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中共安徽省委黨史研究院彭雪楓 (1907—1944), 河南鎮平人。192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北京、上海等地從事革命活動。1930年起,歷任中國工農紅軍團長、師長、縱隊司令員、中央軍委第一局局長等職。1934年10月參加長征。

1935年春,中央紅軍二渡赤水,準備經過婁山關,回師遵義。婁山關山高路陡,國民黨軍王家烈部一個團已佔領此關。時任紅十三團團長的彭雪楓奉命搶奪婁山關。戰鬥打響後,部隊向婁山關之敵連續發起衝鋒,一舉奪下婁山關。第二天,敵人出動4個團的兵力,企圖藉著瀰漫的大霧奪回婁山關。彭雪楓沉著應戰,率部連續打退敵人6次衝鋒,守住“雄關”,為紅軍大部隊重新佔領遵義掃清了道路。

抗戰爆發後,彭雪楓調任八路軍總部參謀處處長兼駐太原辦事處主任。1938年9月,奉命回到河南老家,在確山竹溝組建新四軍遊擊支隊,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39年2月,遊擊支隊進駐河南永城、安徽亳縣之間的書案店地區。時值嚴重春荒,群眾生活十分困難。為幫助群眾和部隊渡過難關,彭雪楓司令員忍痛賣掉包括自己心愛坐騎在內的10多匹戰馬,不僅暫時解決了部隊的糧草危機,而且還救濟了一些無糧斷炊的百姓,並拿出一些錢為群眾買了種子。新四軍被當地群眾譽為“天下文明第一軍”。

1940年2月,新四軍遊擊支隊改稱第六支隊,彭雪楓繼續擔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部繼續挺進豫皖蘇抗日前線,部隊很快發展到近萬人,領導開闢了豫皖蘇邊區抗日根據地。

1941年皖南事變後,彭雪楓擔任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淮北軍區司令員,領導開闢、鞏固和發展了淮北抗日根據地。

1942年11月13日起,日偽軍出動步兵7000餘人、騎兵600人,以及飛機、坦克、大炮、汽車、汽艇等,分5路對我淮北抗日根據地進行空前規模的大“掃蕩”。面對強敵,彭雪楓指揮根據地軍民跳出敵人的合圍圈,轉移至敵軍側後,發揮近戰夜戰特長,積極尋機打擊敵人,發動大小戰鬥37次,殲敵850餘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及其他軍用品。至12月16日,日偽軍全線撤退,淮北軍民取得33天反“掃蕩”的勝利。

據統計,從1938年至1944年,彭雪楓領導根據地軍民同日偽軍及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發生大小戰鬥3760次,累計殲敵48000餘人。期間,他總結實戰經驗,親自編寫《游擊戰術》《戰略戰術講授提綱》等教材,到抗日軍政大學授課,並主持創辦四師騎兵團、拂曉劇團和《拂曉報》。他文韜武略,智勇雙全,在淮北人民心中具有崇高的聲望。

1944年9月,彭雪楓在河南夏邑的一次反頑戰鬥中犧牲。1988年,彭雪楓被中央軍委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36位軍事家之一,2009年9月入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名錄,2014年9月入選中國首批300名抗日英烈名錄。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人類歷史上第一人是誰?人的生命如此短暫,人最終走向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