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至清代康熙、乾隆時期,社會經濟有顯著發展、國庫充盈,清帝為了追求"寧神受福"的園居生活,從而在這一帶興起了空前規模的園林建設局面。

作為圓明園的主人,六任皇帝相繼在其中大興土木,圓明園理所當然地打上了他們的個人印記,他們也就成為了圓明園天然的總設計師和總監造師。

圓明園最初是康熙皇帝賜給皇四子胤禛(即後來的雍正皇帝)的花園。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時已初具規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親臨圓明園遊賞。康熙四十八年賜名“圓明園”。

雍正皇帝於1723年即位,圓明園成為“御園”。1725年,雍正皇帝開始了對圓明園的擴建,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值房,御以"避喧聽政"。

雍正皇帝是圓明園的第一任總設計師。公元1723年,當他開始擴建圓明園時,還在圓明園內設立了一個專門的設計機構——如意館,也就是當時的皇家畫院。在那兒,集中了一批優秀的宮廷畫師,他們的任務是將皇帝的描述,畫成既寫實又寫意的中國畫呈送皇帝御覽,皇帝點頭了,他們的設計初稿就算通過了。

雍正皇帝對藝術很有感覺,而且特別喜歡圓明園,他繼位後從不出巡,在當皇帝的13年中幾乎長住在了圓明園。為此,他還發展出一項愛好,那就是穿戴奇裝異服,裝扮各色人等,在圓明園內招搖過市。最後,他也死在了圓明園。在雍正皇帝的主導下,圓明園的設計既深得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又處處銘刻著總設計師雍正的理想和意志——一個皇帝心中充滿詩情畫意的江南水鄉和精神家園。

到了1737年,乾隆皇帝搬進圓明園成為第二任總設計師,主持了持續整整17年的圓明園第二次改擴建工程。乾隆皇帝在位60年,對圓明園歲歲營構、日日修華、浚水移石、費銀千萬。他除了對圓明園進行區域性增建、改建之外,乾隆十六年前後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併入了綺春園(同治時改名萬春園)。十二年至二十五年前後建成西洋樓景區。至乾隆三十九年,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所以我們今天所說的圓明園,其實是包括圓明、長春、綺春三座園林的,簡稱圓明三園。

乾隆是個崇尚奢華愛好吃喝玩樂的皇帝,一生多次造訪江南,所到之處的江南美景成為他設計圓明園的靈感來源,因此形成了著名的“圓明園四十景”。乾隆還對西方文化充滿了好奇,這樣他便讓出入宮廷的畫家——義大利傳教士郎世寧,法國人王致誠、蔣友仁為他設計了一組歐式園林建築——西洋樓景區。西洋樓最有名的是各種奇幻的歐式噴泉,一位目睹過它的歐洲傳教士稱讚它可以和法國的凡爾賽宮媲美。

圓明三園初具規模後,嘉慶皇帝主要對綺春園進行修繕和拓建,使之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在1799年和1811年間,他將兩座皇家園林合併進綺春園,並開始新一輪的大規模修繕擴建,而這也是圓明三園最鼎盛的時期。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雲南王”龍雲:唯一葬入“八寶山”的軍閥,後代子女今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