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人的一生在很多時候就像是一盤棋局,不到最後,誰也不知道輸贏。有的人年少時很貧苦,但是經過自己的努力和機遇,到最後過上了富足愜意的生活,有的人雖然本來擁有著窮人一生都無法擁有的條件和資源,但是到最後卻是窮困潦倒。今天小編給大家講得這位,他的一生可謂是大起大落。從皇帝到戰犯到囚徒,再到百姓,這身份的差距之大,讓人咋舌。他就是末代皇帝溥儀。

清光緒三十四年間,窩囊了一輩子的光緒皇帝在瀛臺駕崩,去世時只有38歲。他的一生從來沒自己做主過,到最後連個子嗣都沒能留下,當一輩子家的慈禧太后把權柄看得比天都要大,一直都不肯冊立長君,於是就決定從宗室裡挑一位小孩子來繼承皇位,而當時不滿三歲的小溥儀從醇親王府被抱入皇宮中,坐在了龍椅上,開始了他的不平凡的一生。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在光緒皇帝駕崩的第二天,慈禧太后相繼去世。隆裕和宣統他們兩人什麼都不懂,在面對兵禍四起的時候茫然無措,眼看大勢已去,隆裕太后在宣統三年的時候含淚點頭,在退位詔書上蓋下了玉璽大印,意味著清朝滅亡,溥儀也自此變成亡國之君。事實上,這個稱號對他來說是不公平的,因為他三歲登基六歲退位,一個孩童,面對國家興亡他又能做什麼呢?但相比於其他的亡國之君,他可謂是幸運的,至少他還活著,而且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還過著不錯的生活,最終也得以善終。

為實現“復國大業”,溥儀先接受“辮帥”張勳擁戴而復辟,後來還做了幾年偽滿洲帝國的皇帝。在民國三十四年時,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溥儀在機場被捕,關入監獄。他作為戰犯,先是在蘇聯關了5年,後來才被移交回國。因為身份特殊,他的牢獄生涯並沒有受到什麼苛待。但始終是無聊的。在這段時間裡,他培養起了栽花種草的興趣愛好,還把他一生從皇帝到戰犯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書,來回顧自己傳奇的前半生。

在他寫的這本書中,他還紀錄了一首在監獄中寫的打油詩,措辭雖稱不上文雅,但是還是值得品味的:“自由誠可貴,面子價更高。若為性命故,二者皆可拋。”當初英國的教師莊士敦進宮為溥儀授課時,就給他講了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自由與愛情》。溥儀在獄中回想過往,並且更改詩詞,最後就寫出了這首詩。溥儀自己認為,生命是要比尊嚴高的,而尊嚴又比自由高。這個排序還是很真實的,相信不少人都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吧。每個人都向往自由,但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和尊嚴,似乎自由並不是多麼的重要了。就像溥儀為了當皇帝,甘願成日本人的傀儡。

而這一切在生死關頭,就沒有了任何意義。生命才是最重要的。溥儀這一生的經歷正是證明了這一點,也是很多行為並不是溥儀自願的,但是為了能夠活下來,他能夠捨棄尊嚴和自由,服從他人的安排。這些道理,從溥儀的口中說出來,是最為真實的,也是很有分量的,其中的辛酸和對人性的痛徹領悟,也是讓人唏噓。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越戰耗費20年損失一萬億,美國為何都不使用原子彈?2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