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末代皇帝溥儀是清王朝最後一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正統皇帝。溥儀3歲即位,6歲時卻被迫退位(辛亥革命後建立起民國政府),造化弄人,即便是歷史的車輪行駛到民國,仍有許多封建頑固分子期望恢復帝制。1917年(溥儀11–12歲時),前清遺臣張勳發動兵變,再次將溥儀推上皇位,可復辟的鬧劇沒能持續多久,十多天後溥儀再次退位。溥儀始終沒有放棄他的“皇帝夢”,為了能夠坐上龍椅,他不惜當漢奸投靠日本人,做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日本戰敗後,溥儀成為戰犯,後來經過勞動改造後得到特赦,成為普通的中國公民。

溥儀的一生是曲折的,同樣也充滿了悲劇,他由於身體原因沒有子嗣後代,可從另一角度來看,與古代亡國皇帝相比,溥儀並沒有遭到死亡的威脅,並且在建國後得到特赦,在黨和國家的關心下得以安享晚年。溥儀得到特赦後前往植物園工作,工作還算是比較輕鬆,平時也只有澆水打掃的雜活。在新時代,任何人都要通過自己的勞動生存生活,也要養家餬口,溥儀也是如此。

相比其他人而言,溥儀對於清王朝的感情更為深厚,也更加了解。雖是末代皇帝,但溥儀從小的教育卻沒有落下。根據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所述,溥儀六歲便開始讀書,主要課本是十三經,另有《大學衍義》、《朱子家訓》、《庭訓格言》、《聖諭廣訓》、《御批通鑑輯覽》、《聖武記》、《大清開國方略》等等,從當時的背景來看,溥儀也算是博學之人。

當時郭沫若正研究清朝歷史,郭是有名的文學家、歷史學家,對於中國的歷史他可以說是非常熟悉。郭沫若在一段時間裡正好在研究清史,可由於自己不太懂滿文,這使研究的難度更大,便想找一位懂歷史又會滿文的人來當助手,思來想去於是想讓溥儀來當這個助手,恰好溥儀當時也沒有一個正式工作,並且他熟悉歷史,也是滿人,對於清宮祕史他也比別人更為了解,有了溥儀的幫助,甚至可能事半功倍。

郭沫若便讓人前去請溥儀來當助手,可溥儀的回答卻讓郭沫若尷尬不已。得知郭沫若的來意後,溥儀只留下5個字:“我不懂滿文。”在常人看來,溥儀身為大清王朝的皇帝,並且也是滿人,沒理由不懂滿文,這讓郭沫若尷尬不已,原以為能夠請到溥儀,沒想到竟然鬧出點笑話,他便無趣的走了。

根據溥儀的自傳和清朝的發展史來看,滿清入關後吸取元朝滅亡的教訓,滿清統治者並沒有盲目排斥漢文化,甚至提倡滿漢文化融合,清廷統治者也要學習漢文化,經過上百年的發展,滿文化甚至逐漸漢化,這也是歷史上經常出現的一個現象。溥儀作為末代皇帝,他從小接受的便是漢文化思想,從他的自傳中便可知曉,後來顛沛流離的生活也沒有機會讓他學習滿文,或許溥儀真的不懂滿文,又或者他並不想當郭沫若的助理。

​溥儀見多識廣,他對於古文物的鑑賞能力不是一般的強。一代大師王國維曾拿自己的收藏品請溥儀鑑賞,溥儀當即告知是贗品,足以見其能力。從郭沫若考古和拆城門的事情來看,溥儀沒選擇當他的助手也是正常,清朝雖然滅亡了,但是對於溥儀來說,很多東西也都需要去尊重的,不容他人毀壞。溥儀雖了解清朝歷史,但不會去評判自己的祖先,既不能貶低,又不能捧高,也是一個大難題。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康熙問監獄裡有幾個囚犯,雍正明白後流下眼淚,而他被封一品大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