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北伐途中病重,便與親信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安排後事:魏延斷後,如果他不聽話,隨便。

楊儀讓費禕傳達諸葛亮遺言,魏延立即不滿意:“丞相病逝,我們還在,怎麼可以半途而廢。而且我魏延是何許人,怎麼會聽楊儀的擺佈斷後呢?!”

最終魏延星夜兼程趕在楊儀的前面返程,並燒燬了閣道。

劉禪也分不清楊儀和魏延誰在謀反,但是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都支援楊儀。

最終魏延被楊儀部下擊敗,帶著兒子等幾個人返回漢中,最後被楊儀殺害並滅三族。

正常看《三國志》這一段,邏輯很通順。

幾千年來,很多人都認為魏延是忠臣,因為其逃跑到漢中而非魏國。

但是細細品味,老王還是發現了其他的疑點:

1.魏延真的是諸葛亮的部下嗎?

2.魏延是何許人,是不是真的可以聽楊儀的話?

3. 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為何不幫魏延說話?

4.諸葛亮為何安排魏延斷後?

帶著幾個疑問,慢慢讓老王梳理下來:

01

魏延是劉備父子的嫡系,而非諸葛亮部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都成都的漢中王劉備準備選拔大將鎮守漢中。

大家都認定是張飛,因為劉關張揚名天下,關羽鎮守荊州,漢中自然由劉備的另一個兄弟張飛鎮守。

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劉備提拔了並不出名的魏延。

劉備還當著大家的面問魏延:“今天我對你委以重任,你打算說點啥?”

魏延豪氣無雙說道:“如果曹操親自帶兵來,我替您阻擋他;曹操派大將帶十萬人來,我就滅了他。”

劉備對此讚不絕口。

《三國志》記載:“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鹹壯其言。”

221年,劉備稱帝,進封魏延為鎮北將軍。

不僅僅劉備提拔,建興元年(223年),劉禪即位後也立即提拔魏延為都亭侯。

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進駐漢中,魏延被封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

建興八年(230年),曹魏進攻蜀國,魏延大敗費瑤和郭淮,晉升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而且授予假節,進封為南鄭侯。

如果稍微對比一下大家便知道:諸葛亮是武鄉候,而此時魏延已經成為授予假節、南鄭侯。可見魏延爵位已經超過諸葛亮,而且魏延只是表面上受諸葛亮節制,實際上已經獨立成軍。

由於魏延地位崇高,《三國志》中“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的記載,也就成為這一段的作證。

既然魏延可以不受諸葛亮節制,楊儀不過是一個長史,更何況假節的授權,自然魏延不會聽他的話。

正是魏延是劉備和劉禪父子的嫡系,所以三國志記載,《三國志》記載:“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 魏延不會投降魏國。

於是,老王提出的前兩個問題解決了:魏延不是諸葛亮的部下,楊儀也無權調動魏延。

同時,作為魏延假節的大將軍,魏延“丞相病逝,我們還在,怎麼可以半途而廢。”

不是虛言,而是責任擔當。

02

魏延與諸葛亮部下不和睦

要解決第三個問題“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為何不幫魏延說話?”,我們先看魏延和諸葛亮嫡系劉琰、楊儀的關係。

眾所周知,劉備託孤諸葛亮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時候,大將趙雲在身邊,趙雲是長坂坡救後主的恩人。

李嚴也是劉備給諸葛亮安排的副手,但是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去世,公元231(建興九年)李嚴也被廢了。

此時,劉禪身邊可用的除了太監已經所剩無幾。

劉琰曾經是地位僅次於李嚴的“三把手”,但是卻跟在諸葛亮屁股後面轉,第四次北伐失敗後,劉琰等與諸葛亮共同上書後主劉禪請求罷黜李嚴,公文在彈劾諸臣中名列第一。

這時候魏延開始出頭了。

建興十年,魏延和劉琰發生大規模爭吵。

諸葛亮責備劉琰,並將其派回成都,但是沒有降職。

顯然諸葛亮拉偏架,魏延抓住了其把柄,卻被諸葛亮大事化小處置了。

公元234年(建興十二年),劉琰因為誣告妻子和劉禪私通,被劉禪殺了。

再看楊儀,劉備在的時候只不過是弘農太守(當時這個地方還在曹魏手裡,因此是一個領著俸祿的普通局級調研員),劉備去世後,建興三年(225年)成為丞相參軍,代行相府事宜。建興五年(227年),跟隨諸葛亮到漢中。建興八年(230年),長史加綏軍將軍。可以說是諸葛亮身邊的大紅人。

但是這樣一個人,對魏延不屑一顧,諸葛亮卻說:“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

這話簡直就是糊弄鬼呢。

由此第三個問題也就很好解釋了。

熟讀《出師表》的朋友都知道,侍中董允可是諸葛亮推薦給後主劉禪點名要重用的人,既然魏延與諸葛亮嫡系關係不和睦,自然不會幫魏延說話了。

留府長史蔣琬作為諸葛亮的代言人兼第一大秘,更不可能幫魏延說話了。

03

諸葛亮極少給魏延機會

關於第四個問題“諸葛亮為何安排魏延斷後?”,老王希望大家看清楚本質:諸葛亮真的是給魏延機會嗎?

關於諸葛亮六出祁山爭議最多的便是“子午谷之謀”。

實際上,《三國志》記載: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意思就是:每次北伐,魏延都提出帶一萬人自己走一路,如同當年韓信一樣,但是諸葛亮都不同意。

魏延感覺很失落。

原因很簡單:諸葛亮很清楚魏延的實力,當年劉備選擇魏延鎮守漢中不是沒有道理的,諸葛亮知道劉備是有知人之明的,馬謖的事情就能證明。

因而在諸葛亮掌權的八年時間中,魏延毫無建樹。

建興八年(230年)曹魏兵分三路進攻蜀國,這是諸葛亮給魏延的唯一一次機會,魏延大放異彩,一支偏師西入羌中、攻擊曹魏涼州地區,打敗了曹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

這大大出乎諸葛亮意外,因此劉禪封魏延為徵西大將軍、南鄭侯。

從此以後,魏延唯一的記錄便是四出祁山殲敵三千,而且還是魏延、高翔、吳班三個人的功勞。

到了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五出祁山,魏延被任命為前將軍,所以才激動的睡不著覺。

此時,也許真的蜀漢後期人才凋零,實在沒有人可以用了。

但是開頭也說了:諸葛亮讓魏延斷後,是跟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商量的。

所以縱觀諸葛亮掌權的十二年中,魏延幾乎沒有機會,諸葛亮也不會在最後一刻給魏延機會。

04

殺害魏延的人下場慘烈

老王要給劉禪歌功頌德一下:

一,大多數軍隊都在楊儀手中,魏延也被楊儀打的逃到漢中,劉禪以大局為重,選擇了軍權在握的楊儀,挽救了蜀國。楊儀可不像魏延,萬一帶軍隊逃到魏國,蜀國就滅亡了。

二,成功離間了諸葛亮的諸多部下。劉禪選擇蔣琬和費禕,而果斷放棄了楊儀、馬岱等人。在諸葛亮部下的分崩離析中,最終控制了政局。

而參與殺害魏延的楊儀下場也不好。

馬岱殺了楊儀之後,楊儀曾經“起自踏之,曰:“庸奴!復能作惡不?”遂夷延三族。”

當楊儀以為功勞巨大,可以代替諸葛亮執政的時候,劉禪破格使用蔣琬。

楊儀憤恨之心溢於言表,最終說出了“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復及。”那段話。

最後,劉禪趁機流放楊儀,楊儀最後在流放的地方自殺。

《三國志》記載:“儀對禕恨望,前後云云,·····十三年,廢儀為民,徙漢嘉郡。”

總而言之,魏延是劉禪後期制衡諸葛亮的棋子,最終成為劉禪和諸葛亮最後博弈的犧牲品。

5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什麼才是“內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