前,他哀求曹操:“一切罪過由我承擔,請放過我一雙七八歲的兒女吧!”曹操嘲諷道:“晚了,斬草除根,全家誅滅!”

孔融讓梨的故事被寫進小學課本,於是很多人都能說兩句:“融四歲,能讓梨……”可是孔融悽慘的人生結局,知曉的人反而不多。

孔融是孔子的20世孫,三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在漢建安(年號)20多年間,他被譽為“建安七子"之首,其文學造詣大體上代表了當時文學成就的巔峰。

“孔融讓梨”的故事,最早出現在《世說新語》中。說的是,孔融在年僅4歲時,他與哥哥一起吃梨的故事。

父親讓他先選,結果他把最大的梨讓給了哥哥,自己拿了個最小的梨吃了。

普通小孩子遇到愛吃的,總會挑選大的、好的。孔融的行為讓家人奇怪,父親便問他為何?孔融答道:“我年紀小,自然應該拿小的。”

“尊老愛幼”是中華傳統美德,因為這段故事教育意義深刻,所以就進入了中國古代童子啟蒙課程《三字經》中,傳承上千年。

孔融年紀雖小,但是品高潔,讓世人讚不絕口。可是誰也想不到,正是這種品行,不僅害死了大哥,還讓一家人賠上了性命。

10歲時,孔融隨父親孔宙到洛陽訪客。當時,司隸校尉李膺名震天下。

《後漢書》記載:“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如果不是天下名士,一般人根本進不了李家的門。孔融也想“登龍門”博取名望,於是他就獨自登門拜訪。

當時,孔融年紀幼小,在洛陽根本沒什麼名氣。一般情況下,根本見不著李膺。於是,他靈機一動,對看門人說: “李君是我的親戚。”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在古代官員權貴,誰家沒有個窮親戚?見自己混得好了,前來投奔攀關係的比比皆是。

名士好名,對投靠自己的親戚朋友不敢懈怠,往往會見面寒暄幾句,力所能及地提攜一二。

見到孔融,李膺覺得面生,便問他:“初次見面,不知你和我有什麼關係?”

孔融從容地答道:“家祖孔子與老子(李耳)有師徒關係(孔子曾經請教過老子有關周禮的問題),我和你算世交啊!”

當時,李家有許多賓客在場,太中大夫陳韙不以為然地說:“這小子小時候聰明,長大了,就不知道怎樣了。”

孔融嘲諷道:“那麼大人您,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吧。”

陳韙被噎得無話可說,李膺大笑道:“這孩子將來必成大器!”

因為孔融得到了名士李膺的讚譽,所以名氣也越來越大。這也給孔融套上了一個無形的枷鎖,使得他不管做何事,都要考慮自己的名聲是否受損。

16歲時,“逆犯”張儉前來投奔哥哥孔褒。當時,孔褒出外訪友並不在家,孔融私自收留了他。

說起張儉,他是個好官,因為檢舉宦官欺壓百姓,被宦官們扣上了“逆反”大罪的帽子。無奈之下,他只能走上逃亡之路。

張儉與孔褒私交甚好,他知道孔家仁義,走投無路之下便來投奔。

不久,東窗事發。孔褒和孔融同時被抓,按照漢律:包庇逆犯,與之同罪!

為了保住孔融的性命,哥哥孔褒承擔了所有罪過,最終死在了獄中。

孔氏兄弟這種不畏犧牲的品德,使得天下聞名。從此,孔融與李膺、範滂等人並列為天下士人的領袖。

隨後,孔融被司空招攬成為“掾屬”(三公佐官),又升任“虎賁中郎將”。當時,大將軍董卓掌控朝政,飛揚跋扈,竟然想廢立皇帝。孔融看不慣其行事,便經常與其爭辯。

董卓又恨又懼,便將孔融貶到北海國為相。因其討伐黃巾軍有功,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居樂業,時人稱其為“孔北海”。

公元196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以漢獻帝的名義徵召孔融為“少府”。

曹操本想借助孔融的名氣,吸引人才來投。沒想到,孔融性情正直,看不上曹操梟雄的嘴臉,常常與之作對。

曹操徵劉表,孔融反對;打敗袁紹,曹兵屠鄴城,掠婦女,孔融以“紂王”暗喻;曹操殺名士,孔融大罵不止;曹操禁酒,孔融直接上表硬剛……

孔融的言行,終於達到了曹操容忍的底線。於是,他指使御史大夫郗慮以“蔑視國法、誹謗朝廷”等罪行彈劾孔融。孔融的罪名成立,牽連全家死罪。

孔融自知必死,可是為了一雙兒女,他不得不低三下四地懇求曹操放過自己孩子的性命。

這才出現文中開頭的一幕,曹操對孔融是真的恨到骨子裡,自然要斬草除根才罷休。

孔融定罪的消息傳來,他的兒女正寄居在朋友家中安心下棋。眾人奇怪,便問他們為何如此鎮定。

他們平靜地回答:“你見過鳥巢傾覆了,蛋還不破的事情嗎?”這句話被《世說新語》一書記錄了下來,成語“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就源於此故事。

面臨死亡之大恐怖,兩個稚童竟能說出這句話,其性情令人欽佩,如果不死必成大才。可惜因父親的牽連,讓他們沒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了。

現代社會,人與人相互依存,從小家,到國家。有時做事不顧後果,往小了說,會牽連家人;往大了說,甚至會影響到國家的聲譽。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劉邦要殺樊噲而呂后卻放了他,樊噲有何過人之處?他的身份不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