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要說沁源人,其實我首先要說的是這塊土地上的人民自古以來那種堅忍不拔的奮鬥精神與英勇的戰鬥品質。在遠古,這裡曾是神農氏開荒拓土的聖地之一,沁源至今號稱北藥之首,這與先民們披荊斬棘、與天奮鬥、與地奮鬥、遍嘗百草的歷史是分不開的。到了宋代,在這塊土地上則發生了《大宋宣和軼事》所記載的沁源縣綿上村獵戶田虎領銜的農民起義,《水滸傳》中所述田虎起義的故事,基本是按照這個記載加以演繹的。真實的田虎起義,確實震動一時,那當時,田虎的農民軍勢如破竹,範圍所及竟達5州56縣。這場起義雖然在朝廷官兵的重兵圍剿下最終以失敗告終,但它同時也深深地動搖了大宋日趨腐敗的統治根基。同樣是歷史記載,在近代,清末民初之際,再次爆發了以沁源為中心、聲勢浩大的“乾草會”農民起義,短短數月之間,波及周邊8縣,人數達四五萬人之多,是那個時段山西境內聲勢最大的農民起義。這次起義也在一定程度上為20多年後中國共產黨在沁源境內的快速發展,在思想上、社會影響上奠定了相當的基礎。可以說,不屈不撓、不向惡勢力低頭,是烙印在沁源人骨髓裡的靈魂之一,也是沁源人最為看重的道德標誌。當外族入侵,在沁源人的家園裡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時候,自然也是沁源人那種與生俱來的不畏強暴、奮起反抗的精神最為張揚的時刻。當然,這與生俱來的品格,無疑也是整個中華民族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之一。今天來說,則尤為珍貴,尤其值得我們傳承和發揚。

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支撐和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從1942年10月到1945年4月,在這塊土地上發生了一件大事,這就是已經體現在中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裡面的沁源圍困戰。

△圍困戰舊時照片

沁源圍困戰,這是一個在今天看來令許多人簡直不可思議的奇蹟,然而,它確實就是奇蹟,是迄今為止全世界範圍內,被壓迫民族反抗異族入侵、捍衛民族尊嚴最為典型、以弱勝強的戰例:兩年半的時間內,沁源以它2549平方公里的土地、8萬人民,養育了至今仍是中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隊系列中王牌部隊的原決死隊38團、25團整整兩個子弟兵團;掩護了周邊8個縣的抗日政權。在侵華日酋岡村寧次親自主持制訂的“山嶽剿共實驗區”作戰行動中,日本侵略者集山西境內一切可以調集的軍隊,以武裝到牙齒的2萬兵力向只有8萬人口的沁源縣傾巢而來,大有必欲將沁源這塊帶刺的硬骨頭,所謂“太嶽共黨八路之腹心地區”一口吞掉不可的氣勢。猖狂至極的日本鬼子在沁源的土地上無所不用其極,滿以為可以在短時期內便完成其“實驗”之目的,然而,令鬼子無論如何都想象不到的是,兩年半,沁源人儘管付出了1萬人光榮犧牲、1萬人傷殘終身的沉重代價,但是,兩年半,8萬人口的沁源硬是沒有一個人當漢奸;兩年半,日本鬼子在沁源沒有建立起哪怕一個“維持會”。曾經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在沁源人民的圍困打擊下,交通補給線徹底被斷,甚至連喝水都成了問題。住在城裡的鬼子曾經發出這樣的哀鳴:“日住紅部院(司令部),夜宿鬼門關,望虎深山虎不在,大城大鄉無人煙。”就連原本希冀對“皇軍”的赫赫戰果進行報道渲染的偽《新民報》記者董長庚也不得不在他的文章中這樣寫道:“‘皇軍’治理下的沁源,至今沒有建立起一個維持會,望之全城各處,無一點活氣。”在中國的土地上曾經耀武揚威的“皇軍”竟然落到如此下場,真的不能不讓董長庚這樣的漢奸失望。

△圍困沁源的軍民聯防分隊

隨著日本戰後機密檔案的逐漸解凍,2018年,我通過朋友弄回了一些很多年以來“鎖在深宮人未識”的侵華日軍前“機密檔案”。這裡,不妨為大家稍稍透露:這些檔案記載了些什麼呢?簡而言之,這是於1943年到1944年期間駐紮沁源的日本陸軍第一軍23獨立大隊在駐紮沁源縣城和交口兩大據點期間,多人因“不堪襲擾”而患上了不可逆精神疾病,死活不願待在此地,因此,侵略者不得不將這些官兵送到長治、太原,甚至北平的陸軍總醫院進行治療,而醫生們經過反覆、認真的診斷,最後給出的結論是:“不預投藥!”注意,所有診斷的結論都是帶有歎號的。這也意味著,這些人事實上沒有任何疾病,他們只是為沁源人民花樣翻新的各種襲擾所困,看不到任何希望,因此才裝病也要逃離此地的——當然,說裝病也未必妥當,因為他們確實病了。因為正是在這段時間,沁源人民用他們的智慧和勇敢,發明了一系列即使在世界戰爭史上也足以成為經典的戰術戰法,對侵略者給予了沉重的打擊。這裡,我們不妨試講幾例,這些戰例都是一位名叫郭俊的老八路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以革命回憶錄的形式發表在《解放軍報》上的,故事很長、戰例很多,我們只能擇其一二,簡單略述而已。

第一個戰例叫作“蛤蟆陣”。說的是1943年夏天,為了幫助斷糧日久的沁源鬼子搶收小麥,長治的鬼子為駐紮在沁源縣城和交口據點的鬼子、偽軍運來一整車鐮刀和繩索,意圖很明顯,他們的上司是要鬼子們和八路軍學著點,以戰養戰。可是,就在鬼子萬事俱備、只待天亮便出發搶收小麥的前一天晚上,交口據點的鬼子們剛剛躺下,就被一陣緊似一陣的“咕呱、咕呱”聲給吵醒了。由於夜晚是八路軍的天下,鬼子只好望著聲音最吵的地方“噠噠噠噠”一陣機槍亂掃,那聲音立即停了下來,於是鬼子們寬衣解帶,再次躺下,可是,還沒等他們閉上眼睛,那噪音就越發以更高的頻率、更大的聲波直刺所有人的耳鼓。鬼子們簡直都要瘋掉了。於是,機槍再響,聲音再次短暫停頓,而機槍聲剛一停息,那聲音就再次響起。如是者直到天明。當東方拂曉,鬼子們在炮樓上眼睜睜看著不遠處八路軍和老百姓熱火朝天地搶收小麥,眼饞得口水都要淌成河了。可是,再看看一夜無眠的部下,交口據點的日軍最高指揮官齋藤中隊長還是不得不選擇了讓部下抓緊時間睡覺,以便第二天一早去和八路軍比個高低。當然,想是這麼想,可是一到晚上,當那“咕呱”聲再起的時候,就連齋藤也不得不拆開棉被,用棉花塞著耳朵苦煎熬了。

那麼,是什麼聲音,具有如此巨大的威力,竟然讓鬼子全然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應對呢?原來,二區作坪村的民兵在領受襲擾敵人的任務之後,隊長郭威成想了一個前無古人的絕招:將沁河邊數不盡的青蛙和蟾蜍逮住,放到框子裡,快到天黑的時候,把它們背到交口鬼子據點附近,給每一隻青蛙(蟾蜍)嘴裡塞上一顆胡椒,然後將青蛙(蟾蜍)們放到離鬼子炮樓不到幾十米的地方去,於是,這整夜的青蛙(蟾蜍)多重部大合唱就開始了。

試想一下,經歷這種高分貝聲波轟炸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折磨?恰巧鬼子這個第23獨立大隊裡面有著相當一部分學生兵,他們是在日本政府的強行“動員”下,放棄學業,從大學甚至高中的課堂上直接來到中國、來到沁源這地方來的;曾經灌輸在日本陸軍官兵血液中的武士道精神,在他們這一批士兵中間已經不再靈光,以精神疾患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理由來退出戰爭,在他們來說也就成為一種選擇。

第二個戰例叫作“冰坡伏擊戰”,故事的主人公是二區輪戰隊,但這一回的主角是以全國著名的一級戰鬥英雄李德昌和鄭士威為首的官軍村的民兵。1943年冬天,天寒地凍,滴水成冰,為了斬斷敵人的交通線,官軍村民兵在一個漆黑的夜晚,悄悄來到鬼子剛剛修通的二沁大道(沁縣——沁源)公路最陡的坡道——喘口坡上,先把幾顆地雷埋了下去,然後將沁河裡的冰砸開,把一桶桶水潑在公路上,水立即變成了冰;民兵們又在那冰面上蓋上一層黃土,這才放心地離去。待到第二天上午的時候,鬼子的3輛汽車終於來了,只見第一輛車喘著粗氣、屁股冒著黑煙,好不容易就要爬到坡頂了,突然,車輪打滑,“哧溜”一聲便搖搖晃晃地向後退了下去,剛好和正在努力爬坡的第二輛車碰個正著;恰在此時,車輪底下“轟隆”一聲,地雷響了,兩輛汽車打著滾一先一後翻到了幾十米深的沁河岸邊,車上押車的鬼子非死即傷,無一漏網;第三輛汽車算機靈,一看情況不妙,掉過頭來就想往回跑,可是,早已憋了半天大氣的民兵們不答應,步槍、手榴彈加地雷,一頓招呼,10多個鬼子全部報銷。這一仗,不僅徹底切斷了鬼子的生命線,而且繳獲頗豐,槍械彈藥且不說,白麵、大米、牛肉罐頭,一應俱全,甚至光呢子軍大衣就100多件,當然,這樣的戰利品民兵們是不會留下一點點的,一切繳獲要歸公,“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他們都要執行的。

△沁源縣城關黨政民全體幹部圍困敵人二年半勝利紀念合影

沁源圍困戰的戰果是輝煌的,沁源人民的犧牲是巨大的。兩年半時間,沁源湧現出了難以數計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我們談論沁源圍困戰輝煌成就的時候,同樣不能忘記他們。

趙正中,中共沁源縣二區區分委委員,作坪村武委會主任。在他的帶領下,二區輪戰隊屢建奇功,尤其對交口據點的鬼子構成了極大的威脅,鬼子也把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併為此開出了500大洋的賞金。1943年初夏,趙正中領導群眾在鬼子眼皮子底下春耕搶種,同時組織民兵時刻準備武裝護耕。連續多日的勞累,使他在6月7日這天天黑以後回到自己的窯洞倒頭便睡。然而,趙正中的行蹤已為一個曾經在作坪村做過生意的特務所發現,就在他剛剛入睡不久,接到密報的鬼子便趕來將趙正中抓走。趙正中落難以後,面對敵人軟硬兼施的陰謀詭計,真正做到了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任高官厚祿、任金錢美女,寧死不屈,誓不投降。鬼子惱羞成怒,將趙正中押赴刑場,以活埋來威脅他,企圖做最後的“爭取”,然而,趙正中面對死亡毫不畏懼,反而趁此機會對現場數百名被鬼子綁來的群眾發表最後的演說,大聲高呼:“老少爺們,鬼子的日子長不了,現在鬼子的注意力都在我身上,你們還不趁機逃跑啊?”鬼子恐懼了,要用毛巾塞趙正中的嘴,趙正中一邊用盡全身力氣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一邊竟然以驚人的能量咬斷了給他塞毛巾的一個鬼子的手指。鬼子惱羞成怒,再也等不得什麼活埋了,一鐵鍬將趙正中的腦袋劈掉半個,然後草草埋掉了事。趙正中死後,人民政府為了紀念這位英勇不屈的抗日英雄,將他生前所在的村子作坪村改名為“正中村”。

李學孟,與趙正中不同,一區輪戰隊隊長李學孟是著名的神槍手,也是一位威震敵膽的戰鬥英雄。在一區民兵與主力部隊38團、25團的多次配合作戰中,這位神槍手都能夠及時準確地將鬼子指揮官一槍斃命,在部隊與民兵中傳為佳話。當然,這也引起了日本鬼子的“高度重視”,在這一點上,李學孟“享受”到了和趙正中同樣的“待遇”,鬼子為買他的人頭懸賞500大洋。1944年春節的前夜,李學孟被鬼子、偽軍100多人包圍,在將近整夜的戰鬥中,李學孟一人一槍,斃傷敵偽19人,最終在被敵人用毒氣毒倒的情況下被俘。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與百般利誘,李學孟與趙正中同樣表現出了崇高的民族氣節,誓死不當漢奸。喪心病狂的日本鬼子竟然讓狼狗將李學孟活活咬死,而這一天,距離李學孟與他的戰友們日夜盼望的沁源圍困戰的最終勝利僅僅不到兩個月。李學孟犧牲之後,人民政府同樣將他的村子陽泉村改名為“學孟村”。

△沁源圍困戰示意圖

事實上,在沁源人民偉大的圍困鬥爭中,類似趙正中、李學孟這樣的英雄還有許多,譬如身負重傷、被俘之後任憑鬼子用石碾上的千斤石磙在自己的腳上、腿上、甚至頭部碾過,仍然誓死不渝,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的老共產黨員麻巷村黨支部書記張成;譬如帶領上百女同胞從被鬼子點燃熊熊大火的房屋中破門而出,不僅打死看守的鬼子,而且將上百姐妹安然救出的女英雄吳清華;譬如帶領本村民兵作戰上百次,斃敵196人,被晉冀魯豫軍區和劉、鄧首長多次表彰的官軍村民兵英雄李德昌、鄭士威、郭三奎、胡禮和……這樣的名字排起來就是一列長長的隊伍。

可以說,沁源圍困戰無疑體現了這方土地上的人民那麼一種不可戰勝的精神意志。沁源圍困戰的勝利無疑就是毛澤東同志人民戰爭思想的偉大勝利!正因如此,當時的中共中央機關報延安《解放日報》發表社論《向沁源軍民致敬》;在沁源人民戰勝日本帝國主義、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收復縣城、取得最後勝利之後,同是《解放日報》,再次發表社論《沁源人民的勝利》。作為黨中央機關報,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為一縣發表這樣的社論,這是唯一。

△《沁源人民的勝利》

事實上,沁源人與沁源圍困戰在當時的延安,在領袖們的頭腦中那可不是一般的存在。沁源人孫炳文的特殊經歷就深刻地說明了這點。

孫炳文,身經百戰的老八路。1944年5月,孫炳文作為時任中共綏德地委書記兼獨立第一旅政委習仲勳同志的警衛員跟隨首長到延安棗園開會時,偶遇毛澤東同志,當毛主席得知孫炳文是山西沁源人時,脫口而說:“好啊!沁源人,英雄的沁源,英雄的人民!”作為全黨、全軍的最高領袖,在面對一個普通戰士時,主席能夠說出“英雄的沁源,英雄的人民”這樣至高無上的評價,當然不是心血來潮、當然不是即興發揮,這隻能說明,在當時的延安,沁源人和沁源圍困戰是多麼深深地印記在領袖的頭腦之中。

我們說,沁源人具有鋼鐵一樣的精神世界和戰鬥意志,但我還要說,沁源人同樣具有這個世界上最為細膩、最為溫馨的人文情懷。這裡講一個故事,一個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人與鳥兒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兩隻蒼鷺和一群並不富裕的人們。那是在2015年秋天的時候,在沁源官灘鄉紫紅村南一座長滿青松的小山上,立秋剛過,一群群在這裡生活了整個春天和夏天的蒼鷺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旅行,然而,今年的情況有點不同,一隻曾經矯健的蒼鷺,在一次下河捕撈的過程中不慎受了傷,它飛不動了,於是,望著一群群南去的同伴,它不得不孤零零地留守在小山的松樹上,嗚咽,絕望,它只能孤獨地等待命運的宣判。然而,鳥兒也有情,鳥兒也有愛,就在整個家族也許是整個群落都飛去的第二天,一向便對這些天使般充滿靈性的鳥兒關懷有加的紫紅村人不知是誰第一個發現,立秋後的山上居然還有一隻蒼鷺在不知疲倦地下河捉魚,進而,他們又發現了那隻鳥兒受傷的祕密。

在沁源,紫紅村是全縣唯一被精準定位為整體貧困的村子,這個村子有些經濟發展滯後,村裡的人們基本都守著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土地,過著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他們在金錢上看起來確實有些貧窮,但是,他們在精神世界裡卻相當富裕,他們熱愛自己的故鄉,熱愛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一切。他們清楚,沁源的冬季那奔騰的沁河也會冰凍三尺,儘管那隻健康的鳥兒非常強健,但是,到了一定時候,這隻鳥兒便不會從他們賴以生存的沁河當中獲得哪怕一隻小小的蝦米。為此,貧窮的紫紅村人為這隻鳥兒送去了可以使它躲過嚴寒的棉花和絮草,又在距離它不遠的地方設立了專門為它投食的食槽,而準備的食物則包括了小米、玉米、切碎的胡蘿蔔、白菜、土豆等等,一切根據他們自己所能想到可以幫助這隻鳥兒度過嚴寒的食物和用品。終於,冬去春來,當成群的蒼鷺從遙遠的南方返回紫紅村前的那座小山包的時候,它們驚喜地發現了那隻鳥兒仍然健在,而且似乎活得很好。相信鳥兒也有鳥兒的語言,人們雖然聽不懂,但是,人們明顯地看到,那幾天,那座山上的蒼鷺特別地活躍,曾經對人類抱以警惕與戒備的鳥兒們似乎也從此對人們友好起來。這年秋天,當又一個遷徙季節到來的時候,人們發現,這一次留下來的是4只蒼鷺,當然是4只健康的蒼鷺,這應該是蒼鷺的一家,按照它們的習慣,每兩隻蒼鷺一般來說一次只會最多孵化3只小蒼鷺,而真正能夠成活下來的又只有2只。於是,在連續幾年的時間內,冬季觀蒼鷺,成為紫紅村特有的風景,也給這個貧窮的村子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入。人與自然在親密無間的親和之間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共贏,只是,根據最新得到的訊息,2020年的秋季,人們將不會再次在紫紅村的小山上看到蒼鷺。也許,它們根據祖祖輩輩遺留下來的習俗應該回歸原本的生活,也許那蒼鷺的一家不願再為紫紅村人在冬季為自己的生存而增添一番忙碌。總之,它們走了,當又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它們還會回來。

白雲藍天,青山綠水,這是沁源最為突出的標誌。當你行走在沁源的崇山峻嶺與潺潺流水之間的時候,當你享受這巨大清新氧吧的時候,也許你會迷戀沁源的山、沁源的水,但是,我要告訴你的是,其實,你最應該了解的是沁源的人,不僅是過去的沁源人,更有今天的沁源人。

是的,今天的沁源人,不負先輩的歷史傳承、不負青山綠水的自然環境,更不負今天改革開放的大好局面,今天的沁源人,乘東風、鼓巨帆,劈波斬浪,正在創造著美好的明天。正像他們的先輩曾經英雄輩出一樣,今天的沁源人,同樣風流無限。

姚建剛和他的琴泉村就是如此。

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裡,琴泉,這個僅有300戶890口人的村子,完全憑藉自己的力量,將10裡深溝打造成可以媲美任何城市公園卻又比那些人工雕琢的“藝術品”們多幾分純真、多幾分自然的鄉村公園。而這工程,竟然僅僅花費2300萬元人民幣!我曾經請教過幾位專家,當他們實地看過之後,保守的估算是,這些工程,最少要花費一個億人民幣以上。我無言,我還能夠說什麼呢?在另外一個場合,我問姚建剛,這麼大的工程,你們花了多少錢、貸了多少款?姚建剛說:“看見了嗎?這工程機械、拖拉機、推土機、挖掘機,全是咱村人自己的,自己人能幹的,咱就不找外人幹;自己能弄來的,咱就不找外邊買。咱一個農村,哪來的不心疼錢?在咱手裡,一分錢那是恨不得當成一塊錢花啊。至於貸款,嘿嘿,貸款那是要還的,能不貸,儘量不貸吧。”

關於琴泉,我想寫的其實還有很多,想為它做的也還有很多,在這裡,我看到了沁源的明天,也看到了今日沁源人的精神風貌,我相信,琴泉與沁源,同樣會吸引更多的朋友來駐足,來欣賞,欣賞這裡山水的無限風光,欣賞這裡人們的精神世界。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李克農:朝鮮停戰談判中的“隱形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