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阿尤布王朝

寫作本文所用的參考書籍:

1、From Saladin to the Mongols: The Ayyubids of Damascus, 1193-1260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2、A History of the Ayyubid Sultans of Egypt

出版日期:1980年11月

-----------------------------------

正文:

一、前敘

10月6日,美國又一次向世界展示了它的老習慣:拋棄盟友。特朗普宣佈,美軍將從敘利亞東北部的庫爾德區撤軍。在歷史上,美國拋棄盟友,已經是前科累累,再加上現在這個特朗普實在是特離譜,於是,庫爾德人就這樣被拋棄了。特朗普的舉動再一次證明:美國靠不住。

美軍撤軍,意味著將它以前扶持的庫爾德人拋到了土耳其大軍的面前。土耳其的軍力中東第一,10月9日,土耳其軍隊果然出兵敘利亞庫爾德區,大開殺戒,看來庫爾德人只有在劫難逃了,多虧法國駐軍還擊,打擊了土耳其的囂張氣焰。

庫爾德人,在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都有分佈,二十世紀初,一戰結束後,奧斯曼帝國瓦解,歐洲列強在西亞重新洗牌,幾個較大的民族如土耳其人、阿拉伯人的利益都考慮到了,而庫爾德人相對弱一些,他們想成立庫爾德斯坦的夢想,無人過問,列強不予考慮,因此,他們就被分散在幾個國家,一直延續至今。

在土耳其、敘利亞等國,對庫爾德人都是全力打壓,因為庫爾德人一直想把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的庫爾德區合在一起,組成庫爾德斯坦國家,這在各國當然是不被允許的,誰能容許領土、人口被減少?

土耳其不僅把本國的庫爾德人壓得緊緊的,對敘利亞的庫爾德人也是虎視眈眈,此次美國撤兵,土耳其抓住機會,趁機大動干戈,以圖徹底梟平敘利亞的庫爾德人,以絕後患。

庫爾德人是西伊朗人的一支,說起來,在歷史上,也曾經輝煌過一段,當年力抗十字軍東征、統治埃及和敘利亞的阿尤布王朝,就是庫爾德人建立的,阿尤布王朝的速丹,一代雄傑薩拉丁,就是庫爾德人。

接下來,就給大家詳細介紹庫爾德人的阿尤布王朝在歷史上的輝煌歷程和精彩事蹟,以饗讀者。

二、謝爾庫、薩拉丁叔侄

1963年,埃及出品了歷史巨片《薩拉丁》,講述十二世紀末,西亞的十字軍襲擊了穆斯林的朝聖隊,引發了哈廷戰役,埃及速丹薩拉丁大破十字軍,穆斯林收復淪陷近百年的聖城耶路撒冷。影片頗具歷史感,中國譯製了這部精彩的影片。

2005年的美國大片《天國王朝》,也講述了薩拉丁與耶路撒冷王國的故事。

不過,這兩部影片都是隻有兩個多小時,只講了薩拉丁的幾件事,而歷史上的薩拉丁,其事蹟要比影片的內容豐富得多。

薩拉丁,其實應該是,撒拉·阿爾·丁·尤速夫,簡稱薩拉丁。1137年,薩拉丁出生於底格里斯河畔提克里特的一個庫爾德人家庭。對比一下時間,在東方,1127年,南宋建立。

薩拉丁的父一輩,兄弟兩個:阿尤布與謝爾庫。1132年,他們投靠伊馬德·阿德·丁·贊吉的贊吉埃米爾國,成為贊吉手下的軍官。後來,阿尤布投靠大馬士革的不雷埃米爾國,負責大馬士革的防務。1148年,贊吉去世,其子努爾·阿德·丁,簡稱努爾丁,成為阿勒頗的埃米爾,1154年,在謝爾庫的勸誘下,阿尤布向努爾丁獻城歸降,不雷埃米爾國滅亡,大馬士革歸於贊吉埃米爾國,阿尤布兄弟倆都成為努爾丁的部將。

薩拉丁少年時,生活在其父親鎮守的大馬士革,受到良好的教育,生活優越,養成了優雅、寬容的貴族氣質。他長大成人後,也成為努爾丁手下的軍官。

十字軍東征,在西亞沿海地區建立了一系列十字軍國家,以耶路撒冷王國為首,當時的耶路撒冷王國,非常強大,埃及的法蒂瑪哈里發國,成為其附屬國。1162年,阿馬爾裡克一世繼位為耶路撒冷國王,他英明果敢,精明強幹,他繼位後,對埃及威脅更大,因為他隨時想一舉吞併埃及。

當時的耶路撒冷王國,正處於安如王朝統治之下。

眾所周知,當時西歐的英國,是由來自法國的安如家族的金雀花支系進行統治的,而同時,安如家族的另一支,則統治著西亞的耶路撒冷王國。耶路撒冷王國的安如王朝,從1153年持續到1205年。

三、謝爾庫三進埃及

第一次。1163年,埃及內亂,上埃及總督薩瓦,為爭奪宰相之位,向阿勒頗速丹努爾丁求援,於是努爾丁派手下的庫爾德族部將謝爾庫、薩拉丁叔侄,率領援軍前往埃及,幫助埃及平定內亂。

薩瓦如願成為埃及宰相,但是又與謝爾庫發生爭權奪利,於是,他向埃及的宗主國耶路撒冷王國求援,阿馬爾裡克一世於1164年迅速出兵,耶路撒冷軍隊十分強大,謝爾庫叔侄抵擋不住,他們只得退出埃及,退到大馬士革,此時,在阿馬爾裡克一世面前,埃及已經大門洞開,他可以縱馬馳騁,一舉吞併埃及了。

阿勒頗埃米爾努爾丁為了報復,也為了不讓埃及落到基督徒手裡,於是起兵,進攻十字軍國家安條克親王國,生擒安條克親王博希蒙德三世,安條克親王國的貴族及軍民急忙向阿馬爾裡克一世求救,阿馬爾裡克一世只得放下已經唾手可得的埃及,回軍來救安條克。

阿馬爾裡克一世幫助安條克抵擋努爾丁,一直到1167年,才回師耶路撒冷,再次威脅埃及。

為了對付耶路撒冷王國的強大威脅,法蒂瑪哈里發阿迪德,向努爾丁求援,努爾丁再次派謝爾庫叔侄率軍前往。1168年,謝爾庫二進埃及。他的政敵薩瓦,於是又向阿馬爾裡克一世求援。阿馬爾裡克一世再次起兵出征埃及,在亞歷山大擊敗謝爾庫,謝爾庫又一次被迫退出埃及。

但是,耶路撒冷軍隊留在埃及不走,打算進攻開羅,就此吞併埃及,哈里發阿迪德只得又向努爾丁求援,謝爾庫三進埃及。這一次,謝爾庫帶去了足夠多的援軍,終於擋住了阿馬爾裡克的攻勢。阿馬爾裡克遂回師耶路撒冷,準備來年再戰。

1169年,謝爾庫進入開羅,受到熱烈歡迎,他以勾結基督徒的罪名、處決了一直阻礙他們叔侄的埃及宰相薩瓦,接任宰相,不過,他也很快去世了,薩拉丁繼任埃及宰相。阿馬爾裡克一世趁機又一次進攻埃及,但薩拉丁發揮才能,守住了埃及,阿馬爾裡克一世無功而返。

四、薩拉丁建立阿尤布速丹國

薩拉丁

1171年,法蒂瑪哈里發國的末代哈里發阿迪德去世,法蒂瑪哈里發國結束,薩拉丁稱埃米爾,建立阿尤布埃米爾國,以其父之名命名。起初,阿尤布埃米爾國作為贊吉埃米爾國的附屬國。

1173年,薩拉丁派軍隊,渡海,征服了阿拉伯半島的沿海一帶。

1174年,阿勒頗埃米爾努爾丁去世,他十一歲的兒子薩利赫繼位。薩拉丁再無顧忌,升級,稱速丹,阿尤布升級為速丹國。

哈里發是皇帝級的,速丹是國王級的,埃米爾是公爵、侯爵或總督級的。

努爾丁去世,耶路撒冷國王阿馬爾裡克一世立即進攻敘利亞,首先進攻戈蘭高地,但是沒想到,在進軍途中,得了嚴重的痢疾,阿馬爾裡克一世去世,年三十八歲,他在位十一年,這是耶路撒冷王國最強大的時期,他去世後,他十四歲的兒子繼位為耶路撒冷國王,就是著名大片《天國王朝》中的麻風病國王博杜安四世。

努爾丁與阿馬爾裡克先後去世,薩拉丁趁機率軍佔領屬於阿勒頗埃米爾國的大馬士革、哈馬、霍木等地,進軍其都城阿勒頗,強迫伊斯瑪儀締結和約,薩拉丁宣佈阿尤布速丹國獨立。

耶路撒冷國王博杜安四世與前來聖地朝聖的、神聖羅馬帝國洛林家族的弗蘭德斯伯爵斐立普商議,準備與東羅馬帝國結盟,從海上進攻埃及。

五、耶路撒冷王國揚威蒙斯-吉薩爾會戰

美國大片《天國王朝》中的耶路撒冷國王博杜安四世

薩拉丁得知後,先下手為強,組織了兩萬六千大軍,搶先進攻耶路撒冷王國。

麻風病國王博杜安四世、安條克親王雷納德·沙第永,率領耶路撒冷軍隊七千人,包括騎士三百七十五人,還有聖殿騎士團總團長奧多率領的八十四名騎士,趕到阿斯卡隆,進行阻擊。

薩拉丁並不進攻阿薩卡倫,而是派一部分人圍城,大部分主力則繼續前進,直撲聖城耶路撒冷。

博杜安四世率軍突圍後,一路追趕薩拉丁軍隊。

薩拉丁的軍隊分散前進,沿路搶劫,向耶路撒冷進軍。

1177年11月25日,到了拉馬拉一帶的蒙斯-吉薩爾,博杜安四世追上了薩拉丁的軍隊,見薩拉丁的軍隊已經散漫得不成隊形,其中一部分還陷在泥濘的農田裡,進退不得,於是準備發起攻擊。因為薩拉丁軍隊人數眾多,十字軍不少人都感到恐懼。

博杜安四世命伯利恆大主教升起基督教的聖物真十字架,博杜安四世伏倒在十字架面前,懇求上帝賜予勝利。祈禱之後,博杜安四世率軍衝向薩拉丁的軍隊,真十字架在Sunny下熠熠生輝,十字軍國家的將士們群情振奮,喊殺震天,奮勇衝殺,勢不可擋。

一盤散沙的薩拉丁軍隊大敗,潰不成軍,傷亡大半,所有輜重都被繳獲。

博杜安四世率軍追殺,直到夜晚方才收兵,返回阿斯卡隆伯國。

阿尤布軍隊此戰損失了百分之九十,只有薩拉丁等少數人得以脫逃,逃回埃及。

後來,博杜安四世在戰場上建立了一座本篤會修道院,以紀念他的這次偉大勝利,不過,十字軍各國的聯軍,也有一千多人陣亡。

此後,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三世與洛林家族弗蘭德斯伯爵斐立普一起進攻、掃蕩敘利亞,薩拉丁戰敗過後,一時無力救援。直到第二年,十字軍才退兵。

之後,雙方有一些較小的交戰,互有勝負,

1181年,伊斯瑪儀去世,阿勒頗埃米爾之位傳給其堂弟伊茲丁·麥斯歐德。

1183年和1185年,薩拉丁先後攻佔阿勒頗和摩蘇爾,贊吉諸國逐漸消亡。

1185年,耶路撒冷國王博杜安四世去世,年二十四歲,他十歲的外甥博杜安五世繼位,但一年後就夭折了。博杜安五世的母親西碧拉繼位為女王,西碧拉的第二個丈夫呂斯尼安家族的蓋依為共治國王。

博杜安四世雖然有軍事才能,但是,麻風病一直在侵蝕他的身體,影響了他對國家的治理,總的來說,他在位期間,耶路撒冷王國開始走下坡路了,而繼位的國王蓋依,才能不高,一些人不服他,耶路撒冷王國的強大,也就一去不復返了。

六、名垂史冊的哈廷會戰

博杜安四世去世,薩拉丁見機會來了,於是開始準備進攻耶路撒冷王國,此時,剛巧出了一件事,成了戰爭爆發的導火索。

安條克親王雷納德,不聽耶路撒冷國王蓋依的命令,擅自襲擊穆斯林的朝聖隊伍,當時,朝聖隊曾跪求他饒命,並說雙方有和平協議,但雷納德還是折磨並殺害了其中一些人,薩拉丁對此非常憤怒,下令進攻以耶路撒冷王國為首的十字軍各國。

薩拉丁集結各路軍隊,下達作戰命令給眾多的埃米爾。1187年7月1日,阿尤布大軍包圍的黎波里伯國的太巴列城,一舉攻破外城。但是伯爵雷蒙德的妻子、耶路撒冷王國的加利利女親王愛西娃,率軍頑強守住內城,並向耶路撒冷國王蓋依求援。

蓋依決定進軍救援,十字軍各國起兵迎戰。

薩拉丁大軍,留一部分圍困太巴列內城,主力轉而迎戰十字軍。

7月3日,前來救援的十字軍不斷遭到薩拉丁軍隊的襲擊,當晚安營時,卻發現該處的水井已經乾枯。他們整日缺少飲水,薩拉丁又下令點火生煙,扇到他們營地,使他們更加乾燥、乾渴。

4日早晨,薩拉丁下令對十字軍發起進攻。

十字軍各國的參戰兵力包括:耶路撒冷王國,安條克親王國,的黎波里伯國,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博杜安四世留下來的全部由麻風病人組成的拉撒路教團,依比利亞半島人組成的蒙特約教團,共兩萬大軍,包括,一千五百騎士,一萬五千步兵,以及其他一些武裝人員。

其中的領軍的將帥包括:耶路撒冷國王蓋依,其兄阿馬爾裡克,安條克親王雷納德,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聖殿騎士團總團長傑哈·德·雷德法,醫院騎士團總團長蓋勒涅·迪·那不勒斯,等等。

阿尤布速丹國的參戰兵力,三萬大軍,包括一萬二千騎兵。

其中的領軍將帥包括:阿尤布速丹薩拉丁,薩拉丁之弟阿迪勒,薩拉丁之子阿夫達爾,哈馬埃米爾烏馬爾,以及其它各國的埃米爾,等等。

沒有了博杜安四世的十字軍各國聯軍,戰鬥力下降不少,十字軍的步兵因為乾渴難忍,擅自向太巴列湖移動,造成與騎兵的分離,薩拉丁見敵軍陣勢已亂,遂下令發起進攻,十字軍步兵遭到穆斯林騎兵屠殺,十字軍的騎士們則單獨奮戰一整天,幾乎全軍覆沒。

哈廷會戰,薩拉丁軍隊大破十字軍,大獲全勝。十字軍的將帥,只有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一人逃脫,而耶路撒冷國王蓋依、其兄阿馬爾裡克、安條克親王雷納德,聖殿騎士團團長傑哈·德·雷德法等被俘,其他將帥被殺,十字軍騎士幾乎全軍覆沒,十字軍作戰攜帶的聖物真十字架落入穆斯林手裡。

十字軍全軍覆沒,此後,聖城耶路撒冷的陷落已經是必然的了。薩拉丁不願意以流血方式佔領耶路撒冷,他提供了慷慨的條件讓耶路撒冷人投降,但耶路撒冷城的軍民還是盡力進行了抵抗,耶路撒冷在被圍困後於1187年10月2日向薩拉丁投降。基督徒統治了近百年的耶路撒冷城,至此重歸穆斯林手中,薩拉丁因此在穆斯林歷史上被稱為偉人。

薩拉丁算是大度,城中的基督教居民,支付了不多的贖金,然後可以離開,去其它國家,但是參與守城的基督教步兵們,則全部被賣為奴隸。無論如何,沒有發生屠殺。

耶路撒冷王國的大部分城市,都被薩拉丁軍隊佔領,只有提爾,在提爾伯爵、神聖羅馬帝國蒙費拉特家族的康拉德的率領下,頑強抵抗,保住了城池。

蓋依、雷納德等人被俘後,因為一直沒水喝,實在太渴,大度的薩拉丁,讓手下給蓋依一瓢水,蓋依喝了一口,讓雷納德也喝了一口,薩拉丁很生氣,指責蓋依,說他不該讓雷納德喝水,薩拉丁如此生氣,當然是因為雷納德對穆斯林朝聖隊伍的虐待與殺害。

在進攻耶路撒冷王國各城時,為了儘快攻取,薩拉丁許諾,如果城市投降,則他會釋放被俘的十字軍各國的君主,有的城市因此而投降,1188年,哈廷會戰中被俘的君主們,被薩拉丁釋放,但是,其中的安條克親王雷納德,因為是罪魁禍首,被薩拉丁處決。

蓋依被釋放後,想去提爾,遷都提爾,但是康拉德拒絕他進城,康拉德拒絕承認他是耶路撒冷國王。蓋依只得去了安條克親王國。

耶路撒冷王國跑出來的一些軍民投奔蓋依,蓋依用這支力量,去圍攻薩拉丁軍隊奪去的耶路撒冷王國的阿卡城,想遷都阿卡,但是進攻非常艱難,久攻不下,軍中還起了瘟疫,耶路撒冷女王西碧拉及大批將士瘐斃。

西碧拉的妹妹繼位為耶路撒冷女王,是為伊莎貝拉一世,她嫁給了守城有功的提爾伯爵康拉德,康拉德有望成為共治國王,而蓋依則有退位的危險。

七、群英薈萃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聖城耶路撒冷陷落,震驚了羅馬教廷和西歐各國,教皇額我略八世號召、組織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這一次東征,1189年到1192年,前後四年。這次東征,群英薈萃,穆斯林方面有薩拉丁;十字軍方面,有勇武的神聖羅馬皇帝紅鬍子弗里德里希一世,紅鬍子即巴巴羅沙,有英國國王獅心王理查一世,有法國國王智多星弗利浦二世。

先是皇帝弗里德里希一世率領帝國軍隊與德意志各諸侯國的軍隊,先行一步,於1189年出兵,走陸路,沿途的東羅馬帝國和羅馬蘇丹國,受到薩拉丁的收買,一路想方設法阻礙其進軍,1190年,皇帝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在渡河時落水身亡,於是,德意志各國的軍隊不少都紛紛回師了。

皇子、霍亨施道夫家族的士瓦本公爵弗里德里希,率領剩下的德軍,繼續前進,終於來到耶路撒冷王國,參加了耶路撒冷軍民對阿卡的圍攻,不過,此時瘟疫還在流行,皇子弗里德里希也染病身亡了,好在巴本堡家族的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五世隨後也趕到了阿卡,接管了剩下的德軍。

英軍與法軍,出兵較晚,彼此不和的英國國王和法國國王,一路上還在勾心鬥角,在走到西西里之後,分道揚鑣,各走各的。弗利浦二世率法軍於1191年5月,在提爾登陸,然後,趕到阿卡城下,一起參與圍攻阿卡,但阿尤布軍隊異常頑強,阿卡仍然是牢不可破。

英國國王獅心王理查一世,姍姍來遲,路上還奪取了東羅馬帝國的塞普勒斯島。6月,英軍才在西亞海岸登陸並趕到阿卡城下。理查一世的英軍,一出手就不一樣,他們一到,立即砍伐森林,大規模製造攻城器械,7月12日,阿卡城終於被攻陷了。

奧地利軍隊首先登城,他們歡呼著在城頭插上奧地利的旗幟,但是,英軍很快趕了上來,傲慢的英軍,扔掉了奧地利的旗子,插上了英格蘭的旗子,這一下,理查一世又多了一個敵人。

由於對理查一世實在看不下去,8月,法國國王弗利浦二世在留下兩千法軍後,率法軍主力,與利奧波德五世的德軍,一起回師歐洲。

英軍滿不在乎,在薩拉丁無錢交付贖金的情況,獅心王理查將阿卡被俘的穆斯林軍民,包括婦女兒童,殺了兩千多人,然後,準備出征奪取聖城耶路撒冷。

八、獅心王理查的阿速夫會戰,以及收復失地的赫赫武功

理查一世是得麻風病的耶路撒冷國王博杜安四世的族侄,他們同屬安如家族。在阿卡休整之後,理查一世率領英軍,沿著西亞海岸一路南下,向著被薩拉丁軍隊佔領的聖城耶路撒冷進軍。沿著海岸進軍,則歐洲的船隊可以隨時為十字軍提供給養。薩拉丁的大批軍隊一路尾隨騷擾,企圖抓住空子給予致命一擊,以前的哈廷會戰,他們就是這麼得手的,但是,就戰鬥力來說,西亞的十字軍國家只能說是山寨版的,而正宗的歐洲國家可要高得多了,理查一世軍容嚴整,嚴令各隊不得擅自出擊,因此薩拉丁軍隊一直無機可乘。

但是,尾追與騷擾愈演愈烈,9月7日午後,在來到阿速夫一帶的時候,薩拉丁的部隊向十字軍後隊的醫院騎士團發起了進攻,醫院騎士團不得不回身還擊,理查一世根據當時的形勢,下令全線反擊,激戰終於爆發了。

雙方兵力:

十字軍,一萬六千人,包括一千二百重騎兵,一萬步兵。

參戰方包括:英格蘭王國、法蘭西王國、耶路撒冷王國、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以及來自安那託利亞的希裡希亞美尼亞親王國的志願軍。

將帥,英國國王理查一世,法國勃艮第公爵於戈一世,法國香檳伯爵奧利二世,蓋依,等等。

阿尤布軍隊,二萬六千人。

將帥:阿尤布速丹薩拉丁,其弟阿迪勒,侄子烏馬爾,摩蘇爾埃米爾阿拉丁,等等。

薩拉丁的輕騎兵,不是歐洲重灌騎士的對手,薩拉丁軍隊大敗,七千人被殺,英軍只損失了七百人,英軍隨即拿下了阿速夫,接著收復了雅法,然後又收復了阿斯卡隆。

至此,薩拉丁在哈廷會戰後奪佔的耶路撒冷王國各城市,除了耶路撒冷城以外,皆被十字軍收復。

薩拉丁派其弟阿迪勒與理查進行談判,但最終談判破裂。

九、薩拉丁保住了耶路撒冷

隨即,十字軍進軍被薩拉丁軍隊佔領的耶路撒冷。但是,薩拉丁在通往聖城聖城耶路撒的沿途,實行焦土政策,不給敵人一粒糧食,連水井都填了。此時氣候日漸寒冷,暴雨和冰雹來襲,十字軍來到距離耶路撒冷只有十二英里的地方,已成強弩之末,又冷又餓,沒吃沒喝,精疲力盡,根本無法攻城,並且,光禿禿的大地,也無樹林可以砍伐以製造攻城器械,理查一世想與薩拉丁談判,但遭到拒絕。這似乎是拿破崙進攻俄國的前傳。

遠離海岸,使得十字軍補給困難,身陷險境,理查一世最後決定,放棄攻城,回到濱海城市雅法。

歐洲的船隊送來大量糧食物資,十字軍這才緩了過來。隨後,理查一世插手耶路撒冷王國的事務,他的兩位族姑母的丈夫,蓋依與康拉德,爭奪耶路撒冷王位,理查一世支援大姑父蓋依,但是各十字軍國家的軍民則支援當年率軍擋住了薩拉丁進攻、守住了提爾的二姑父康拉德,1992年4月,理查一世只得同意眾人的意見,康拉德即位為耶路撒冷國王,蓋依只得退位。

為了補償蓋依,理查一世將剛剛奪來的塞普勒斯島,賣給了蓋依,蓋依在那裡建立了塞普勒斯王國,即位為首任塞普勒斯國王。塞普勒斯王國在以後西亞沿海各十字軍國家全部被被穆斯林消滅之後,成為十字軍在西亞唯一的據點。

康拉德很快被刺殺,理查二世迅速安排他的二姑媽、耶路撒冷女王伊莎貝拉一世,嫁給了理查的外甥、香檳伯爵奧利二世,奧利二世成為耶路撒冷王國的共治國王,不少人懷疑康拉德是理查派人所刺。

6月,十字軍再次進攻耶路撒冷,薩拉丁還是老辦法,堅壁清野,十字軍仍然是因為深入內陸,無法解決給養問題,而無法攻城。

理查一世進行了一番思考,他認為,薩拉丁擁有埃及和敘利亞兩翼,耶路撒冷在兩翼包圍之中,很難拿下,即使拿下,也守不住,他認真研究了他的叔祖父阿馬爾裡克一世屢次進攻埃及的作戰,提出了極具戰略眼光的構想:聯合東羅馬帝國的強大艦隊,水陸並進,佔領埃及,斷薩拉丁一翼,對另一翼敘利亞形成威脅,迫使薩拉丁放棄耶路撒冷,退守敘利亞。而耶路撒冷收復後,有埃及作為廣大腹地,則可保長治久安。

當理查一世提出此巨集大戰略構想之後,遭到法國的勃艮第公爵於戈一世極力反對,這位頭腦簡單的貴族,理解不了複雜的戰略構想,他就一個看法,認為應該直接進攻耶路撒冷,不應該避重就輕,這就又回到了老問題上,耶路撒冷地處內陸,十字軍想要攻城,給養是大問題。

結果,十字軍分成兩隊,而理查一世只能領導其中的一隊,法軍已經不服從他的領導了,攻城更無法進行了,只得退回濱海地帶。

理查一世率領英軍,登上軍艦,準備返回歐洲,7月,薩拉丁軍隊乘虛而入,偷襲雅法得手,阿尤布軍隊因為十字軍在阿卡的屠殺,而在雅法也對基督徒進行了屠殺,直到薩拉丁極力恢復了軍隊的秩序。

本已經準備啟航的理查一世,聽說雅法失陷,於是率領一支兩千人的支隊,從海上發動進攻,奪回了雅法,解救了被穆斯林俘虜的雅法軍民。這一仗,打得阿尤布軍隊聞風喪膽,從此,再也不敢進犯耶路撒冷王國的各城市。

耶路撒冷軍民極力挽留理查一世,但此時,歐洲傳來訊息:法國國王弗利浦二世與理查之弟約翰勾結,企圖幫約翰篡奪英國王位。理查一世大為震驚,他只能儘快回歐洲了。

9月,理查與薩拉丁簽訂了為期三年的和約,聖城耶路撒冷,仍歸穆斯林統治,但允許基督徒前往朝聖、經商,薩拉丁歸還基督教的生物真十字架。

雙方約定,三年之後,再一較勝負。

10月,獅心王理查一世率領英軍,乘軍艦離開西亞,回師歐洲。

此次東征,雖然沒有收復聖城耶路撒冷,但是收復了耶路撒冷王國的大部分城市,王國遷都阿卡,繼續發展。

1193年,薩拉丁在大馬士革病逝,年五十七歲。他生前樂善好施,不吝惜金錢,常常把錢花得精光,他去世時,只有一個金幣和四十個銀幣。

儘管薩拉丁和基督教的君主的信仰不同,但薩拉丁獲得了獅心王理查的尊敬。在二人簽訂條約後,雙方互贈許多禮物以表尊敬,但兩人再也沒有見面。

在中古時期,薩拉丁是對抗十字軍的英雄,但是在歐洲,則被視為惡人。不過,到了十九世紀,薩拉丁的慷慨大度、有著騎士精神的形像,在歐洲漸漸廣泛流傳起來,沃爾特·司各特的小說《十字軍英雄記》等文學作品,對此功不可沒。

德國皇帝威翰二世,出於對抗英國的需要,一直認為自己是所有伊斯蘭國家的宗主,這些國家都是德國的附屬國,1898年,威翰二世造訪薩拉丁的墓地,表示敬意。德皇的此次造訪,再加上反對英帝國主義的情緒,使阿拉伯的民族主義者將薩拉丁視為對抗西方的英雄。

現代的阿拉拍國家用各種方式紀念薩拉丁,與二戰後阿拉伯民族主義興起有關,部分原因也和阿以衝突有關,薩拉丁從十字軍手中奪回耶路撒冷的事蹟,用來鼓舞今日的阿拉伯人對抗以色列,而薩拉丁時期阿拉伯的統一及榮耀也成為阿拉伯民族主義的驕傲。

不過,他們忽略了薩拉丁其實是一個庫爾德人的事實。

再說回十二世紀。1194年,塞普勒斯國王蓋依去世,其兄阿馬爾裡克繼位。

1197年,耶路撒冷國王奧利去世,此後,女王伊莎貝拉一世嫁給她第四任丈夫、蓋依的哥哥、塞普勒斯國王阿馬爾裡克,於是他身兼耶路撒冷王國的共治國王。

英國國王理查一世離開西亞後,遇到風浪,與大隊失散,只得棄舟登岸,經歐洲大陸返回他在法國的領地,當他不得不化裝經過奧地利公國時,被認出,並被抓獲,他的仇人、巴本堡家族的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五世,將他縛送神聖羅馬皇帝海因裡希六世。皇帝將他關押,在向英國勒索了鉅額贖金後,才將他釋放。1199年,理查一世在鎮壓他的法國領地的反抗時,中冷箭身亡,年四十一歲,其弟約翰繼位,以後的歷任英國國王皆為約翰的後代。

十、諸子爭位

阿尤布家族:

阿尤布有五子兩女,謝爾庫有一個兒子。

薩拉丁有十七個兒子,一些女兒。

二弟阿迪勒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

薩拉丁去世,將敘利亞與埃及,分給長子次子:長子阿夫達爾,繼位為大馬士革埃米爾;次子阿齊茲,繼位為埃及速丹。

阿夫達爾參加了哈廷會戰,經受過戰鬥的鍛鍊,薩拉丁對這位長子刻意栽培,讓阿尤布家族所有人向阿夫達爾宣誓效忠,但是,兄弟姐妹中,人才濟濟,不少人自己想出頭,薩拉丁一去世,就有兄弟向阿夫達爾發起挑戰。

1194年5月,次子、埃及速丹阿齊茲向長子、大馬士革埃米爾阿夫達爾發動進攻,王叔阿迪勒假惺惺調節,自然結果不會好,不到一年,阿齊茲再度進軍大馬士革。

1196年,阿迪勒不再調停,改為與阿齊茲結盟,奪了大馬士革埃米爾之位,阿迪勒即位為大馬士革埃米爾,阿夫達爾被迫流亡。

1198年,阿齊茲墜馬身亡,其子曼蘇爾繼位為埃及速丹。由於懼怕阿迪勒的野心,埃及的埃米爾們邀請流亡的阿夫達爾前來埃及,作為幼主的攝政,此後,阿夫達爾在埃及,阿迪勒在敘利亞,形成對峙之勢。

1199年,阿夫達爾與他的另一個兄弟阿勒頗埃米爾,扎希爾,結盟,共同對付阿迪勒,兄弟倆的聯軍,圍攻大馬士革,阿迪勒率軍頑強防守,阿迪勒的兒子卡密勒率領援軍趕到,這才解圍,阿夫達爾退兵埃及,阿迪勒一路追擊,阿夫達爾只得投降,阿迪勒給了他兩個城市,讓他退出埃及。

1200年,失去了阿夫達爾攝政的曼蘇爾被廢,阿迪勒成為埃及速丹,

曼蘇爾投靠叔叔、阿勒頗埃米爾扎希爾。

阿夫達爾再次與扎希爾結盟,兩兄弟再次圍困了大馬士革。然而,他們之間卻爆發了分歧,阿夫達爾最終失去了繼續戰鬥的意願,向阿迪勒投降, 阿迪勒確認了阿夫達爾對一些城市的統治,而扎希爾則於1202年承認了叔叔的宗主地位。1212年,阿迪勒的女兒黛法可敦與阿勒頗埃米爾扎希爾結婚,標誌著兩大支系之間,結束對抗,阿迪勒穩定了局面。

1218年,扎希爾去世,1225年,阿夫達爾去世。薩拉丁的三個較大的兒子先後去世,阿迪勒及其兒子更加坐穩了江山。

十一,阿尤布王朝太宗阿迪勒

阿迪勒:大馬士革埃米爾,1196到1218;埃及速丹,1200到1218。

阿迪勒堪稱阿尤布王朝的太宗,他在近二十年的時間裡,明智地統治著埃及和敘利亞,促進了與十字軍國家的貿易和良好的關係。並且,他委任他的兒子卡密勒為埃及總督,他自己則兩地兼顧,統治非常穩固。

阿迪爾的統治通常是鞏固而不是擴張。阿迪勒完全控制阿尤布王朝時,已經五十多歲了,之前已經連續打了二十年的仗。在取得政權後,他首先關心的是國庫,由於他的哥哥薩拉丁奪取政權,進行與十字軍的戰爭以及阿尤布王朝的內部鬥爭,國庫幾乎被清空了。阿迪勒對貨幣和稅收制度都進行了改革,效果顯著,這可以從埃及在1200年地震中相對快速的恢復以及在1199和1202之間應對尼羅河洪災的抗洪搶險,可以看出阿迪勒所採取的措施的有效性。災情造成的饑荒是嚴重的,但是阿迪勒通過一系列措施,確保了持續的社會和政治穩定以及經濟復甦。

避免出現新的十字軍東征是阿迪勒統治期間的第二個主要關注點,為此,他鼓勵與歐洲商人進行貿易。

他的第三個關注點是在不訴諸武力的情況下保持他的家族在阿尤布王朝的領先,尤其重要的是,他讓女兒黛法可敦於1212年嫁給了薩拉丁的兒子阿勒頗埃米爾扎希爾,平息了阿尤布家族兩大支系之間的嚴重矛盾,穩定了局面。

第四,阿迪勒在他的城市領域執行了重大的復興計劃,大馬士革的龐大城堡是他在這方面最顯著的成就之一。

第五,阿迪勒的領土野心是在邊疆地區向外開疆拓土,比如安納托利亞南部和伊拉克北部。

在太宗阿迪勒的治理之下,阿尤布王朝國泰民安,一片繁榮。

不過,在阿迪勒的晚年,風波又起。阿迪勒外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挑起新的十字軍東征,然而,在1217年9月,第五次十字軍在阿卡登陸,阿迪勒一向與歐洲各國進行貿易,完全沒想到會發生這一次東征。

其實,是他自己忘了,聖城耶路撒冷一直在阿尤布王朝手裡,但羅馬教廷可從未忘記,所以教皇英諾森三世號召發動了第五次十字軍東征。儘管已經七十二歲高齡了,但阿迪勒還是御駕親征,親率阿尤布軍隊前往西亞海岸迎戰十字軍,但畢竟年事已高,他在出征途中去世。1218年8月,十字軍的另一支隊在埃及北海岸登陸,攻陷了北海岸城市達米埃塔。

阿迪勒的兒子卡密勒繼位為埃及速丹。

阿迪勒確立了他這一系牢牢掌握著埃及與大馬士革。其他,另一兄弟努爾阿丁沙汗沙的後代統治哈馬;兄長薩拉丁的後代統治阿勒頗;叔叔謝爾庫的後代統治霍木。

十二,寬厚的卡密勒

卡密勒監督了開羅內城的修建工作,他一直擔任埃及總督,以他的名義釋出法律條文,直到他父親於1218年去世後,他終於繼位成為速丹,他在位二十年。

卡密勒生於1177年,去世於1238年,活了六十一歲。他在位期間,擊敗了第五次十字軍東征,而由於第六次十字軍東征,他將聖城耶路撒冷割讓給了十字軍。

阿迪勒去世後,他的領地被劃分為三個部分:卡密勒統治長子埃及,次子穆阿贊統治大馬士革,其他兒子統治敘利亞其餘部分。

卡密勒繼位後,立即著手防禦十字軍入侵。他向十字軍提出了許多和平的建議,但由於羅馬教皇的影響,所有這些都被拒絕了。

1221年,十字軍企圖進攻開羅。戰役中,卡密勒指揮穆斯林軍隊,藉尼羅河水截斷十字軍的路,幷包圍十字軍。9月,阿尤布軍隊收復達米埃塔。第五次十字軍戰爭終告失敗。

卡密勒生性寬厚,在擊敗了十字軍之後,為被擊敗的十字軍提供食物。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卡密勒與他的兄弟穆阿贊進行了權力鬥爭,穆阿贊於1227年去世,其子納斯爾·達烏德繼位為大馬士革埃米爾。不過,卡密勒和他的另一兄弟阿什拉夫達成協議,將侄子納斯爾·達烏德改任凱拉刻埃米爾,由阿什拉夫接任最重要的大馬士革埃米爾。

1228到1229,第六次十字軍東征,由神聖羅馬皇帝、西西里國王、耶路撒冷國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率領。這一次很好辦,卡密勒願意接受與十字軍的和平,而弗里德里希二世生長於西西里島,那裡有不少穆斯林,他與穆斯林朝相處甚歡,因此,此次東征,不費一刀一槍,1229年,雙方友好商定了十年和平,耶路撒冷等地歸還給十字軍王國。1229年條約在十字軍東征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僅靠外交手段,沒有重大軍事對抗,耶路撒冷,伯利恆和通往大海的通道就被割讓給了耶路撒冷王國,重建了被毀的耶路撒冷城牆。與此同時,穆斯林保留了阿克薩清真寺、聖殿區,岩石圓頂,該市的穆斯林居民都將保留其房屋和財產,他們還將有自己的城市官員來管理單獨的司法系統並維護其宗教利益。

第六次十字軍東征勝利結束,大家和平共處。

十字軍的問題妥善解決,但是,還有其他問題需要解決,比如花拉子模人的禍亂。

當年,成吉思汗西征,花拉子模沙穆罕默德敗亡,其子扎蘭丁繼位,1221年,扎蘭丁被蒙古西征軍一路追到印度河,躍馬入河逃生。蒙古軍退兵後,扎蘭丁由印度回波斯,據有起兒漫、伊斯法罕等地區,勢力復振,但是,他不事整頓內政,一味窮兵黷武,殺掠壓迫被征服地區人民,又沉溺酒色,急躁好殺,以致大失民心。1231 年,窩闊臺派出一支蒙古軍出征波斯,追殺扎蘭丁,攻克大不里士,扎蘭丁倉惶出逃,蒙古軍一路追擊,扎蘭丁逃入庫爾德斯坦山中,被山民所殺。此後,花拉子模餘部離開波斯,向西流亡到敘利亞,到處搶劫作亂。

此時,卡密勒年事已高,已無力解決遺留問題了。1238年,卡密勒去世,年六十一歲。

卡密勒不喜歡大兒子薩利赫,按照他的意願,他年輕的兒子阿迪勒二世繼位。

十三、狼性十足的凶狠速丹薩利赫·阿尤布

阿迪勒二世在位只有一年,就被他的長兄、狼性十足的薩利赫推翻,廢黜,被關押,八年後在監獄裡去世。

狼性十足的薩利赫·阿尤布是怎樣養成的?早在1221年,第五次十字軍東征時,薩利赫·阿尤布就被父親卡密勒當作交換人質交給十字軍,直到十字軍撤退才將他放回。

第六次十字軍東征結束後,1237年,大馬士革艾米爾阿什拉夫去世,卡密勒派薩利赫·阿尤布統治大馬士革,但又懷疑他與衛隊勾結,謀反,於是將他從繼承人隊伍中除名,隨即,卡密勒的另一個兄弟伊斯瑪儀將薩利赫·阿尤布逐出大馬士革,他逃到敘利亞北部,成為流亡人,與花拉子模人混在一起,進行一些搗亂活動。

卡密勒出兵驅逐伊斯瑪儀,奪回了大馬士革,自任埃米爾。1238年,卡密勒去世,次子阿迪勒二世繼位為埃及速丹、大馬士革埃米爾,但是大馬士革很快被叔父伊斯瑪儀奪去。

1239年,薩利赫·阿尤布在花拉子模軍隊的支援下,攻入大馬士革,推翻了他的叔叔伊斯瑪儀,即位為大馬士革埃米爾。他呼籲埃及的埃米爾們,罷免阿迪勒二世,1240年初,他準備起兵入侵埃及,埃及人向他送信,阿迪勒二世已被關押。埃及的埃米爾們邀請薩利赫·阿尤布前去統治。6月,薩利赫·阿尤布以凱旋的態勢進入開羅,即位為埃及速丹。

不過,薩利赫·阿尤布知道他是不安全的,他的叔叔伊斯瑪儀已經收復了大馬士革,而在埃及的埃米爾之中,有一些強大的派系密謀推翻他,想以他的叔叔伊斯瑪儀取代他。

為了確保自己的安全,薩利赫·阿尤布住在開羅的城堡亦即內城裡,不再信任當地的埃米爾們,他聽花拉子模人說過,欽察人驍勇善戰,於是,他大量購買驍勇善戰的欽察奴隸,作為自己的衛隊。當年成吉思汗發動西征,佔領錫爾河、阿姆河流域,滅花拉子模帝國,不少欽察人逃離了家園,來到西亞,被當地人賣做奴隸,於是,薩利赫·阿尤布大量買進,作為自己的衛隊,他們被稱為馬木路克。狼性十足的薩利赫·阿尤布,為阿尤布王朝找好了掘墓人。

花拉子模人沒有說錯,馬木路克騎兵的確很能打仗,他們後來屢屢擊敗蒙古人,極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一支馬木路克部隊駐守尼羅河的島上,因此稱為伯海里,即大河兵團。

有了馬木路克衛隊,埃及變得聽話了。

埃及被收服了,於是,薩利赫·阿尤布開始考慮對外事務。1240年至1243年期間,主要是複雜的軍事和外交,包括如何對付敘利亞的阿尤布家族其他各系,如何對付十字軍各國,以及如何利用幫助他崛起的花拉子模人。

阿尤布家族的敘利亞各系,以大馬士革埃米爾為主。

大馬士革起源於公元前2500年,後來歸於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635年,阿拉伯帝國大將安拉之劍卡立德,從東羅馬手中奪得敘利亞,建立了大馬士革埃米爾國。

之後,大馬士革埃米爾國曆經各朝,包括,拉希德朝、倭馬亞朝、阿拔斯朝、法蒂瑪朝、塞爾柱朝、不雷朝、贊吉朝、阿尤布朝。,

1260年,大馬士革埃米爾國滅亡,歸於馬木路克速丹國,改由省督管理。1517年,歸於奧斯曼帝國,敘利亞分為幾個省,皆由省督管理。1920年,歸於法國,改為法屬敘利亞。1946年獨立。

大馬士革埃米爾國的阿尤布朝,1174到1260。

歷任埃米爾:

薩拉丁,1174到1186,阿尤布家族第二代。

阿夫達爾,1186到1196,薩拉丁之子,第三代。

阿迪勒,1196到1218,第二代。

穆阿贊,1218到1227去世,阿迪勒之子,第三代。

納斯爾·達烏德,1227到1229,穆阿贊之子,第四代,卡密勒兄弟商議,改為凱拉克埃米爾,1229到1249。

阿什拉夫,1229到1237去世,阿迪勒之子,第三代。

薩利赫`伊斯瑪儀,1237,,阿迪勒之子,第三代。

卡密勒,1237到1238,阿迪勒之子,第三代。

阿迪勒二世,1238到1239,卡密勒之子,第四代。

薩利赫·阿尤布,1239,卡密勒之子,第四代。

薩利赫·伊斯瑪儀,1239到1245。他於1239收復大馬士革,其子曼蘇爾·馬哈茂德配合,擊敗薩利赫·阿尤布。薩利赫·阿尤布狼狽逃竄,被阿拉伯人抓獲,交給納斯爾·達烏德。納斯爾·達烏德幫他佔領埃及,但又翻臉,於是,納斯爾·達烏德改與伊斯瑪儀結盟。1240年,為抵抗埃及入侵,伊斯瑪儀等人與十字軍結盟,將約旦河以西所有土地,,皆割讓給耶路撒冷王國,包括耶路撒冷、伯利恆、加沙等城市。本來,當年其兄卡密勒將聖城耶路撒冷讓給耶路撒冷國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為此簽訂了和約,但和約為期十年,已經到期,聖城耶路撒冷的歸屬,應當重新討論,此時伊斯瑪儀割讓,意味著基督徒此後永久佔有聖城耶路撒冷。

薩利赫·`阿尤布,1245到1249。

突蘭沙,1249到1250,薩利赫·阿尤布之子,第五代。

納斯爾·尤速夫,1250到1260,薩拉丁的曾孫,扎希爾的孫子,第五代。

在敘利亞的阿尤布家族各派系中,大馬士革埃米爾伊斯瑪儀,凱拉克埃米爾納斯爾·達烏德等,都與埃及速丹薩拉赫·阿尤布為敵,嚴防他的侵略。

十四、花拉子模人的最後輝煌:收復耶路撒冷、拉弗比會戰

1244年7月,薩利赫·阿尤布邀請其盟友花拉子模軍隊,進攻聖城耶路撒冷。

此時的耶路撒冷國王是神聖羅馬皇帝弗里德里希二世,同時他還是西西里國王,因此帝國首都設於西西里島的巴勒莫。此時,他正坐鎮巴勒莫,與羅馬教廷的教皇進行鬥爭,顧不上他的西亞領地,因此,耶路撒冷王國此時群龍無首,城防薄弱,兵力不多,花拉子模軍隊很快攻破了外城,但耶路撒冷軍民退守內城亦即大衛塔,抵抗到最後一刻,終因彈盡糧絕而投降。殘暴的花拉子模人隨後進行了屠城,耶路撒冷化為一片廢墟。

耶路撒冷王國的其它城市,來不及救援,但很快,以雅法為首,各城市聚集起來,準備奪回耶路撒冷。敘利亞阿尤布家族的霍木埃米爾國等國,,也與十字軍國家結盟,準備一起與埃及作戰。

1244年10月,在加沙地帶的拉弗比村一帶,十字軍-敘利亞聯軍,與埃及-花拉子模聯軍,正面相撞,展開了大決戰。

反埃聯軍,包括:耶路撒冷王國,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條頓騎士團,拉撒路教團,霍木埃米爾國,大馬士革埃米爾國,凱拉刻埃米爾國,還有貝都因騎兵。

反埃及聯軍面向南佈陣:

十字軍,一千騎士,六千步兵,佈陣於右翼,靠大海;

敘利亞三個埃米爾國,的兩千騎兵,居中;

兩千阿拉伯騎兵,佈陣於左翼。

將帥:雅法伯爵兼法國布里延伯爵瓦爾特四世,聖殿騎士團總團長阿曼德,霍木埃米爾曼蘇爾,大馬士革埃米爾伊斯瑪儀,凱拉刻埃米爾納斯爾·達烏德。

總兵力一萬一千多人,比敵軍更多。

埃及聯軍,面向北佈陣:

馬木路克軍團,一千騎兵,對陣十字軍,佈陣於左翼;中間是花拉子模騎兵;右翼是一些步兵。總兵力近一萬一千人。

將帥:埃及速丹薩利赫·阿尤布,馬木路克軍團司令拜巴爾斯。注意,這是拜巴爾斯一世,與後來那個擊敗蒙古軍的拜巴爾斯二世,是不同的兩個人。

反埃聯軍中的霍木埃米爾曼蘇爾,自1241年就開始與花拉子模軍隊交戰,很了解他們,他告訴聯軍總司令瓦爾特四世,花拉子模軍隊皆亡命徒,凶殘好殺,但沒有長性,缺乏韌勁與耐心,反埃聯軍可以閉營不出,挫其銳氣,花拉子模軍隊久攻不下,按照他們的性格特點,會很快退去並離開,到那時,集中對付埃及軍隊這一支孤軍,可以確保必勝。

鐵漢瓦爾特四世,自恃勇武,對此戰法嗤之以鼻,他認為,我方兵力佔優,沒必要避戰,應該堂堂正正衝鋒,打垮敵人。

曼蘇爾只得聽從。

17日,十字軍重騎兵發起攻擊,反覆衝鋒,初露頭角的馬木路克騎兵扛住了攻勢,十字軍未能得手。

18日再戰,這次是埃及聯軍先動手,花拉子模騎兵搶先進攻居中的敘利亞三國的騎兵。花拉子模人果然是亡命徒,凶狠無比,敘利亞騎兵見之膽寒,一下就被沖垮了,四散奔逃,轉眼間,連殺帶逃,曼蘇爾只剩兩百多人了,眼見得是無法再戰了,曼蘇爾只得拍馬逃命。

花拉子模軍轉而進攻阿拉伯騎兵。那些貝都因騎兵,是遊牧的阿拉伯人,平日裡桀驁不馴,自由散漫,了,陣形散亂,被花拉子模人肆意衝殺,他們奮力抵抗,但是最後還是被擊潰了。

此時,馬木路克騎兵也向正面的十字軍騎兵發動了進攻,雙方戰得難分難解。花拉子模騎兵解決了貝都因騎兵後,開始進攻十字軍步兵,將十字軍步兵殲滅之後,花拉子模騎兵配合馬木路克騎兵,對十字軍進行兩面夾攻。

十字軍騎兵在兩路夾攻之下,一直戰鬥到最後一刻,全軍覆沒。

七千十字軍,六千餘人被殺,包括聖殿騎士團總團長阿曼德;八百人被俘,包括雅法伯爵瓦爾特四世;只有幾十個騎士逃脫。

花拉子模人將雅法伯爵瓦爾特四世縛送雅法城下,命令雅法軍民投降,遭到拒絕,凶殘的花拉子模人當眾對瓦爾特四世施以酷刑,城上軍民哭聲一片,但仍然拒不投降。

花拉子模人將瓦爾特四世帶走,後來交給埃及人關押。天主教徒不能自殺,瓦爾特四世拖著殘缺的身體,又活了兩年,最後他在埃及監獄裡被殺。

在拉弗比會戰中,馬木路克騎兵一戰成名。

1245年,大馬士革埃米爾伊斯瑪儀去世,埃及速丹薩利赫·阿尤布很快攻入大馬士革,繼位為大馬士革埃米爾。

1246年,花拉子模軍隊以其功勞,要求在地中海沿岸分得一片土地,重建花拉子模帝國,但薩利赫·阿尤布不答應,於是花拉子模軍隊與他翻臉,開始猛攻已經歸屬薩利赫·阿尤布的大馬士革。

大馬士革軍民知道耶路撒冷的遭遇,於是拼命抵抗。

霍木埃米爾曼蘇爾雖然與薩利赫·阿尤布為敵,但他認為花拉子模軍隊的危害更大,如果花拉子模軍隊佔據大馬士革,後果不堪設想,於是,他出兵解了大馬士革之圍,然後與花拉子模軍隊決戰。深刻了解花拉子特點的曼蘇爾,這一次用兵得心應手,大破花拉子模軍隊,將其徹底殲滅。此後,歷史上的花拉子模人,永遠消失了。

十五、第七次十字軍東征,埃及發生王朝更替

法國國王路易九世

在西歐,得知耶路撒冷失陷,法國國王路易九世,開始準備東征收復耶路撒冷。

法國卡佩王朝國王路易九世,生於1214年,去世於1270年,活了五十六歲,在位四十三年。其祖父就是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智多星弗利浦二世,其父親是路易八世。

路易八世娶妻為卡斯提亞國王阿方索八世的女兒布蘭卡,生了十餘個子女,其中:

五子,法國國王路易九世;

六子,阿圖瓦伯爵羅貝爾,跟隨路易九世東征埃及;

幼子夏爾,安如伯爵、曼恩伯爵,他就是消滅了帝國霍亨施道夫家族的罪魁禍首,他奪取了西西里王國,開創了龐大的卡佩-安如家族。

路易九世與普羅旺斯伯爵的女兒瑪卡海特結婚,生了十一個子女,其中:

四子,法國國王弗利浦三世,他隨路易九世參加了第八次十字軍東征;

十子,克來蒙伯爵羅貝爾,他娶了卡佩-勃艮第家族的波旁女公爵比阿特麗絲,由此開創了卡佩-波旁家族,其後代建立了偉大的波旁王朝。

第七次十字軍東征,1248到1254,由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發動,教皇英諾森四世支援,遠征埃及。

十字軍在1249年登陸埃及,攻佔位於開羅北方的杜穆亞特,此時,埃及速丹薩利赫·阿尤布正在敘利亞鎮壓反叛的埃米爾,聞訊立即趕回埃及,但卻在途中染病身亡,一命嗚呼,他生於1205年,活了四十四歲,在位九年。

其子突蘭沙繼位為埃及速丹,突擊蘭沙繼位後,立即著手重用黑人,以圖取代馬木路克,並取消馬木路克,這給他招來殺身之禍。

十字軍首戰告捷之後,軍中開始流行瘟疫,只得停止了一陣子,瘟疫消失之後,1250年4月,十字軍進攻開羅,但是,馬木路克四大名將中的拜巴爾斯,率領馬木路克騎兵,擊敗十字軍,路易九世的弟弟阿圖瓦伯爵羅貝爾被殺,路易九世被俘。

5月,埃及速丹突蘭沙被馬木路克軍官們推翻,殺害,薩利赫·阿尤布最喜愛的阿拉伯女奴舍哲爾·杜爾,即阿拉伯語中的珍珠小枝,繼位為女速丹,她與馬木路克軍團司令艾伯克勾結在一起,佈置軍國大事。遠在巴格達的阿拉伯帝國哈里發聽說埃及出了女速丹,非常生氣,下旨責備,於是,馬木路克軍官們一起動手,使珍珠小枝嫁給了馬木路克軍團司令艾伯克,之後珍珠小枝將速丹之位傳給艾伯克。馬木路克四大名將之一的艾伯克,即位為埃及速丹,突厥人的馬木路克王朝就此建立,日後將震驚世界,庫爾德人的阿尤布王朝結束。

阿尤布王朝,1171到1250,前後持續近一個世紀,傳了四代。阿尤布王朝在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它的出現,阻止了基督教在亞洲的擴張,保住了伊斯蘭教的地盤,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為馬木路克王朝的強盛打下了堅實的強大基礎。如果沒有阿尤布王朝的出現,伊斯蘭教會很快衰亡,十字軍將沒有阻擋地擴張到亞洲內陸。另一點是,阿尤布王朝,在很多時候其風格是寬厚的,它發展了當時的社會經濟。

十六、馬木路克王朝

且說,珍珠小枝愛財,因此允許法國以大筆贖金贖回路易九世。路易九世獲釋後前往耶路撒冷王國的都城阿卡,直到1254年才回國。

其間,1253年,路易九世派遣方濟各會教士盧卜盧克,不遠萬里,前往漠北,覲見大汗蒙哥,約定夾攻西亞的馬木路克王朝。1254年,蒙古蒂帝國發動第三次西征,由蒙哥之弟旭烈兀率軍出征。

1257年,珍珠小枝暗殺了艾伯克,很快,她被毒打身亡。

艾伯克之子曼蘇爾繼位為速丹,一直到1259年。

1258年,旭烈兀的蒙古西征軍,攻陷巴格達,進行了屠城,滅阿拉伯帝國,建立亦烈汗國。

之後,蒙古軍繼續進軍,佔領了敘利亞。

面對蒙古軍的威脅,馬木路克前期四大名將之一的賽義夫,廢黜了小孩子曼蘇爾,自立為速丹。

賽義夫曾參與擊敗了第七次十字軍,在軍中頗有威望。

1260年9月,馬木路克四大名將中的兩大名將,賽義夫與拜巴爾斯聯手,在敘利亞的艾因扎魯特,迎戰蒙古軍隊,大獲全勝。蒙古軍就此結束西征,退回波斯與亞塞拜然一帶。

在凱旋途中,賽義夫被拜巴爾斯暗殺。拜巴爾斯勝利回到開羅,繼位為埃及速丹,在位十七年,直到1277年去世。

1270年,第八次十字軍東征。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為報二十年前、亦即1250年第七次東征兵敗之仇,不聽貴族及近臣的勸阻,聽其弟安如伯爵夏爾的挑唆,進軍突尼西亞穆斯林哈夫斯王朝,打算抄埃及的後路,而波斯的亦烈汗國也呼應這次東征的十字軍,打算對埃及、敘利亞進行兩面夾攻。但是,十字軍在突尼西亞登陸不久,全軍染上瘟疫,一路上有大批士兵將士病亡,路易九世亦染病身亡。路易九世的兒子兼王儲弗利浦三世立即率十字軍撤退。此後,教皇繼續號召組織十字軍東征,但都未能實現,

1277年,拜巴爾斯去世,他十歲的兒子巴拉汗繼位,1277到1279,結果被四大名將之一的蓋拉萬廢黜,巴拉汗被流放到敘利亞,1280年去世。

其七歲弟弟索拉密什繼位,在位三個月,也被蓋拉萬廢黜,他長大後離開埃及,前往東羅馬帝國,1291年在東羅馬的君士坦丁堡去世。

蓋拉萬繼位為埃及速丹,開創了他的家族對埃及的長期統治。

馬木路克四大名將,先後即位為埃及速丹,只有蓋拉萬實現了世代相傳,因為,他去世時,他的兒子們已經長大成人,這充分說明長君的重要性。

1290年,蓋拉萬去世,在位十一年。其長子哈利勒繼位為埃及速丹,此時,他已經是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了,精明強幹,1291年,哈利勒率領馬木路克軍隊,攻克了耶路撒冷王國都城阿卡,拔除了十字軍在西亞海岸的最後一個據點。

至此,十字軍國家被徹底拔除,蒙古人被徹底擊退,馬木路克王朝可以長治久安了。

蓋拉萬家族統治埃及很長時間。到了後期,蓋拉萬家族的速丹,從高加索山區買來切爾克斯山民作為新的軍事奴隸衛隊。

後來,切爾克斯衛隊取得速丹之位,馬木路克王朝結束了伯海里階段,進入伯吉階段。

馬木路克軍團,亦即馬木路克王朝,碉堡系取代了大河系。

1370年,在阿姆河一帶,突厥化蒙古人鐵木爾,推翻西察合臺汗國,建立鐵木爾帝國。1400年,當年屢屢擊敗蒙古亦烈汗國的馬木路克速丹國,被鐵木爾帝國輕鬆擊敗,淪為鐵木爾帝國的附屬國。

鐵木爾帝國,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很快就消失了,但是,更為凶殘的奧斯曼帝國繼之而崛起,1517年,奧斯曼帝國擊敗馬木路克速丹國,殺其末代速丹,馬木路克王朝覆滅。

不過,奧斯曼帝國人手不夠,因此,他們將收稅的任務交給投降的馬木路克餘部,讓他們做代理,在埃及收稅,因此,馬木路克餘部在埃及繼續保持勢力。

十九世紀初,拿破崙率法軍入侵埃及,用大炮,摧毀了馬木路克騎兵的反抗,馬木路克從此一蹶不振。

十九世紀中期,奧斯曼帝國派駐埃及的總督阿爾巴尼亞人穆罕默德·阿里,用槍和砍刀,誘殺了剩餘的馬木路克酋長們,然後派兵闖入馬穆路克人的家園,將馬木路克餘部徹底消滅。

1918年,一戰結束,奧斯曼帝國瓦解,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建立土耳其共和國。

2019年10月9日,土耳其軍隊闖入敘利亞庫爾德區,對庫爾德人大開殺戒。

十七、結語

回顧庫爾德人的千年歷史,令人不勝唏噓感嘆,庫爾德人的阿尤布王朝,在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他們保住了伊斯蘭文明的傳承。當庫爾德人輝煌的時候,當時還沒有土耳其人,誰能想到,現在庫爾德人淪落至此。

一個民族,必須不斷自強奮進,才能永遠以強者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秦始皇為何寧願修長城也不打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