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今天,我們為您聊的是1935年1月份發生在今天河北省的“察東事件”。

熟悉近代史的朋友,都知道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以及1933年因為湯玉麟無能而導致的熱河省的丟失。在侵佔了熱河省後,日本人開始覬覦長城一線的察哈爾省,並蓄意製造事端。1935年1月份發生的“察東事件”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

話說,1935年時,日偽軍不斷進入到中國軍隊佔據的察哈爾省製造摩擦事端。當年1月15日,日偽的“自衛團”和駐守在察哈爾沽源縣的第29軍一部發生了衝突。因為涉及中日兩國,軍長宋哲元馬上延請在北平的黃郛和日本人交涉。雙方尚在談判中時,日偽軍一支小部隊在察哈爾東部一帶搶掠民財被29軍士兵收繳了武器。當時駐在熱河的日偽軍吸收了不少潰兵甚至土匪,這夥人本身就素質低劣,加上日本人在背後的慫恿,自然有恃無恐。這兩次衝突都是在日本人的唆使下進行的,也給了敵人繼續擴大侵略的口實。

這件事本身是日本人挑釁在先,中國軍隊自衛和維護治安在後,但是日本人倒打一耙,把自己偽裝成了受害者。與此同時,日軍開始向沽源縣一帶進攻。

此時在北平的何應欽害怕事端擴大,給日本人全面侵略的藉口,他做出了部隊後撤避免衝突的決議。以此決議中的條款,基本承認了延慶以東的700多平方公里國土為“非武裝區”,不過29軍尚具有在長城以北地區的駐軍權利。中日雙方在開始進行談判後,何應欽說此事需要呈請南京政府做決斷。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被日本時任外相廣田弘毅的所謂對華親善政策所矇蔽,另外國民政府也不願意擴大事態,於是責令地方政府解決這一“地方事件”。就這樣,中國喪失了談判的籌碼和主動權。

狡猾的侵略者一方面派出外交人員和國民政府周旋,一方面派出偽軍三千餘眾向察哈爾駐紮的29軍發起進攻。愛國官兵沉著應戰,沒有丟失陣地。

2月2日,雙方的正式談判在豐寧縣大灘鎮進行,中方代表有29軍的參謀長張樾亭等,日方代表有第13旅團少將旅團長谷實夫等人。雙方均稱衝突事件純粹是“誤會”,中方做出讓步,不得再次進入東柵子、石頭城子(當時長城沿線的村莊)以東一線,中方交還被繳獲的日偽軍槍支和子彈。在談判前,何應欽囑咐最好約定不要形成文字形式,即便形成文字也不能在上面簽字。這樣,“大灘口約”之後,日本人公佈了一款由自己釋出的所謂書面約定,這其中他們擅自增加了“嚴禁中國軍隊進入滿洲國國內”“不得有刺激日方軍隊的行為”等規定。

這些規定,嚴重削弱了中國軍隊對沽源縣以東地域的控制,形成了一個面積達700平方公里的“非武裝區”。國民政府基本喪失了對沽源以東地域的控制。

而引發以上惡劣後果的正是日偽武裝侵入察哈爾的行為,這也在歷史上被稱作“察東事件”。

之後,有恃無恐的日本人更加膽大妄為,當年6月,他們再次入侵東柵子,並和29軍再此激戰。當年6月底,在日本方面的脅迫下,國民政府免除了宋哲元的察哈爾省主席職務。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漢景帝的曾孫劉去,對女性有多變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