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從大境門一路向北,延伸著一條亙古不變的路,就是充滿艱險和希望的張庫大道。

清代中後期到民國初年是張庫大道的鼎盛時代,絲綢、茶葉、瓷器是路上的暢銷貨,各式各樣的小商品也能帶來不少的收益。小商人甄旺就用二兩銀子創造了一段商業神話,這又是怎樣一段傳奇?

甄旺是大圐圙(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在清代叫大圐圙)的一個分號小掌櫃,後來辭了職自己創業。他熟悉大圐圙的市場,了解蒙古人的性情,知道凡是新鮮貨到了大圐圙就有銷路,所以他打算把蔚縣老家燒製的砂鍋運到草原去。因為本錢實在太少,他就找大商隊搭幫。

所謂搭幫,指的就是小商人自己配裝貨物跟著大商隊一塊走,額外付給大商隊一些費用。不過搭幫有個規定,不允許攜帶和大商隊相同的貨物,而砂鍋正好符合條件。

回到老家,甄旺用不到二兩銀子收購了1000多個砂鍋運到了張家口,當時,同行的商人都笑話甄旺:“大老遠的,拉些砂鍋上去,肯定賠錢!”甄旺只是笑而不語。到了大圐圙,甄旺把砂鍋卸在市場的一個角落,找來一些石頭支起幾個灶臺,現場用砂鍋煮起了羊肉。

不到兩個時辰,砂鍋裡面香氣四溢,顧客尋著香味就圍了上來。甄旺招呼大家品嚐羊肉,當地人一嘗,嘿!這砂鍋燉的羊肉確實比鐵鍋燉的要香。於是,客人紛紛詢問砂鍋的價錢,甄旺開了價:一隻羊換一個砂鍋。

你想蒙古人有的是羊,不拿這個當什麼好東西,眼看著好多人回家牽羊就來換。人多事雜,有人不小心碰倒了一摞砂鍋,嘩啦啦碎了一地,大家一看砂鍋這麼不結實,興趣一下子就沒了。甄旺並不著急,反而拿起砂鍋就往地下摔,一邊摔一邊說:“一隻羊一個還不換了,摔了這麼多,現在漲價了,兩隻羊換一個砂鍋。”

這麼一來,蒙古人沉不住氣了,生怕價碼再往上漲,趕緊用兩隻羊換一個砂鍋。當天晚上,甄旺一算賬,摔了五六十個砂鍋,成交了100多個砂鍋,裡外裡還多賺了50多隻羊。第二天開市,甄旺又接著摔砂鍋,摔一會兒,漲一次價,最後,價碼飆到六隻羊オ能換一個砂鍋。

幾天下來,甄旺用幾百個砂鍋換回了2000只羊,一夜暴富,他的故事也成了當時商界的一大奇聞。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清朝光緒年間,兒媳遭非禮失手殺死了公公,最終被凌遲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