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以印度現在所在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流角色的,要麼成為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消聲覓跡!”喜歡了解世界歷史的讀者想必都聽說過這段話,說這段話的人是印度的開國總理尼赫魯,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尼赫魯波瀾壯闊的前半生,順便來解開他沒有帶領印度走上強國之路的謎團。

1889年,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出生於印度安拉阿巴德市,就印度的傳統宗教來看,尼赫魯的出生完全是頂配:尼赫魯的家族屬於種姓制度中最高階的婆羅門,而他的父親並不是神職人員,供職於駐印英國政府的高等法院,是一個聲名在外,得到各階層人士尊敬,又極為富有的體面人。婆羅門等級的大多數人並不願意為英國殖民者工作,但是尼赫魯的父親不但這份工作幹了幾十年,而且家裡的生活也逐漸西方化,導致最後在培養尼赫魯的問題上,走的完全是現代化貴族教育的路子。

尼赫魯是家裡的獨子,自然也是家庭的重心,他在接受啟蒙教育的時候,就沒有去一般的學校上學,而是聘請了在印度的很多歐美人上門施教,就這樣,到16歲的時候,他又被安排去英國留學,入讀的是英國著名的哈羅公學——一所標準的貴族院校。

異鄉的學習總是難以一帆風順的,尼赫魯雖然從小接受高等級的教育,但是和制度化的學校脫節太久,最初的時候是跟不上學校節奏的,所以,他以16歲的“高齡”卻加入了低年級的班組,但是這並沒有擊倒尼赫魯,他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獲得了屬於自己的優異成績和老師的認同。這一階段,義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逐漸成為尼赫魯的偶像,這位實現義大利統一的偉大人物在尼赫魯幼小的心裡中種下了自由獨立的種子。

1907年,尼赫魯進入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學習,1912年,尼赫魯學成歸國。尼赫魯在歐洲求學7年,幾乎遊歷所有歐洲國家,成為一個思想完全西化的印度人。回到印度,他的思想又添加了印度國大黨中激進派的一些主張,逐漸形成了要建立一個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印度的主張。

尼赫魯的公開職業是一名律師,但是同時他也積極投身於國大黨的活動,他後來又與“聖雄”甘地相識,尼赫魯對甘地極為尊重,在甘地的建議下,尼赫魯放下國大黨的活動,轉而對印度底層民眾進行了解。面對印度底層民眾的困苦和艱難,尼赫魯被深深觸動,他對自己的將來做出了全新的規劃。他辭去了高薪又體面的律師工作,轉而全身心投入到國大黨的政治活動中去,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印度獨立,讓底層民眾擺脫困苦。

1920年,甘地倡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開始,尼赫魯作為骨幹參與了這次運動,並於第二年被捕入獄。這開啟了尼赫魯的牢獄賬戶——至印度獨立,尼赫魯共被捕入獄8次,在印度的監獄中待過9年。

長期持續的不公正待遇,讓尼赫魯的思想產生了轉變,他開始與甘地的主張產生對立:甘地對於獨立的要求並非是完全獨立,採取的手段也是非暴力的;但是尼赫魯強調,印度必須是完全獨立才可以被接受,也認為非暴力的手段是不可能真正讓印度走上獨立之路的。

20年代末,尼赫魯再次前往歐洲考察,這次他還去了蘇聯。蘇聯在社會主義制度的引導下產生的強大生命力讓尼赫魯驚歎,印度能不能走出一樣的道路成為尼赫魯心中的一大疑問。

30年代,尼赫魯逐漸掌握了國大黨的話語權,並開始全面領導印度的獨立運動,前後歷經十多年,在1947年,印度終於等來了國家獨立的一天。也是從這一刻開始,印度進入長達17年的尼赫魯時代。

建國伊始,尼赫魯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首先參照了蘇聯的成功經驗,優先發展重工業和基礎產業,社會經營模式方面允許國營和私營經濟相互混合。這些措施主要目的就是讓印度儘快完成工業化程序,以上舉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在另外一項重要改革:土地改革的問題上,尼赫魯卻遭遇了巨大的阻力。當時印度的情況是:3%左右的地主擁有55%的耕地。尼赫魯原有的想法是廢除舊的土地法和地主制度,限定每個人的土地擁有上限,但實際操作中,因為牽扯到太多相關利益者的關係,這個改革根本無法推行。這也為後來尼赫魯的諸多改革措施失敗埋下了伏筆。

大量土地繼續被少數地主佔有的情況,對印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直至今日,這種情況讓地主和佃農都不願意採購現代化農業機械,造成印度現在農業的現代化水平很低,現在的印度農業吸納了大量人口,卻沒有獲得相應的回報,而傳統農業在吸納人口的同時,又減少了工業化人口的數量。

另外,因為土地所有權屬於個人,也大大增加了大型工業化用地的徵地困難。以印度現在建造的高鐵為例,工期一再延後的主要原因就是土地徵收問題。試想,以政府名義建造的高鐵都遭遇這樣的困境,一般的工業化徵地更是難上加難。

其實類似中國和印度這樣的古老國家,有些明顯阻礙經濟的傳統和制度,是必須完全剔除才能保證今後發展的。我們國家在解放後的一系列舉措,包括土改中的成功經驗告訴後人,如果沒有把舊制度完全砸爛的決心,就不能完成新革命的目標。不過可惜的是尼赫魯當時雖然和中國高層保持著友好的關係,但政策的制定上卻更傾向於模仿蘇聯和歐洲,沒有把中國的成功經驗放在眼裡。

就印度的獨立來說,尼赫魯的功績是可以彪炳史書的,但是就印度的建設來說,來自印度國內的和來自海外的否定之聲從來沒有停止過。一般來說,除非是強有力的開國者,也就是武力統一者,沒有通過戰爭獲得政權的統治者,都會採取妥協的方式接納舊勢力,而這種妥協到後期就是最大的痼疾。以中國的辛亥革命至北伐時期為例,正因為革命中做出的妥協太多,造成地方割據勢力難以整合,國家積弱。反觀印度,雖然為了得到更多政治力量的支援,尼赫魯做出了種種妥協,但是這些妥協到現在就是阻止印度現代化的最大阻礙。

最後說一點,尼赫魯雖然在中國名聲不佳,但是並非全無可取之處,尼赫魯堅持建立世俗化政府,反對政教合一,這在幾乎全民信教的印度是難得可貴的。值得警惕的反而是上世紀90年代上臺的印度人民黨,這個政黨的宗教意圖非常明顯,今後可能走出一條狂熱之路。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三足鼎立中多爾袞並非大贏家,而是背後的愛新覺羅家族、八旗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