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這幾年電視上最流行的電視劇應該就是清宮劇了,這種講述清朝宮廷愛恨情仇的影視劇非常受人們歡迎,無論男女老少都喜歡看。這些電視劇裡的服裝、道具也都十分精緻,特別是劇中的那些宮廷女子,身上穿著雍容華貴的旗袍,腳上再踩著一雙高跟鞋,不但顯得身材十分高挑,走起路來也是搖曳生姿,看起來十分的賞心悅目。

很多人可能覺得好奇,怎麼中國古代也有高跟鞋嗎?其實,清朝宮廷裡的妃子腳上確實穿的是高跟鞋。只不過這種高跟鞋和現代人們常見的高跟鞋並不一樣,在當時來說也只有八旗貴族的女子可以穿這種鞋子。這種鞋的鞋底通常是木頭做的,形狀和古代的花盆很像,所以也被稱作“花盆底”鞋。因為只有滿洲八旗的女子可以穿,所以也被稱作“旗鞋”。

“花盆底”鞋在古代也被稱作“高底鞋”,和現代高跟鞋不一樣的是,“花盆底”鞋的鞋跟是位於鞋子的正中間,這樣穿起來更方便,走路時也更容易保持平衡。而且,“花盆底”鞋的鞋跟很高,一般來說最少都有5至10釐米的高度。有些為了彌補身高差距,甚至能夠達到14至16釐米的高度。從某種方面上來說,古代的“花盆底”鞋也算是一種增高鞋。

因為“花盆底”鞋的鞋跟很高,行走起來十分不便,也不利於日常勞作,所以隨著年齡增長,鞋底的高度也會逐漸降低。一般老年或需要勞作的女子,所穿的“花盆鞋”的鞋跟會稍微低矮或者直接是平底鞋。那麼,滿族女子既然出身於遊牧民族,在沒有入關之前,大多都精通騎射之術,為何會出現這種不利於行動的鞋底呢?關於“花盆底”鞋的起源,有好幾個說法。

自從清軍入關之後,就一直深受漢族文化的影響。歷代的清朝皇帝,從小都要學習漢族的詩詞歌賦。在這種情況下,肯定也會受到漢族審美的影響,例如備受漢族文人雅士推崇的三寸金蓮,同樣也受到了八旗貴族子弟的青睞。可是八旗女子從小是不裹小腳的,清朝的康熙、雍正等皇帝更是下過嚴令禁止女子裹腳。所以,為了討丈夫的歡心,八旗女子們只能採取別的辦法了。

在古代,裹了腳的女子出門連走路都費力,更遑論騎馬射獵了。對於在馬背上長大的遊牧民族來說,裹小腳確實非常不適合他們。可是,八旗貴族的女子們,也非常羨慕漢家女子在裹小腳後,那種搖曳生姿的步態。在這種情況下,也是為了在丈夫面前爭寵,“花盆底”鞋就應運而生了。

關於“花盆底”鞋的起源,還有一種說法是,古代的滿族女子上山採集野果時,為了避免被蛇蟲叮咬,所以在腳下綁了一塊木塊,時間久了就發展成了後來的“花盆底鞋”。

除了上面這兩種說法之外,還有一種傳說是古代的滿族先民為了渡過一片泥塘,奪回被敵人佔領的城池,便在鞋底上綁起一根高高的樹枝,最終成功穿過泥塘取得了勝利。後來的人們為了紀念高腳木鞋的功勞,婦女們便穿上了這種鞋,並世代相傳,越做越精緻美觀,最後形成了“花盆底鞋”。

關於“花盆底”鞋的起源,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且,清朝皇妃們腳上穿的“花盆底鞋”,其實不只是為了美觀,還具有一定的實際功能,並且更是為了方便皇帝記住自己的身份,增加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因為清宮裡的等級十分森嚴,不同的妃子所穿的“花盆底鞋”都有不同的規定,等級越高的妃子所穿的鞋子也就越精緻,也更容易受到皇帝的青睞,增加皇帝對自己的好感。

除此之外,古代妃子們所穿的旗袍通常都比較長,身材嬌小的女子穿旗袍的話很容易拖在地上。可是在穿上“花盆底”鞋之後,不但可以使旗袍不拖地,還能增加身高顯得身材更高挑,走路時的步態也更顯得婀娜多姿。因此也更容易吸引皇帝的目光,受到皇帝的青睞。

所以,從某種方面來說,清宮裡的妃子穿“花盆底”鞋,和古代漢族女子裹小腳一樣,都是為了吸引丈夫的眼光,以此來討丈夫的歡心。這也是因為古代的女子地位較低,而且又不事生產,只能依附於男子而生存,也算是一種無奈之舉。不過,相對於裹小腳來說,“花盆底”鞋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會對女子的腳部造成傷害,算是一種比較無害的愛美方式。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曹操去世後 許褚為什麼迅速退出了三國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