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膠東抗戰英雄於烺

在膠東大地,有這樣一位傳奇人物:他出身大戶人家,樂善好施,毀家紓難;生在不平世道,教育救國,創辦“紅校”;身為一縣之長,能文能武,深受擁護。他就是聞名膠東的“於校長”“於司令”“於縣長”——於烺。

教育救國創“紅校”

於烺,字炳齋,1903年生於文登縣大水泊井南村(現文登區大水泊鎮河北新村)。在煙臺省立八中讀書期間,因參加五四運動被學校開除,後轉到濟南私立正誼中學續讀。讀書時,於烺就立下信念:要把國家治理好,非辦好教育提高國民文化素質不可。

畢業後,於烺回威海任教。1929年,任國民黨文登縣四區區長,任職期間,禁賭博、銷煙館,反貪汙、懲土匪,修河堤、治水患……深得百姓擁戴。後因與國民黨文登縣政府發生矛盾被免職。

1932至1935年春,任大水泊啟民小學校長,受中共黨員王翼之影響,於烺開辦夜校,教唱救亡歌曲,創作排演“文明戲”宣傳革命;1935至1937年,調任文登營小學校長,期間“一一·四”暴動失敗,大批共產黨員被緝捕殺害,白色恐怖瀰漫膠東。於烺冒著風險,聘用王臺、張玉華等多名共產黨人到校任教,開展黨的地下活動,文登營小學成為“紅色學校”。當時於烺有許多地下線人。他有位姓陳的朋友,公開身份是小學教師,同時精通醫術,在給人看病時與病人聊天套取情報,想法傳遞給於烺。

投筆從戎創戰績

早在1933年,於烺就經王翼之介紹入了黨,由於斷了單線聯絡,直到1937年6月才又續上組織關係,正式入黨。

於烺盡一切力量為黨做工作。天福山起義前,許多起義領導者都住在於烺家裡。理琪住在他家的時候,於烺就帶著手槍在隱蔽處負責警戒,並想方設法保障他工作所需。膠東特委委員柳運光回憶說,到大水泊就住在於烺家,於烺家雖然是地主,但客屋不算很大,大冷天大家在一起蹲著、坐著排成一排一排,天亮以後再上天福山。當時於烺在“三軍”裡沒有職務,但他的知名度高,你傳他傳,“於校長”被傳成了“於司令”,於烺的家也成了膠東特委臨時辦事機關。

在文登廣為流傳著這樣的話:狼(指於烺)吃狗子(鬼子)。“那個年代參軍都是衝著於烺去的,問‘參軍幹什麼去’,說‘找於烺去’,‘找於烺幹什麼去’,‘抗日救國打鬼子去’!”老八路於成和於烺同村,他回憶道:“中共膠東特委書記理琪住在於烺家時,他家成了遠近聞名的抗日進步基地,光村裡就有10來個人蔘軍,我能參加八路軍也受這個氛圍影響。”

從加入中國共產黨起,於烺就把家中的土地、財產分給窮人,可以說傾盡全部家產支援革命。他帶領二十多人蔘加天福山起義,後來又參加了威海起義,任膠東軍政委員會委員兼“三軍”二大隊大隊長。“三軍”初創,武器十分短缺,他帶領部隊繳了兩個鄉校的武器,又變賣家產籌得700元,買來一臺旋床,用來製造槍彈。

於烺有膽有識,還是做統戰的能手。他曾多次受命與牟平、文登、威海國民黨當局談判,促進當地國共兩黨聯合抗日。天福山起義前夕,於烺和柳運光促成了膠東特委與文登縣政訓處達成合作抗日協議;嶺上事件後,於烺奉命“深入虎穴”前往談判,迫使國民黨文登縣政府釋放宋澄等人。

1938年12月,於烺任掖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而後國民黨山東省政府要另委縣長,遭到掖縣各界群眾的抗議,掀起了“擁於運動”,迫使國民黨頑固派收回成命。當掖縣城陷入日軍之手,於烺領導抗日軍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掃蕩”鬥爭。

於烺從沒忘記讀書時立下的信念:教育救國。他當縣長也當先生,邊教書,邊戰鬥。在於烺的發起下,掖縣縣政府辦起短期師範學校,於烺兼任校長,為抗戰培養了一大批急用的教師和幹部。

冤案昭雪慰英靈

1940年10月12日,於烺被錯誤地定出“貪汙公款”“逃跑叛變投敵”等罪狀,在文登縣柘陽山前被處以死刑,時年37歲。

在一批革命老同志的努力下,山東省委指示煙臺市委組織調查於烺事件。1985年5月13日,煙臺市委發出72號檔案,為於烺徹底平反昭雪,恢復名譽,恢復黨籍。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人們至今依然深切懷念這位聞名遐邇的抗戰英雄,他為建立膠東革命根據地作出的貢獻將被永遠銘記。

最新評論
  • 1 #

    膠東革命初期許多富家子弟,甚至是地主富紳本人蔘加革命、支援革命,但願他們的功績不會被忘記,被埋沒!

  • 2 #

    太可惜了才37歲,沒有死在敵人手裡,而是……,英雄永垂不朽!

  • 3 #

    我有個大爺當時就是於烺的交通員,經常穿著長袍手拿雨傘扮成教書先生傳送情報。可惜於烺死後回家了,六十年代的後期在他家還看見巳經鏽跡斑斑的短槍。經常聽他講天福山起義三軍的傳奇故事。

  • 4 #

    就喜歡看膠東抗戰史,凡事反應膠東抗戰的故事,必須看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楊廣為什麼成不了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