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金庸枸建的武俠世界裡,終南山是個特別的存在。它是全真教的發源地,神鵰俠侶絕跡江湖的地方,不少人正是讀了金庸小說後,對那與世隔絕的隔絕地心生嚮往,想要去小龍女住了18年的活死人墓一探究竟。

歷史上在終南山隱居的名士更是多得去了,有的急流勇退、以隱求保;有的以退為進,以隱求官,有的半官半隱,留下許多佳作,還有的純粹求仙訪道……

早在遠古時期,終南山一帶還是一片汪洋,後來經過一系列造山運動,形成了這一片雄偉突兀,連綿廣袤的高山。

它的名字由來歷史悠久,在西周時候就得名“南山”,因為這座山正好位於西周都城鎬京南部。

按照我們現代人的認識,其實廣義的鐘南山就是指的秦嶺,狹義的終南山指的是陝西省境內西起武功,東至藍田的秦嶺中段。因為在唐朝被詩人頻繁的吟誦,然後終南山就大放光彩了。

它為什麼成為道教名山,多虧了倆人

我們先講一個傳說。早在西周時期,有個大夫叫尹喜,他喜歡觀察天文星象,就在這裡建了觀臺,結草為樓,觀星望氣,所以名字就叫樓觀。

一天,他登樓觀望,看見有紫氣東來,他知道必然有貴人來訪。沒多久,果然看到一個仙風道骨的老人騎著青牛徐徐而來,這自然就是老子了。

尹喜喜出望外,趕緊地迎老子到自己的宅中,向他請教,老子見他心善,便正式收他為弟子,每日給他講經,又將自己親筆寫的《道德經》傳授於他,尹喜跟著老子西去後,樓觀臺得到重修,成為了“天下道教的祖庭”。

這自然只是個傳說,樓觀臺真正有道士隱居修道的還是從西晉開始算起。

神仙道教的一個道士梁堪來此修行,西晉滅亡後,不少的士人躲避戰亂都在此修道。梁堪弟子王嘉就是十六國時期著名的隱士,史書上說他不吃五穀,不與世人交友,在終南山隱居,他有好幾百個弟子,名聲在外。這引起了前秦國主苻堅的注意,多次向他諮詢國家治理的大事。

終南山“道教名山”的稱號便由此而來。

有了統治者的重視,終南山樓觀臺從一個小道團慢慢發展壯大,到了唐代迎來了它的興盛期。

這裡面就要特別地感謝李淵。

李淵有了反隋的決心後,他就開始了造勢運動。一方面,為了爭取上層貴族的支持他尊奉道教祖師爺老子為李家祖先,藉此製造“君權神授”的輿論;另一方面,一些道教的上層人物,為了爭取新統治者對道教的支持,也在各處製造“老君顯靈”的宗教神話,以迎合李唐王朝王室的政治需要。

早在隋煬帝大業七年(611年),樓觀道士岐輝就預言“”天道將改,當有老君子孫來管理天下,此後道教將會大為興盛”。

617年,李淵父子在太原起兵,進軍關中,岐輝就以樓觀的糧草物資供給唐軍,又派遣關中的道士80多人去蒲津關迎接李淵,同時在樓觀臺為李淵祈福。

事實證明,岐輝這次賭對了。唐朝建立後,李源對樓觀道士的大力配合非常讚賞。授予岐輝為金紫光祿大夫,命令新修樓觀,賜予大量的莊田。後來又親率文武百官幾千人來到樓觀臺,祭祀老君,並親自為樓觀臺賜名“宗聖觀”,並把道教提升為國教的地位,而且道教的經典也與科舉考試直接掛鉤,整個唐朝一代很難有人不會受其影響。

如果你現在去陝西西安樓觀臺風景名勝區,你依然會看到一個威武雄壯的宗聖宮。

終南山在唐朝大放異彩,不僅僅與唐朝的統治者重視相關,而且也與它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關係。

終南山距離唐都城長安很近,出了長安城,往南走55裡即到。終南山與長安相連的地方是廣闊的平原地帶,從長安城出發不必翻山越嶺,也不會遭遇荊棘叢林,只要順著平坦大道走,並可抵達終南山,所以上至帝王將相,下到黎明百姓,造訪終南山始終很多人。

長安城中每年的秋冬,有許多士子來參加科舉求取功名,考完試後這些人往往也不急著回鄉,而是留下來,到哪裡去呢?終南山就是他們的最佳選擇。

當時社會流行一種習俗,詩人喜歡遊居寺院。有的在寺院複習備考,或者是等候開榜消息。當然也有很多官場失意的人員也選擇在鍾南山尋求機會。在終南山,他們能有更多的機會,與京城的達官貴人、文人雅士結緣,所以鍾南山自然而然成了很多名士隱逸的最佳選擇地,當時稱為長安城後花園。

當然這些名士選擇在鍾南山,目的各有不同。有的為後世留下了不朽的詩篇,有的以退為進獲取了功名利祿。

這裡分享三位唐朝名人的故事。首先當然是大名鼎鼎的李白了。

他與鍾南山的淵源很深,因為他本身也是一位虔誠的道教徒。在古代,任你學富五車,仕途還是每個文人首要的選擇。李白不例外,但他仕途不是很順利,直到他結交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親妹妹,與玄宗的關係特別好。她信奉道教,在終南山建造一個別館,別館裡經常匯聚一幫文人,唐玄宗有時候也是座上賓,身邊常常跟隨一大批近臣。當時的詩人高適、王維都分別寫詩讚美、吹捧過玉真公主,李白也在其中。

他誇玉真公主更是別具一格,“幾時入少室,王母必相逢”

玉真非常賞識李白這樣的青年才俊。就將他推薦給玄宗做了翰林待詔,終於圓了他的仕途夢想。

他為終南山寫了一首特別出名的詩:“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有時白雲起,天際自舒捲”。

另一位名人就不太光彩了,但是他卻留下“終南捷徑”的典故。

這個文人叫盧藏用。其實他也是一個飽學之人。琴棋書畫無所不精,號稱多能之士。

在唐朝,他考中進士後,先是隱居在終南山,目的是結交官場中人,他把終南山作為了帝都長安的跳板。等待朝廷徵召。

後來,因為唐高宗經常駕臨東都洛陽,他又在靠近洛陽的少室山,找了一個隱居的地方,天子的車駕往返於長安、洛陽,盧藏用就隨之奔波於終南山和少室山,得了個“隨駕隱士”的稱號。

在武則天的時候,他終於得到了重用,成功當上左拾遺,大概就是現在監察部門的官職,後來又任起居舍人,中書舍人。這個人非常靈活,後來看太平公主權勢大,又依附了太平公主,因為他比較有才華,而且長相也不錯,就做了太平公主的男寵,後來太平公主政變失敗,他也最終落了個流放嶺南的下場,晚節不保。

而另一位也是非常出名的,就是唐朝著名的田園詩人代表王維。

他寄居終南山更多的是獲得精神上的解脫。他一生隱居了4個地方,而第一次,最後一次都在終南山。

早在唐玄宗統治早期,他就在南山有一段生活經歷,而當時他和其他的隱逸名士一樣,把隱居作為一種跳板,而並不是真正的隱居。當時張九齡為宰相,張本身也是詩人,在他的身邊當然圍了很多有才華的人士。

後來張九齡被罷相後,王維的人生髮生了重大的轉變,朝中奸臣李林甫當權,王唯升遷無望,政治上難以施展抱負,開始萌生了退隱之心,他最後的選擇依然是秀麗的終南山。

他為終南山留下太多詩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傳誦千年。

王唯認真對待自己隱居生活,把隱居生活變成了藝術,又把藝術融入了隱居生活。

終南山因為道教而出名,又因為眾多的隱逸名士為它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蘊,終南山活成了唐朝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

據統計,唐代有600多首詩歌是關於終南山的。而且這些詩歌題材內容廣泛,涉及自然山水,道教,佛教,人文建築,道路,交通,科技文化等方面。以後如此的盛況在之後的朝代再也沒有出現過。

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小修羅:戰爭、人口、生意和通脹——工業思維終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