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東南海濱坐落著這樣一座古城——它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明代丁字型石砌古城,是中國海防史上較為完整的史蹟,它就是被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為“中國八大最美海岸線”之一的崇武古城。崇武崇武,人人尚武崇武,即“崇尚武備”。崇武古城原為宋代小兜巡檢寨的駐紮地,宋初在福建沿海置五個巡檢寨,小兜寨為其一,古城則於明嘉靖三十七年初築,城內共有四個城門,城門上各設烽火臺一座,對映著往昔的種種輝煌:抗倭名將戚繼光親臨崇武,指揮剿倭,平定倭亂;鄭成功大軍揮師東渡,收復寶島臺灣;崇武軍民隨人民解放軍揚帆南征,解放祖國南大門廈門島;1965年,周總理在這裡指揮了崇武海戰。

海門村村民正在從家門石井中打水。第二是佈局飽滿,戶與戶之間只隔了窄窄的縫隙。可能心胸坦蕩的當地人認為,祕密不用隱藏、鄰里相互幫忙是非常好的相處之道。不過,村子裡的小路卻四通八達,不管走哪條路,都能走通,縱橫捭闔相連,絕不會讓人走入死衚衕。

家家之間僅間隔很少間隙。第三是民風淳樸。來自各地的遊客都可以從景區公園進入村子,隨意走街串巷。不少人家的大門更是經常大開,能看到在門口聽收音機的老人或者織網的漁女。第四是虔誠而多元的信仰。除了居民樓、學校、小賣部,海門村的宗祠、廟宇非常多。它們分散在碎片化的村落中,走幾步就能看見一個。家族宗祠完全對外開放,基本沒有人看守。祠堂一般正面是牌位或先人照片,有的則什麼都沒有,只有幢帆。(這裡捕輿者要提醒一句:千萬不要因為好奇而拍照,想要參觀的恭敬地進去敬個禮就出來吧。)

從泉州到廈門,福建的寺廟道觀裝飾就有了統一風格。高飛簷、琉璃彩片拼出的神獸、色彩豐富,不同於北方皇家寺廟典正的紅。這裡的色彩很多豐富,尤其是屋簷上的神仙、走獸、寶塔都很真實,不是抽象、畫符式的,所以整體很有生氣。

南門關聖廟。漁村出南門後,正對面幾米處就是武關帝廟,也稱南門關夫子廟、南門關聖廟。崇武“關帝廟”始建於明嘉靖四十六年(1576年),由衛所千戶徐鸞倡建,主祀三國蜀將關羽。廟為二進,中有拜亭,兩側廊廡。傳說這裡曾經被流寇用火炮轟打過,而在城裡的關雲廟雕像用他的大刀把炮彈打回了流寇的船上,導致了整條船的沉水。

在大廳甬道兩側或者殿門外,是當地人喝茶、歇腳、閒聊的地方。老太太打麻將、老頭們喝茶、大聲聊天,甚至直接把茶桌、茶壺、板凳直接放進來,這就大大削減了神明高高在上的層級感,或許希望關公也能與民同樂吧。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溥儀遊覽西湖,他向李淑賢揭示了三潭印月一個不為人知的祕密