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前言:說起梅堯臣,有人說他是幸運兒,因為他一生參與科考,卻屢考屢落第,從未得中過,但最終卻是官路順暢幾無起伏受難。而他能走上官路依靠的不是自己的家庭之力,而是叔父的蔭恩。從這一點上看,說他是幸運兒也沒有錯。但是,其實他靠的不只是運氣,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努力。雖然一生沒有考中過科舉,但是,在他自身努力下,其文學造詣十分高深,在文化藝術上對推動中華文化的發展直到十分積極的作用,且做出了重要貢獻。那麼,梅堯臣是個怎樣的人呢?他的文化造詣有多高?又做出過怎樣的貢獻?讓我們來回顧歷史搜尋答案吧。

北宋文人梅堯臣梅堯臣背景公元1002年,梅堯臣在宣州地區宣城(即如今的安徽宣城宣州)出生。他父親是個地道的農民,他的出身是農家。自出生時起,家中就十分貧困。家庭的貧窮並沒有阻止他上進,從小時起梅堯臣就十分愛好讀書。到了十六歲時,當地舉行鄉試,他參與了,但落第沒有被錄取。此時,他要更進一步地學習,但所費不淺,家庭已沒有能力繼續供應他繼續攻讀。為了不耽誤學業,梅堯臣就跟他的叔父梅詢去河南省洛陽府。

梅堯臣家境貧困其叔父有官恩於身,梅堯臣得以用恩蔭補任當上了太廟齋郎。這之後,梅堯臣官路上處理認真清廉,又得到歐陽修等人的幫助,官路一路順暢。宋仁宗因為朝官不斷推薦,後來親自詔考了他,賜予他等同進士出身的恩惠。這樣,他才有了功名,而這個功名是恩賜的,而不是他考中的。公元1057年,因為有郊祀,皇帝對他加恩,他被拔升當上了尚書都官員外郎之高位,從此,他就有了“梅都官”的稱呼梅堯臣官路平坦,除了平時勤勞為官外,其文學才能起到了重要作用。那麼,他在文化藝術方面有何特色,其文化才能及所做出貢獻又是怎樣的呢?

梅堯臣學習努力文學造詣梅堯臣雖然在科考上沒能得中,但在詩壇中卻是盛名遠播,他當時,心情無限痛苦且悲憤、苦悶且渴望,在這種情況下,他創作出眾多激昂人心的詩作。在彼時,他是與蘇舜欽一樣有同樣名望的人,而於詩壇之上則更是聲望高企,世人稱之為“蘇梅”。同時歐陽修是其好友,他們皆為北宋初期詩歌革新運動之推動者,對於宋詩的發展直到巨大推動影響作用,與其並稱“歐梅”。當時,歐陽修發起了古文運動,梅堯臣極力支持。他所創作的詩歌劃分成古淡和刻畫兩種類型,當時人們對此調試推崇。對於此歐陽修有過認知,他自認為他的詩作比不上梅堯臣。陸游則在他所創作的《梅聖俞別集序》裡,對比梅堯臣、歐陽修文及蔡襄三人的詩詞,表示他們仨是“三者鼎立,各自名家”。 《梅聖俞別集序》梅堯臣早年的詩歌創作,受到過西昆詩派較重大的影響,然而隨著他對現實的關切,他更加接近人民了,其創作詩歌的風格也漸漸發生變化,其中出現與西昆派相針對的不同的詩歌創作理論。他繼承了《離騷》及《詩經》這類作品中的傳統風格,並且主張在詩作創作中,應該要因為事件不同而有所激情,並且應因為事物不同興以通之(詳見《答韓三子華韓五持國韓六玉如見贈述詩》),需要摒棄那些浮豔而空洞的詩歌作風。此外,對於藝術,梅堯臣更注重的是詩歌之形象性及意境的含蓄性及其他特徵,表示稱狀難寫的景象就如同在眼前,含有不盡的意竟應在言外(詳見歐陽修所著的《六一詩話》)這一著作所顯示出來的藝術標準,倡導的是要講究平淡化之藝術境界,即:“作詩無古今,惟造平淡難”。(詳見《讀邵不疑學士詩卷》)

歐陽修調試評價梅堯臣.歐陽修圖梅堯臣一生中創作實踐的內容及結束同他的創作主張並無違背。其詩作現實內容豐富,題材十分廣泛。他對於農村生活十分了解,早期,他就已經創作出一批關心農民生活及命運的作品,比如《新繭》、《田家四時》、《觀理稼》、《傷桑》等等。之後,梅堯臣再次創作出《田家語》一書,其中的重點在於描述農民當時沉重的賦稅及其徭役強加在他們身上的災難及痛苦。而在他所作的文章《汝墳貧女》裡,此文則是書寫一個貧困家庭的女子向世人的哭訴,深入地反映出老百姓們悲慘的遭遇。同時,在其作品裡,有部分詩作也書寫出對國事的關心。比如《襄城對雪》及《故原戰》等作品。此外,他創作的一些詩作比如像《彼吟》、《巧婦》以及《聞歐陽永叔謫夷陵》等,則顯現出他針對守舊與腐朽勢力的憎恨之情。還有,他也有不少的篇幅描寫了山水風景,比如《寒草》、《晚泊觀鬥雞》、《見牧牛人隔江吹笛》等詩作,從平凡景物或者事物中,能寄寓出深刻的哲理。他作用的詩品,經常用風格平淡及意境含蓄作為基本的藝術特徵。梅堯臣善於用樸素且自然的語調,去描繪事物清切而新穎的形象。比如《魯山山行》中,就描述了晚秋時節山林的荒涼與而幽靜,更是細緻入微。另外,“五更千里夢,殘月一城雞”(詳見《夢後寄歐陽永叔》),等竺這些,盡皆為意新而語工用於寫景的佳句。他所創作的詩品中,有時亦有雄奇而怪巧的一面,比如《黃河》與《夢登河漢》二詩,涵渾壯麗,這同他的市場信息一般的風格迥異。他的作詩受韓愈、孟郊的影響甚大,由此他在藝術上有過分議論化與散文化的傾向,因此市場信息的語言有時過於質樸古硬,缺乏文采。這些不足之處應該被當成是端正華而不實之詩風所應付出的代價。

梅堯臣作品文化貢獻梅堯臣對於宋詩發展道路的開拓是有重要貢獻的,對於此點,歐陽修表明了他的態度,說梅堯臣的詩作就像是“譬似......老自有其餘態。”劉克莊於其所創作的《後村詩話》一文裡,對梅堯臣的稱呼則是宋朝詩詞之“開山祖師”(詳見《後村詩話》)。龔嘯則稱其為“去浮靡之習......卓然於諸大家未起之先”(詳見《宛陵先生集附錄》),胡仔則在其所作的《苕溪漁隱叢話後集》一書裡,稱梅堯臣為“聖俞詩工於平淡,自成一家”。錢鍾書對他也有這樣的評價:“梅堯臣主張‘平淡’化,在他所處的時代裡有著極高的聲望,起到的影響非常重大。

梅堯臣詩歌結語對於梅堯臣的評價,歷史上多數名士都給予高度肯定。歐陽修對他的評價是:梅聖因其詩而知名,三十年裡始終得不到一館之職。晚年時,他參與修編《唐書》,書籍修成了來不及奏報就已亡故,士大夫們無不深感嘆惜......以揚其清,......其為文章,簡古純粹,......欲學不能就。平日禮文賢......郊死而不為島,聖俞發於其藏。患世不愈出,孤吟在號霜。 子美筆力豪雋......各極其長。 司馬光對他的評價是:我得聖俞詩,於身亦何有......於家果何如......勝有千年珠。陸游對梅堯臣更是高度評價:先生當吾宋太平最盛時,官京洛......與先生之詩,三者鼎立,各自名家......此萬世公論也。先生之天資蔚為卓偉,工於詩,卻非待學而工。然學亦無出其右者。方落筆時,置字如大禹之鑄鼎,......欲贊而不能,......巍然獨主盟。諸家義皆墮......梅公真壯哉!......餘刃獨恢恢。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梅堯臣一生科考雖然沒有中的,但是全為現實主義詩人,他的文學造詣是十分高深的,對於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人們立像記念梅堯臣
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印度尼西亞,為何總想當大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