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清史雜談-51】

濟爾哈朗是舒爾哈齊的第六子,努爾哈赤的親侄子。不知是什麼原因,他從小就沒有跟父母一起生活,而是寄養在大伯努爾哈赤的宮中,因而跟堂兄皇太極等人關係較好。

後來舒爾哈齊與努爾哈赤因權力爭鬥兄弟反目,兩人刀兵相見。最終舒爾哈齊落敗被幽禁,其長子阿爾通阿、三子扎薩克圖被殺。

1611年,舒爾哈齊死於被幽禁的暗室,這一年濟爾哈朗還只是個11歲的孩子。父輩的恩怨並沒有波及到他,對於父兄的悲慘遭遇,他只是冷眼旁觀,並沒有透露出一絲的不滿。

他選擇繼續效忠自己的伯父努爾哈赤,對於年幼的濟爾哈朗來說,除此之外也沒有更好的選擇。或許是對弟弟心懷愧疚,此後努爾哈赤更加盡心地培養和重用濟爾哈朗了。

濟爾哈朗跟著努爾哈赤東征西討,很快就展現出了勇武善戰的天賦,在眾王室子弟中表現出眾。後來努爾哈赤分封了八個和碩貝勒,准予他們參議朝政,濟爾哈朗即是其中之一。

努爾哈赤去世後,濟爾哈朗與眾貝勒一起擁戴皇太極繼位。1627年,濟爾哈朗隨二貝勒阿敏、嶽託、杜度等人伐北韓。攻下平山後,北韓國王李倧請降,並願與後金結盟。

阿敏想繼續進攻,佔領整個北韓,然後留在北韓自立為王,故不同意李倧的請降要求。濟爾哈朗、嶽託等人看穿了阿敏的心思,為防止內部分裂,他們拒絕再繼續進攻,力勸阿敏接受李倧投降。阿敏見無人擁護他,只好作罷。

值得一提的是,阿敏也是舒爾哈齊的兒子,濟爾哈朗的親哥。阿敏平日裡性格暴躁,飛揚跋扈,濟爾哈朗知道他難成大事,所以並不親近這個哥哥。

這件事之後,濟爾哈朗更受皇太極的信任。1630年,阿敏獲罪被奪爵幽禁,他的鑲藍旗旗主身份由濟爾哈朗繼任。阿敏被處置,濟爾哈朗成了除皇太極以外的最大受益者。

1631年七月,皇太極設六部,以濟爾哈朗為刑部主事。1636年四月,皇太極改元稱帝后,封濟爾哈朗為和碩鄭親王,是當時的四大和碩親王之一。

1643年八月,皇太極在盛京駕崩,沒有留下遺詔。皇太極長子豪格與多爾袞角逐皇位,雙方互不相讓,內亂一觸即發。關鍵時刻,濟爾哈朗與禮親王代善居中調解,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即讓皇九子福臨繼位。

這個妥協的方案最終獲得了大家的認可,福臨即是順治帝。因他年幼,只有6歲,所以由多爾袞和濟爾哈朗共同輔政。1644年十月,順治封濟爾哈朗為信義輔政叔王。

多爾袞與多鐸、阿濟格三兄弟掌握兩白旗,實力雄厚。為避其鋒芒,濟爾哈朗主動提出,以後軍國大事先報告多爾袞,他願退居二線。

在多爾袞掌權期間,濟爾哈朗採取的策略是主動示弱,韜光養晦。他不跟多爾袞對著幹,但也不跟多爾袞結為一黨,儘量維護順治帝的利益。後來多爾袞經常找茬兒打壓他,他也隱忍不發,目的只有一個,等待皇帝長大親政。

1650年底,多爾袞在古北口外狩獵時不慎墜馬受傷,不久後在塞外的喀喇城去世,時年僅39歲。多爾袞死後,順治帝正式親政,濟爾哈朗也迎來了翻身的機會。

1651年二月,濟爾哈朗聯合了滿達海、博洛、尼堪等一批權貴重臣上奏清算多爾袞一黨,給多爾袞羅列了十四條大罪。多爾袞被剝奪了所有封賞和爵位,還被掘墳鞭屍。

第二年,濟爾哈朗獲封叔和碩鄭親王的稱號,在皇帝面前免行大禮。有清一代,他是除了多爾袞之外,僅有的一位獲得“叔王”封號的皇親。

1655年五月,濟爾哈朗病死,年五十七。順治帝悲痛大哭,輟朝七日,並給他立碑紀功。

濟爾哈朗歷經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三朝,在清初政局變幻頻繁的情況下一直屹立不倒。每到權力爭鬥的關鍵時刻,他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選邊站隊能力之強,令人歎為觀止。

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1813年,神秘詛咒咒殺8名美國總統,最後僅有一名總統逃出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